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南渡北归(增订版)(全集)》读后感_3500字

2019-10-03 19:39:04 读后感

《南渡北归(增订版)(全集)》读后感3500字

书评续


巳: 关于知识界精英们在文革的遭遇。

多数人的评价。毛的伎俩是,以他们和国民政府官员或者赴台学者的关系为基础,有事实就用事实,没有事实就用莫须有的方式,然后在此之上无限发挥,无往而不利。在此我三言两语说得轻松,其实在读《离别》一书的时候,我的心情非常沉重乃至沮丧。所以,在此我不想描述当时的具体事实了,只列举被逼着接受“改造”,苟延残揣而不得的一些学术大牛的名字:饶毓泰,叶企孙,曾昭抡,梁思成,林徽因,陈梦家,赵孟蕤,陶孟和,吴金鼎,曾昭燏,穆旦,吴宓,向达。。。

上述评价外的特例,选取典型,评价如下。

金: 关于王国维和陈寅恪先生的评价。单列王陈两位,是因为他们是那个时代公认最牛的两位国学大师。冯友兰虽然骨头偏软,但关于王陈的评价我是服的,直接摘录了(静安是王国维的字)。冯友兰认为:\静安先生闻国民革命军将至北京,以为花落而春意亡矣;不忍见春之亡,故自沉于水,一瞑不视也。寅恪先生见解放军已至北京,亦以为花落而春意亡矣。故突然出走,常往不返也。其义亦一也。一者何?仁也。爱国家,爱民族,爱文化,此不忍见之心所由生也。不忍,即仁也。孔子门人问于孔子曰:伯夷、叔齐怨乎?孔子回答说:求仁而得仁,又何怨。静安先生、寅恪先生即当代文化上之夷齐也。\

陈寅恪被誉为“三百年来仅此一人”“教授中的教授”。然后就是如此天才中的天才,在政治方面也有足够洞察力,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赴台。中共建国后他躲在岭南做学问,前期中共慑于其影响力未加迫害,后期也被波及,但总算不算太狠,勉强可算善终。

木: 关于郭沫若的评价。单列郭是因为他的忠实走狗身份。其实我不太想评价郭,因为觉得太恶心。郭的才华其实真是很不一般的。大众所知的郭,大概诗人身份居多?但他在民国时期就是甲骨文“四堂”之一,也就是研究甲骨文最牛的四个人中的一个。而且他在历史方面的造诣也不弱。上面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第一批院士中也有他。然而就是如此有才华的一个人,人品之低劣,令人发指。随便举两例:一是在抗战时期,史语所发掘安阳殷墟收获许多甲骨还未整理,郭并非该所人员,在此时请求查阅。史语所答应了,但说好郭不可流传到外。结果郭看完拓完之后,在接下来的著作中就大量使用。二是中共建国后,批判许多大师级人物,一般小喽罗上阵是无大作用的,于是许多都是郭上阵,成为迫害他们的始作俑者。

水: 关于金岳霖先生的评价。单列他是因为他在大陆难得的善终。老金现在被世人惦记,恐怕很大程度是因为他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婚后奇葩的第三者身份吧。这个身份自然是真的。只是对老金而言,还有其它重要的身份,比如哲学家,逻辑学家。老金在中共建国后留在大陆,但是一路都没受什么迫害,毛还曾四次请他吃饭,甚至在饭中帮老金夹菜。老金那时候心里在想什么?以我多年读哲学的经验,加上我对老金及毛的了解,我猜老金对毛是压根看不上的,只是基于形势所迫,陪吃一下,而且在四次之后他用了点小手段,之后毛没再请他吃饭,但也没加害老金,这小手段的分寸把握,让我对老金实在是佩服之至。在那魔鬼当道的年代,老金没有奴颜媚骨,居然是善终的,他的哲学是真没白学啊。

火: 关于吴晗的评价。单列他是因为他是文人参政的典型。吴晗师从胡适,且为胡适看重。吴晗写的《朱元璋传》可能大家听过,没错,吴的主要方向是明史。而让他在北京市副市长的位置让他引火上身的《海瑞罢官》,其实也算明史的部分细化。吴晗的大过,本和这里的评价没有大关系,但是我还是想说,在梁思成林徽因极力反对北京城的改造方案的时候,吴晗正是赞成拆北京古城墙最着力的一个,他是知错犯错啊。但是他的政治才华不够支撑他的野心,后来为文革祭旗也不意外。人哪,自己的才华在哪,真该有点自知之明才好。

