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白说》读后感_3500字

2019-10-09 15:24:47 读后感

《白说》读后感3500字

白岩松谈读书

有一位我们熟知的新闻媒体人,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生在内蒙的一个牛棚里。他喜欢踢足球,还与奥运会特别有缘,曾经在2001年参加了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中国加入WTO的报道。2012年主持伦敦奥运会闭幕式,2016年担任里约奥运会的解说,并担任2004和2008年两届奥运火炬手。作为一位公众人物,他却还未开通微博,没有微信,没有蹭热点,上头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不想有人打着“白岩松”的旗号,向老百姓传播不实失真的信息和谣言,坑蒙拐骗,祸害人民。

是的,他就是白岩松,一位敢于说出真相的新闻评论员、主持人和记者,并在2000年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的称号。他的主持风格很广,除了主持我们耳熟能详的《新闻周刊》、《新闻1 1》、《焦点访谈》、《感动中国》等栏目外,他还主持过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三峡大坝截流等节目,甚至还主持过2008和200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

白岩松给我们印象最多的可能就是表情严肃、眉头紧皱,说起话来犀利、一针见血,让对方无所遁形。但其实在镜头以外,他还是一位非常风趣幽默的“段子手”,经常是妙语连珠,出口成章。敬一丹就曾在杨澜访谈录中说过“喜欢和白岩松聊天,和他聊天火星四溢。”这一点在他的新书《白说》里,就看的出来。


比如书中的这些句子:

1. 我姓白,所以这本书叫《白说》。其实,不管我姓什么,这本书都该叫《白说》。
2.我用嘴活着,也自然活在别人嘴里。互联网时代更强化了这种概念,说话的风险明显加大。今天为你点赞,明天对你点杀,落差大到可以发电,你无处可躲。
3. 面对误解甚至有时是曲解,也总得努力去理解。我很少辩解。
4. “忙”是“心亡”。
5. 你们要相信,白岩松说的很多话不是句号,而是问号;不是答案,而是问题。
6. 与其抱怨,不如改变;想要改变,必须行动。

除了语言表达上的吸引力,这本书里的内容也同样非常精彩,里面的内容全部来自于白岩松在各地做的演讲,上到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收复台湾,中国改革与危机等大话题,下到国民信仰、志愿者服务、大学生教育等民生问题,都有谈到,其中很多内容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不断刷新记录的“地王”、滥用抗生素的后果等等。

除了这些时事热点新闻之外,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同时也是最让我感同身受的是白岩松对于音乐和阅读的见解,这两个都是无国界的文化,人与人之间80%相通的地方都是由音乐、阅读、艺术这些精神上的事物联系起来的。

对于白岩松来说,他的阅读历程有四个发展阶段和意义:

1、第一个十年,为他打开了世界的大门。让他知道了原来这个世界比草原更宽广。在这个阶段,对他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新华字典》,因为如果没有《新华字典》,他就不会认识那么多字,就看不了那么多书。

2、第二个十年,对他影响最大的书是《朦胧诗选》。过去是世界为你打开,你只是好奇的去了解。到了诗歌这个阶段,你的心情开始跟它碰撞,它替你释放,替你表达,同时也在塑造着你。

阅读的作用在于打动你,引发你的共鸣,继而塑造你。更重要的是为生命添加了很多看似无用,实则有大用的东西。

他的文风有三个主要的出处:朦胧诗、眼滚乐、古龙小说。

读书的时候不要总想着当下有没有用,生命不能只看到外在有用的东西,也要学会汲取很多无用的东西,无用为有用。古人云“不为无益之事,何以谴有涯之生。”

无用,不带目的,才能看清自己的内心,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子的人,前行的方向清楚了,路也就走的更踏实了。这无用谁又能说不说有用的呢?

3、第三个十年。对他非常重要的书,是唐浩明写的《曾国藩》,一部三卷本的小说。

当他读到这本书时,故意的将它读的很慢,因为当我们遇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时,是不舍得不愿意太快跟它告别的。

这本书引出了阅读的第三层意味:通过与别人的对话,读别人的故事,也跟自己对话,丰富自己的人生。让他领悟到生命的真相,每一处都是挣扎,凡事都有好坏两面。

这本书给他的启示:重要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面对人生的态度。乐观的人一定比悲观的人走得更远,走得更好,虽然人生的真相更值得悲观。

4、第四个十年,对他影响最大的是《道德经》。到了这个年龄段,开始思考和理解死亡。

《道德经》和《朦胧诗选》一样,是值得反复翻阅的。这是一座深阅读,缓慢持久地为你注入一种能力。

白岩松在《白说》中总结阅读对他的影响时,说道:

我的人生走到今天,是成千上万本书的共同作用。书籍和阅读会帮你打开世界,带你走出狭窄的空间。它与你的情绪产生共鸣,陪伴你度过一段时光,让你品味出无用为大用的乐趣。它带你面对内心,面对人性,面对生命。它还可以提供智慧、抚慰和解决之道,在你行走艰难时,为无门之处开门,让无光之处有光。


我们经常被别人问,也经常自问:读书对我们而言到底有何意义?又有什么用呢?

