北京折叠读书笔记 读后感(3)篇

#每天翻本书#的第6本
今日翻:《北京折叠》作者:郝景芳
读书感悟:知道本书是因为跟三体一样获得科幻雨果奖,以为是个长篇,没想到跟流浪地球似的是个超短篇。全文与其说是科幻不如说是现实讽刺小说,故事架构分三个空间,不同空间享用的时间不一样,阶级享受的资源也不一样。剧情讲述一个第三空间的垃圾工为了给养女攒幼儿园学费,铤而走险帮第二空间的秦天给第一空间的女友送信。三个空间三个阶级,第一空间的人映射制定规则和资本运作的人,他们才是真的能优雅的生活。第二空间映射白领精英,中产阶级,努力上进的在生活和生存中徘徊。第三空间映射那些蚁族等底层生活人群,他们只是生存就已要竭尽全力。生而不平等,该怎么打破这贫富差距悬殊的阶级呢?作者也有给到一些答案,比如自身技能做到稀缺,也是可以到第一空间去的,只是比较艰难。具体到个人怎么做,就看自己怎么去争取,或者就认命了?答案在每个人心里。看这本书不免有些心酸,作者也是对底层生活人群充满同情而创作出这一短篇的吧。
北京折叠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2)篇年轻的作者,把现实科幻赋予浓厚的寓意。北京的三种社会阶层,上中下,被界定在三个空间,生活在里面的人,过着截然不同的日子。作为第三空间的平民,老刀靠分类垃圾为生。他亲历了第一空间的上层社会,那里的“垃圾”都是幽静宜人的,也是光怪陆离,令人望而生畏的。离他相对较近的第二空间的中层阶级,是匆忙与躁动的,人人都在想方设法地往第一空间里钻,拿到第一空间的户口与居住证,就连所谓的爱情,也是向第一空间发起冲击的动力。回到符合自己身份的第三空间,老刀的归属感并不明显,眼前的狼藉公租房,没准儿也待不了几天了,自己的养女将来还能进一般的学校,唱歌跳舞吗?老刀茫然地看着熟睡的孩子,陷入沉思…… 当人的社会属性与阶层标签,被印证在生活空间,界限分明时,那种井然有序的兽性蚕食,光明正大的生命卑微,就迎来属于它的黄金时代!n
北京折叠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3)篇很短的一篇科幻小说,但是微信读书还没有上架,找到了mobi的版本,在kindle上一睹为快。整本书平淡无奇,但是看完之后,你会恍然大悟。是的,人,生而不平等。我们的一生其实都是在为了这个不平等而不断追逐,不断努力,到最后也没有办法实现阶层的跨越,就像我很久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现代社会阶层固化严重,这种固化不能通过人为的行动而发生变化,这种固化是很难被打破的。北京折叠为三个空间,其实这更像是三个阶层。每两个空间的跨越只能是短期的,最多不超过四十八小时,再多了就不行,因为毕竟你本不属于这里。其实,对于所谓的阶层固化,我们都心知肚明,但是我们还是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为什么?因为我们还抱有一丝幻想。万一呢?哈哈哈哈。万一呢!!!!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