午: 国民政府退守台湾后,跟随入台的几位大咖的评价。

金: 关于胡适先生的评价。单列胡是因为他是当时公认的士族领袖。我其实读过胡适相关的不少作品,包括胡适自己的作品,或者别人写胡适的作品。在做学问方面,我对胡适的评价并不高。而他最得意的“白话文运动”第一人,我其实并不是太感冒,因为我向来都觉得说话用白话文没问题,作文的话文言文不可废。另外,我还觉得胡适过分推崇民主和科学,虽然在那个年代我明白科学对中国是良药,但民主对于长期积弱的中国并不合适,周围大国特别苏俄虎视眈眈,恐怕没有那么多时间让民主中国慢慢发展区追上他们。不过,在此书中,岳南的材料里面我读到,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前,美日就关于中国与西南太平洋局势展开谈判,并且美对日达成了临时妥协。在定稿前,1941年9月24日,由于胡适的坚决请求,中英等代表看到了这份草案,并联合英国对此提出抗议,11月26日最终美国放弃对日妥协。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读了这一段,我对胡适先生的崇敬之情不可言表。

木: 关于梅贻琦先生的评价。单列梅是因为他身体力行的独立思想。梅贻琦先生是唯一的先后任职大陆台湾两清华的校长。也是唯一的清华终身校长。但我最佩服的,是1949中共把国民政府赶到台湾, 之后,梅先生的所作所为。清华大学的建立是用的美国每年返还中国的庚子赔款,梅贻琦则是负责庚款基金的人。在1949,梅贻琦先生不留大陆不去台湾,而带着庚款基金跑到美国。这里,请各位读者别想歪,梅先生绝不是携款潜逃。梅贻琦先生在美国除了给自己每月300的工资支出,并未动用该款项,而是默默观察国共两方的所作所为。1955年11月梅贻琦先生携款赴台创办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继而创建台湾“清华大学”。

水:傅斯年先生前面已评,在此不赘述。在此仅加一句,胡适,梅贻琦,傅斯年三位逝世时,蒋介石都有手书挽联挽额并出席葬礼。

丙。此书在我看来的明显缺憾。

子: 关于丁文江先生。 我知道丁,是在胡适先生的日记中。胡适先生对丁文江先生如何从地质学家身份转为孙传芳旗下做事,有较为详尽的叙述。然后胡适先生对丁文江先生极为推崇,谓其为当时地质学专家第一人,且政治才能极为出色。无独有偶,梁启超先生一样极推崇丁。然后在南渡北归中,岳南摘取梅贻琦先生原话的时候,梅明显从地质学学术层面把丁放在翁文灏之前,而又把翁文灏放在李四光之前。大家可能不知道翁文灏这头大牛,但李四光总是有所耳闻吧?所以,我对丁文江先生的判断是神人级别,然而岳南在书中对丁只有侧面材料,而岳对于丁的主观评价居然是偏于贬义的,此处我只能对岳南看人的眼光表示万分鄙夷。而且我只能自己去了解丁文江先生的更多生平事迹了。

丑: 关于中国远征军的事实材料及评价。书中岳南只说到了中国远征军战败,而未提及远征军后续的局部乃至整体的辉煌胜利。国民政府在抗日时期的中国远征军的事迹,远远没有到家喻户晓不需要解释的程度,相反的,大陆民众对中国远征军可说知之甚少而且知道的人很多只知道孙立人,孙立人当时只是个师长。因此这对读者着实有误导嫌疑。在此我简述一下。1941年底,第一次远征军以罗卓英为司令实际由杜聿明带领,入缅作战失利。1943年第二次远征军先后以卫立煌为司令实际郑洞国带领,在缅北滇西作战取得重大胜利。

丁。书外感悟。

子:家族传承的力量。家教是重要的。

金:上面提到的曾昭抡曾昭燏是曾国藩的孙子辈,而曾家的牛人远不止他们俩。可惜如此有底蕴的家族,被毛毁了。

木:林长民林觉民林徽因。林长民林觉民是亲兄弟。林长民是林徽因的父亲。

水:梁启超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梁启超是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的父亲。一家兄弟三院士。梁启超的孩子全都成才。

火:查良钊查良铮查良镛。查良铮就是诗人穆旦。查良镛大概是我说到现在一系列人物中读者最熟的,金庸。

丑: 中共的态度,知识分子对中共的态度。

金: 以前的中共是用洗脑的方式对待知识分子的。但是最近态度有慢慢放开的趋势。

木: 知识分子对以前的中共的态度,在前面已有论述。肯定不是正面的。

水: 我个人的态度。以前的中共我肯定是鄙夷的,尤其对毛我是全盘否定的。但过去了就是过去了,过分纠结于此只会让自己抑郁。中共目前的统治大致靠谱。至于对言论的放开,对放弃以马列主义束缚知识分子,大概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做到的。毕竟有苏联解体经验在前。相信会好起来的。拭目以待吧。

  • 超越金融(纪念版)读后感500字(3)篇
  • 等待读后感500字(3)篇
  • 等待读后感500字(3)篇
  • 超越金融(纪念版)读后感500字(3)篇
  • 渴望生活:梵高传读后感500字(3)篇
  • 只管去做读后感500字(3)篇
  • 一见你就好心情读后感500字(3)篇
  • 万物静默如谜(精装纪念版)读后感500字(3)篇
  • 北野武的小酒馆读后感500字(3)篇
  • 我的前半生(尊龙主演电影《末代皇帝》原著)读后感5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