白岩松在《白说》里的回答是:

读书是打发孤独与无聊时光的利器,是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推动力。

我们读所有的书,最终的目的都是读到自己。真正使阅读成为一种深刻而愉悦的体验的,是你从中找到了自己,塑造了自己;而每一本在你心目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书,都是因为其中蕴藏着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

好的书籍会不断教给你,怎么积极乐观的去面对这个世界,成为更好的自己。

阅读时,你会发现焦躁的心平息下来了,突然有种豁然开朗的安全感,你会发现你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千百年来被无数的人思考过,并且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

如果没有阅读,你会走到死路的尽头。而在书中,你会读到跟你有着同样经历的人,在那个死路尽头记录下来的所思所想,帮你推开一扇新的大门,让你有力量背负着痛苦继续行走。走得久了,回头看那段历程,看到自己在进步,社会在进步,又感到很快乐,而且心安理得。

阅读就像一段旅程,不是每一段旅程都要从头开始,也不是每一段旅程都要一直走到终点。

阅读也是要讲究随缘和惜缘的,别功利,别强加。随着年龄的增长,书成为了你的朋友,阅读成为你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每个年代(年龄段)选一本书,其实像一个寓言。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不同的书籍会给你填注不同的营养

有的书当你很年轻的时候就把它读了,以为是“读过了”,其实是“错过了”。太年轻的时候,有些书的味道你是读不出来的。而在你真正到了需要它的年纪,却没能再次跟它相逢,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所以,好书是需要反复翻阅的,也许你现在觉得它没意思,但等你经历过一些事情后,就会理解书中意思了。经典名著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肯定是有其值得阅读之处的。


除此之外,白岩松还在书中给了我们一些阅读的建议和注意事项:

1、阅读图书时,首先要筛选出高于你的作品,要仰视它,然后去攀登,这样的阅读能够带领你进步。

阅读的时候,要试着去体会和接纳那些不同自己的声音和意见。学习他人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路。这是阅读的包容,没有包容就没有拓展。

2、阅读国外书籍时,不要因为一本书的主题或表达方式很陌生,就去厌恶它。需要厌恶的只是那些真正水准很低的书。比如翻译太差,只是罗列叠加。而傅雷、朱生豪、郑振铎他们那个时代的翻译,将中国文化的意象与西方文学的表达相结合,信达雅兼而有之。

3、浓缩版的名著不建议阅读。要知道一本名著之所以伟大,从来不是因为它的主题,而是在于它拥有太多人人心中有而个个笔下无的动人细节,正是这些细节,诠释了种种亘古不变的真理。而“名著缩印版”只保留了中心思想,却把大量细节都删除了。

比如《简.爱》中,如果没有罗切斯特和简爱的那番对话,以及无数诸如此类的细节,《简.爱》就不会再文学史上占据如此显赫的地位。

4、在荐书成为一种时尚的背后,也隐藏着这个时代的病:一切都功利地求快,希望有那么几本书,读了就能快速让自己脱胎换骨,没有这么神奇的事的。更何况还会不会有些人,推荐的其实并不是自己真爱看的书,而是觉得很符合自己身份或能提高身份的书呢?

我们读书,其实就是在读自己,通过阅读来读懂我们自己的内心,靠近自己,了解自己,爱自己,然后成为更好的自己。

通过阅读,我们还可以消遣打发无聊时光,或是收集信息和学习知识,提高自身能力,过上想要的生活。

我们常说:在对的年龄遇到对的人,就是最好的爱情。同理,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书,才是最好的相遇,才能最好的领悟书中内涵。

古话说“活到老,学到老”,阅读就是最好的一种自我学习方式,我们也应该“活到老,读到老”。

  • 超越金融(纪念版)读后感500字(3)篇
  • 等待读后感500字(3)篇
  • 等待读后感500字(3)篇
  • 超越金融(纪念版)读后感500字(3)篇
  • 渴望生活:梵高传读后感500字(3)篇
  • 只管去做读后感500字(3)篇
  • 一见你就好心情读后感500字(3)篇
  • 万物静默如谜(精装纪念版)读后感500字(3)篇
  • 北野武的小酒馆读后感500字(3)篇
  • 我的前半生(尊龙主演电影《末代皇帝》原著)读后感5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