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读后感_800字
《恶意》读后感800字
2019.1.24 惡意(東野圭吾)
我抱著玩誰是兇手的遊戲的心態翻開書,當進度走到86/415的時候猜到了兇手(這也暴露了在遊戲中話太多的人一定會被我票死這個事實)。但是東野圭吾的小說有這麼簡單嗎?肯定不是。接下來的內容裡也沒有什麼反轉,只是東野圭吾將兇手的殺人動機隱藏得很好,一直到最後一章加賀揭露真相的時候,事實才全盤托出。從文學的角度來看,東野圭吾將讀者期待玩得很唯妙唯俏。
怎麼理解這其中的讀者期待?首先看到第一章的時候,我的期待是,野野口修是兇手,於是在小說將近一半的時候,作者滿足了讀者對「兇手是野野口修」的這種期待。接下來是通過一系列的調查,我們跟著加賀的思路走,曾經一度會認為野野口修是死者日高邦彥的影子作家,而日高邦彥則是一個冷酷無情、心地很壞的人。但是作者卻跟讀者的這種期待反其道而行之,通過加賀執著地追訪找到了真相:日高邦彥是一個心地善良、不計較以前初中的時候曾被野野口修欺負的人,還幫野野口修找到兒童文學作家的工作。而野野口修則是一直對日高邦彥心懷惡意,偽造證據毀壞日高邦彥的名聲,因覺得日高邦彥會把自己曾幫學校惡霸強姦女生的事情公之於眾所以殺害了他。因此在不斷的讀者期待被滿足/失望的過程中,小說變得更加出色了。
一開始我以為抱有惡意的是日高邦彥,他拿著野野口修企圖殺他的證據(其實不充分)威脅讓野野口修當他的影子作家。後來真相揭曉的時候我才知道真正抱有惡意的是野野口修,他對日高邦彥的惡意從小就有,不是因為日高邦彥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情,只是純粹像校園暴力的開始一樣「我就是看他不爽」。這種「看他不爽」的心理我是能夠理解的,但是我卻沒想過這一種心理能夠這麼強大,支配人做出如此可怕的事情。我也曾被人「看她不爽」過,當真實了解真相之後,當事人做夢都很難想像自己會被人如此歪曲理解。基於這個層面,我覺得《惡意》的殺人動機安排得真的很精彩也很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