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_2000字

2019-10-01 12:45:49 读后感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2000字

前几年新版《了不起的盖茨比》电影出来的时候,关于这本书的讨论热了一阵,看到过一个说法,说盖茨比是屌丝逆袭的故事。从故事情节上来看,差不多可以这么说:年轻的盖茨比爱上了美丽的富家女子黛西,但是因为贫穷没有在一起,参军退伍之后暴富,住在长岛,和黛西隔岸相望,夜夜举办大型派对期待黛西现身。后来通过故事的叙述者尼克、同时是黛西的堂哥,和已婚的黛西重逢并发展出婚外情。但是好景不长,黛西的丈夫汤姆·布坎南对此不满,几人争吵之后,盖茨比和黛西率先离开,开车回去的路上撞死了汤姆的情妇。实际上开车的是黛西,但盖茨比为她承担了这个罪责,情妇的丈夫得知车是盖茨比的后,进入盖茨比家将其枪杀,随后自杀。
看起来也不是多精彩的故事对吧?放在微博上估计也就是一出"初恋男友暴发之后回来找我,老公明明自己养小三却看不惯我们,昨天我们几个开趴体他们当面撕了一通,我跟初恋先走,我气昏了头开着初恋的车撞死了老公的小三,结果今天那个小三的老公拿枪把初恋打死了,怎么办"的戏码,热评大概会是"请你原地爆炸""你的婊气辣到我了"之类的。
如果只是俗气的感情戏,《了不起的盖茨比》凭什么被推为"最伟大的美国小说和最佳英语小说的第二名"并入选"2005年时代周刊百本最佳英文小说"呢?像我最早知道这本书,是因为村上春树的推崇,一开始也不懂为什么这本书有这么高的评价,后来重读了几遍,才慢慢觉出它的好。
大部分读者和我一样,对《了不起的盖茨比》接受得比较慢,作者F. S. 菲茨杰拉德从这本书里仅获利两千美元,1925年出版,直到1940年菲茨杰拉德临终前才卖出不到两万五千册,使他带着挫败感饮恨而终。《了不起的盖茨比》真正得到认可是在五十年代再版时,再之后,这本书进入了教材,成为公认的经典。可惜对菲茨杰拉德来说,来得晚了点。
先说说黛西码头上的绿光。盖茨比夜夜眺望,想念他的旧恋人黛西,绿光不仅仅代表黛西,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五年前,盖茨比还是个穷小子,而黛西是富家名媛,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某种程度上这个梦就是美国梦,看起来很美,来者不拒,只是你得有钱才能娶到美人。
可是五年之后的黛西还是原来的那个黛西吗?女神嫁为人妇,也免不了丈夫出轨,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凑近了看,好像也不是那么完美无瑕,没有盖茨比那样为爱付出一切的勇气——他靠不光彩的手段成为暴发户,只为接近黛西——甚至有点庸俗,离不开丈夫的财富和安逸的生活。或者说,五年后盖茨比才发现黛西的真面目。在盖茨比死后,布坎南夫妇匆忙离开去旅行,连葬礼都没出席。这样对待一个为自己而死的人,未免有点铁石心肠,或者说是极度自私。
所以说,美国梦最终都是会破灭的。我上大学时美国的外教就说过,对他们来说,美国梦意味着幻灭(disillusion),不是一个特别正面的词,现在中国提"中国梦",让他感觉很奇怪。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盖茨比和汤姆·布坎南之间的冲突,实际上是新兴富人和老财主之间的矛盾。盖茨比住在暴发户聚集的"西卵",而汤姆·布坎南住在大家族密布的"东卵"。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美国当时新兴阶层对老牌富人造成的挑战,盖茨比和布坎南吵架时,布坎南攻击盖茨比财富的来源:贩卖私酒和其它非法生意。而布坎南的财富来自家族,根基稳固,也因此富有优越感,认为暴发户低级无趣。
书中描写的盖茨比豪宅里的宴会,也反映了二十年代美国"爵士时代"人们纸醉金迷的生活,骄奢淫逸,醉生梦死。看得出来,菲茨杰拉德本人是很向往这样的生活的,但是从文字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光鲜外表下的空洞,欲望横流下的肤浅,奢华掩盖的颓废。他应该常常后悔这样的生活方式,毕竟写作带来的收入不足以支持大手大脚的挥霍。向往与悔恨并存,这才有了这样矛盾的态度。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盖茨比到底了不起在哪里?你当然可以说他了不起,他自力更生,从小城来到大都市,从一文不名到百万富翁,并且一直保持着理想主义,甚至为爱而死。敢问有多少人做得到这一点?
你也可以说,他根本没什么了不起的,做的都是见不得光的生意,葬礼上只来了一个邻居和自己的父亲。(如果你记得之前写《心是孤独的猎手》的那篇,哑巴辛格的葬礼上几乎来了镇上所有人,引得旁人感叹希望自己死了也有这么多人为自己伤心。对比之下,虽然盖茨比的豪宅夜夜笙歌,但是真心朋友只有尼克一个。)
真相是,菲茨杰拉德取名时也纠结了好久,一开始想借另一个暴发户形象"特立马乔"的名字而给书命名,但是由于引述过于晦涩难以理解,最终听从妻子和编辑的建议仿照《了不起的米尔纳斯》(Le Grand Meaulnes)起了《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名字。(前者的名字我从来没听说过,可能是对法国文学不够了解,也可能是后来者的光芒掩盖了前者。)
无论你喜不喜欢盖茨比这个人物,看到小说的结尾都会心碎吧,盖茨比希望回到过去,奋力追逐那道绿光,即使永远触不可及:
我们便这样扬着船帆迂回前进,逆水行舟,而浪潮奔流不歇,又不停地将我们推向过去。 (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 《了不起的盖茨比》_精选读后感_600字
  • 《了不起的盖茨比》_精选读后感_500字
  • 《了不起的盖茨比》_精选读后感_600字
  • 《了不起的盖茨比》_读后感_500字
  • 《了不起的盖茨比》_精选读后感_500字
  • 《了不起的盖茨比》_精选读后感_300字
  • 《了不起的盖茨比》_读后感_600字
  • 《了不起的盖茨比》_精选读后感_1700字
  • 《了不起的盖茨比》_精选读后感_800字
  • 《了不起的盖茨比》_精选读后感_6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