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州古关隘,指的是历史上修建于晋城市的古代关隘,它是连线晋豫边界的军事要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晋城市地处晋豫交界的太行之巅,俯视中原,为山西通向中州大地的要冲。
在其境内,史有记载的,有天井关(又名太行关、雄定关)、马牢关、武靳关、羊肠坂、星轺驿、盘石长城、磨盘砦、将军砦、壶壁(又名台壁)、刘家坪、青莲寺山塞、碗子城、横望隘、柳树隘、小口、大口、九里口、仙人口、白涧口、猴儿愁口(又名猴儿沟口、愁儿沟口)、营房口、白爽口、史君岭口、南山墓口、三股泉口、老营口、双庙口、通风口、黄庄口等29处,其中晋庙铺镇独占13处,可谓我国古代关隘最多的乡镇之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泽州古关隘
- 外文名称:Zezhou gate of old
- 地理位置:晋城市,晋豫之交,南太行南端
- 气候类型: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 开放时间:全天
- 着名景点:天井关、马牢关、武靳关、白涧口等29处。
- 主要功能:军事要塞
历史沿革
晋城市古称泽州、泽州府,地处山西东南部,晋豫交界的太行之巅,俯视中原,为山西通向中州大地的要冲。其南部巍巍群山矗立,滔滔沁河流淌,峰岭叠翠,地势险峻,是三晋大地的东南门户。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古代这里作为军事要塞的关隘较多,有天井关(又名太行关、雄定关)、马牢关、武靳关、羊肠坂、星轺驿、盘石长城、磨盘砦、将军砦、壶壁(又名台壁)、刘家坪、青莲寺山塞、碗子城、横望隘、柳树隘、小口、大口、九里口、仙人口、白涧口、猴儿愁口(又名猴儿沟口、愁儿沟口)、营房口、白爽口、史君岭口、南山墓口、三股泉口、老营口、双庙口、通风口、黄庄口等29处,其中晋庙铺镇独占13处,可谓我国古代关隘最多的乡镇之一。这些关隘中,以天井关最为着名,它与平定县的娘子关、代县的雁门关、宁武县的宁武关、偏关县的偏头关、繁峙县的平型关并驾齐驱,成为山西省文献记载的173处关隘中的六大名关之一,堪称“三晋东南第一关”。这些关隘分布于古泽州的各个垭口和要冲。
主要关隘
天井关
天井关(又名太行关),位于今晋城市泽州县晋庙铺镇,因关前有三眼天井泉而得名。宋靖康元年(1126)改称雄定关,元末称平阳关。
天井关地处晋豫两省的咽喉要道,曾被称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这里干戈迭起,硝烟不散,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战国策》有“夏桀居天井,汉梁王守此”的记载。战国时期,秦与韩、魏争夺上党,屡战于此。西汉阳朔三年(前22),为防饑民生变。成帝刘骜下诏,禁止入天井关附近的流民久留。东汉建武元年(25),更始帝部将李轶镇守洛阳,自河内(今河南武陟县西)出兵前,写信招降李轶,李表示不再与冯争锋,冯才得以北攻天井关,连拔上党两城,又连克河南成皋以东13县,俘更始帝等10万余众。晋太元十九年(394),后燕国主慕容垂在长子攻袭西燕国主慕容永前,是先进天井关。北魏永安三年(530),魏主杀了大将尔朱容,其子尔朱隆引兵进犯洛阳未克,又北趋太原,也是先破天井关,建州(今晋城)遂告陷落。唐朝时,为制约太行山以东地区,屏卫东都洛阳,特于天井关置泽、潞节度使。唐会昌三年(843),刘稹据泽、潞叛唐河阳帅王茂之所率大军刚行至天井关南的科斗店,便被天井关守军击溃,后又派忠武帅王宰前去征讨,才把天井关攻下。