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读后感_1200字
《恶意》读后感1200字
除了高中读过的梦里花落知多少,之后再也没有像这样对某本书一气呵成。书中从不同的人物角度去阐述对侦查案件的见解,这样的写作手法也是在饶雪漫的校园作品中见过,让读者去全面感受书中各个人物的心理,而故事的反转又让读者为之惊叹,作者运用了一种极具魅力,挑战和技巧的方式层层剥开谜团,完整展现故事前因后果,不愧是东野奎吾巅峰之作。
故事中少年时期野野口受母亲影响,对新迁住址的周围环境充满各种不满和厌恶,也使得野野口性格偏于阴暗。野野口受害于校园暴力事件,同学日高对其施予帮助。日高待人友善,不易屈服,他的相助并没有让野野口心生感恩,反而产生妒忌。加入施暴团队的野野口在背后常在校园施暴团伙或朋友面前对日高恶意相告,使得日高遭受更加严重的暴力迫害。野野口也视协助暴力头目强奸少女一事为人生污点,怀痛在心,难以释怀。成年后的野野口得知日高成为畅销作家,忌妒之心变本加厉。他与日高再次来往,日高依旧将其视作好朋友相待,并为其介绍工作。而野野口因在作家的道路上走得并不顺畅,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之后,对日高的恶意因日高知道当年自己协助强暴一事而点燃,蓄意谋划杀害日高,并在其死后身败名裂。以上内容是这个杀人案件的动机,书中内容主要以野野口的自述和##警官(忘名了。。)的思路推理为主,详细巧妙地展现了罪犯利用“文学作品”巧妙地设计犯罪活动,以及警官依据“文学作品”顺藤摸瓜,使得真相拨云见日。解铃还须系铃人,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再怎样缜密的犯罪设计,细细推敲,总会有漏洞。
这本书也以日本校园暴力事件为背景,也暗示着校园暴力给学生带来的伤害,不仅仅是身体迫害,更严重的是内心的自卑和恐惧。有些人以与暴力团伙沾边为荣(给野野口书包装狗屎的同学),有些人视而不见逃避过往(女班长),有些人心胸坦荡正义不屈(日高),有些人施加迫害的同时也承担恶果的煎熬(野野口)。校园暴力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老师和家长,而是身边的同学朋友,他们才是拯救受害者心灵的力量。然而,开始我并不理解为什么少年野野口在得到日高帮助后,却不是心怀感激,或是吸取他的正能量,而是对他恶意中伤。后来才明白,野野口也许是受其母亲的影响,其阴暗性格已经深入骨髓。这也是成年后即使日高仍旧待他如好友,而他却心生恶意的源头,一是他本身阴暗,他自认为日高事后会透露他的秘密,二是自己与日高的对比,让他产生极度的忌妒,而第二点也是最根本的。
恶意这本书虽是侦探小说,但如《追风筝的人》一样,既被故事情节吸引,又深刻感受到人性深处的丑恶,好在前者有日高的正义形象做对比,后者有作者的自我救赎,才不至于让思想氛围沉溺于阴暗的泥淖。而这本书的叙事手法新奇独特(读书不多,才疏学浅,觉得是很独特了,比如人物品性反转啊,罪犯自述部分的虚假啊,警官的心理推敲啊),好看而又深刻的小说,都是如此吧。
闲的无聊,瞎写一通,只为日后再次读起,体会会有对比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