叛军顽强抵抗,并夺回天井关,王宰用重兵再次攻克,才遏住溃势。唐中和四年(884)河东帅李克用为镇压占领河南各地的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由天井关领兵南下。唐光化二年(889)朱全忠攻克泽、潞二州,李克用派部将李嗣昭攻下天井关,潞州守将不战而逃。三年后,朱全忠攻李克用河东,命氏叔琮率军深入太行,由天井关折向昴东关(今山西武乡县境),一举攻陷泽州。五代时,后梁开平二年(908),晋王李存勖解潞之围,梁将康怀贞从天井关逃跑,晋军乘胜进逼潞州,守将牛存节从天井关发兵,击退了围城的晋军。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贤士置身天井关,留下了许多不胜枚举的颂叹诗篇,金、元间大诗人元好问的《天井关》、白居易的《初入太行路》、清初名士傅山先生的《太行》,都以不同角度和格调对天井关作了形象的描述。诗人李锡令在《天井关》中写道:“形胜名天下,危关在太行,四山屯虎气,一径走羊肠。”
羊肠坂
羊肠坂在今晋城市泽州县晋庙铺镇天井关南,是古泽州府(今晋城)通往河南的必经之地。明朝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写道:“(天井)关之南即羊肠坂道。”孔颖达曰:“太行有羊肠坂,南属怀(怀庆府,今河南沁阳),北属泽(泽州府、今晋城)。”《元和志》载:“太行陉在怀州(今河南沁阳)北,阔三步,长四十里,羊肠所经,瀑布湍流,实为险隘。”
《战国策》有记载,蔡泽对秦国的丞相范睢说:“若为秦国打算,就要设法“决羊肠之险,塞太行之口。”
唐代自居易的《初入太行路》有“马蹄冻且滑,羊肠不可上,若比世路难,犹自平于掌”的感叹。
横望隘
横望隘,又名横望岭。位于今晋城市泽州县晋庙铺镇大口村。
唐时狄仁杰(607-700),字怀英、封号梁国公,今太原人。自汴州(今河南开封市)参军迁并州(今太原)法曹时,途经此处,登山遥望,想起留在河阳(今河南孟县)的父母,思亲之情顿生:“鸡犬桑麻,历历可数,黄河如带,邙山如虮,丹沁交流,微明一线,片片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在其下”,瞻望良久方才离去,横望岭因此得名。
明洪武二年(1369)在此置泽州巡检司。元末李维馨为察朱贴木耳划策,以千人分守碗子城、横望隘、吾儿峪诸险隘,曹濮曾以数十万人不能过。
历史上文人墨客每登此隘,环顾群峰,便心生感慨。
文太青在《横望吟》中写道:
亲舍河阳反顾劳,白去孤飞寸心切。
怜君陟岵兼陟屺,去之西里沿郁陶。
而我于役五华矣,岁暮依依叹归滔。
自分肝胆匪金石,堪以涕痕沾使袍。
北出渐淹王事急,仆马两旬已出朝。
怜君陟岵兼陟屺,去之西里沿郁陶。
而我于役五华矣,岁暮依依叹归滔。
自分肝胆匪金石,堪以涕痕沾使袍。
北出渐淹王事急,仆马两旬已出朝。
田宅中在《下太行经狄梁公望云处》中写道:
嵯峨太行巅,上山崎岖路。
道旁题片石,梁公望云处。
公昔经此山,俯见河阳树。
回望白云飞,怅然久不去。
想见孝子情,不忍频化驭。
游子胡为乎?悠悠只自误。
道旁题片石,梁公望云处。
公昔经此山,俯见河阳树。
回望白云飞,怅然久不去。
想见孝子情,不忍频化驭。
游子胡为乎?悠悠只自误。
柳树隘
柳树隘位于今晋城泽州县柳树口乡柳树口村。柳树隘北行二华里为一垭口,过此隘南行可通入河南,东行可至陵川县。北魏永安三年(530)源子恭镇守太行丹,在此筑垒修城以防外患,故又名丹谷垒城。垭口处有坂头村,从村中沿崎岖石道行经坂南掌村再到石庄村长约8公里,即是有名的古十八盘道迹。古人张天斗的《同友人过十八盘》诗云:
款段度疏林, 相怜水石音。
旷怀忻地僻, 高鸟悦山深。
野火连朝口, 溪水带远心。
行行频回顾, 雅意足登临。
旷怀忻地僻, 高鸟悦山深。
野火连朝口, 溪水带远心。
行行频回顾, 雅意足登临。
明崇祯五年(1632)农民起义军李自成部属紫金梁(王自用)和老回回(马守应)等曾率义军从河南修武转战山西,“遂逾太行,自柳树口至陵川,蔓延长治、壶关等处”(《泽州府志·关隘》)。
老营口
老营口位于今晋城市泽州县柳树口镇北坡村。老营口这一地名,在我国史书记载里出现的是明朝崇祯5年。

明崇祯五年,李自成部属紫金梁和老回回等曾率义军从河南修武转战山西,“遂逾太行,自柳树口至陵川,蔓延长治、壶关等处”(《泽州府志·关隘》)。现老营口所在地即古称的隘口(“古柳树隘”),称老营口。
古柳树隘
该古隘在今晋城市泽州县柳树口镇北坡村。据《凤台县誌·关隘》载:柳树隘即丹谷垒城,东南80里路通河内清化镇,明置巡检司。北魏永安3年(公元530年)诏行台源子恭镇太行丹谷,筑垒以防尔朱世隆。该隘口券门上横刻“古柳树隘”四个醒目大字,1958年券门拆毁,刻有“古柳树隘”的石匾,现在北坡村大舞台外墙上仍可见(右图)。

碗子城
碗子城位于今晋城泽州县晋庙铺碗城村。《泽州府志·关隘·古蹟》称:“泽州府凤台县南九十里太行绝顶,群山回匝,道路险仄,中建小城若铁瓮。”碗子城建于唐初,以控怀泽之沖,因城甚小故名。宋初,李筠据泽州,宋太祖御驾亲征,路经碗子城,因山陡石多路不好走,太祖亲自下马,背负石头,群臣六军尽皆照做,路乃通。明正统年间(1436—1449),宁山卫指挥胡刚带人凿石开山,平为道路,“车骑差得通”。
小口隘
小口隘位于今晋城泽州县晋庙铺镇小口村,碗子城西,为晋豫间的古道重要关口。隋大业三年(607),隋炀帝驾幸榆林郡(今内蒙古準格尔旗东北,黄河南岸十二连城,)回来时过太原,上太行山,欲到御史大夫张衡家(今河南沁阳),专门为此开道九十里,以此通过,“悦其山泉,留宴三日”。
星轺驿
星轺驿位于今晋城泽州县晋庙铺镇拦车村,天井关南7公里处。清雍正五年(1728)设把总一员,乾隆年间(1736—1795),设巡检司兼管驿丞。
盘石长城
盘石长城位于今晋城市泽州县晋庙铺镇南,距大口1里,距碗子城5里处。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秋,因流贼常从此流窜河南,故“借地修城”,以控咽喉要道。
将军砦
位于今晋城市泽州县晋庙铺镇。宋时岳飞听从王彦的计谋渡黄河,屡败金兵,黄河两岸的英雄豪杰纷纷起兵回响,修筑城砦等待岳飞的到来。
壶壁
壶壁位于今晋城市泽州县晋庙铺镇,又名台壁。后燕慕容垂征伐西燕慕容永,过天井关到了壶壁,在这里遇上了慕容永所率5万精兵,慕容垂在壶壁之南设下左右两路伏兵,大败慕容永军。一个关隘就是一个故事,一个关隘就是一篇史诗,泽州关隘蕴含着古泽州往昔的神奇。
史料记载
按:州境山谷高深,道路险窄。战国时,秦争韩、魏,往往角逐于此。自两汉之季,以迄晋室之衰,自晋阳而争怀、孟,由河东而趣汴、洛,未有不以州为孔道者。
后魏都洛,迨其末也。河北多事,高都、长平恆为战场。隋末,窦建德与唐相持于虎牢,其臣凌敬谓宜取怀州、河阳,鸣鼓建旗,逾太行,入上党,是也。唐之中叶,泽潞一镇,藉以禁制山东,说者谓州据太行之雄固,实东洛之藩垣。
五代时,晋王存勖败梁人于潞州,进攻泽州,梁将牛存节自天井关驰救,曰:泽州要害,不可失也。既而梁争上党,往往驻军泽州。周显德初,周主败北汉兵于此,而河东之势日蹙。宋初李筠起兵泽、潞,闾丘仲卿说筠:公孤军举事,大梁甲兵精锐,难与争锋。不如西下太行,直抵怀、孟,塞虎牢,据洛阳,东向而争天下,计之上也。筠不能用而败。盖太行为河北之屏障,而州又太行之首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