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爱会伤人(珍藏版)》读后感_1700字
2019-09-19 15:34:01 读后感
《为何爱会伤人(珍藏版)》读后感1700字
概要:
热恋期(一段感情是怎样发生的?爱情是一种轮回,是想重温童年的美好,或是想修正童年的错误/不美好)
磨合期(为何爱会伤人?内心不符的幻想破灭+错误倾听的沟通障碍+需求不满的心里创伤)
稳定期(如何建立良性的亲密关系?接受真实的对方而非幻想投射+倾听满足对方真正的心理需求与感受+接纳自己和家人的不完美与内观自省)
提取关键词:轮回、自省、感受、“三角关系”、(反)依赖
轮回命运=心理的强迫性重复。
对于所有人而言,恋爱都是童年关系的一次轮回。轮回,是为了什么?有两层含义:重温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错误。
童年受过的苦,我们长大后一般至少要再重复一次。童年受苦的时候,弱小的我们无处可逃,只能接受。成年再受一次类似的苦,其实是埋着这样一个愿望:这一次,我要做主,我要修正童年的那次错误。
一段完整的感情会有三个阶段:1+1=1。1+1=0。1+1=2。第一个阶段,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我们两人宛如一体。第二个阶段,你是我人生痛苦的根本,我是你人生痛苦的所在,我们两个人怎么会走到一起?天大的错误!第三个阶段,我是我,你是你,但我们在一起,并且真的感觉到我应该和你在一起。
熟悉感是一见钟情的秘密。
而投入到迷恋者的陷阱,但他们早晚会发现,迷恋者对真实的自己并不感兴趣,他们爱的,只是他们投射到自己身上的幻影。
自省
年龄越大,越懂得关爱这句话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人们都是爱学习、爱自省的。
一个内心较和谐的人,会愿意自省。于是,对这样的人而言,他的确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懂得爱。
自省能力是最重要的人格特质。
如果有人让我就“该找什么样的恋人”这一点提建议,那么我要提的第一条建议是一定要找一个有自省能力的人。
感受
亲人间的理解之所以很难,关键原因在于,我们习惯从自己的坐标体系出发,去推测、揣摩、评价甚至抨击另一个人,却完全忘了,对方也有一个现象场,有一个与我们完全不同的坐标体系。
如果,你渴望理解对方,就必须学会放下你的坐标体系,尝试着进入对方的坐标体系,这是实现相互理解的唯一途径。
“发生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内心的感受。”
“感受远比所谓的事实更重要,而在家庭中,理解并接受彼此的感受是最重要的。”
我将我的感受告诉你,你将你的感受传递给我,我们就这样建立起了链接亲密关系(形成)
记住,要相信对方的感受,与其花九牛二虎之力去揣测“真正的原因”,不如坐下来聆听对方的感受。
谈事情(A)时,重要的不是去分出个对与错来,重要的是自己和对方的感受。
我们要永远记住:感受的沟通在亲密关系中是最重要的。
“三角关系”
一个人只有在关系中,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我们常讲“享受孤独”,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可能一万个人里都找不出一个。
两个人组成的关系只是一条线,脆弱、不平衡。相反,一个三角关系才容易是平衡的、稳定的。如果一个妈妈和孩子的关系太过于紧密,那么这个三角关系就失衡了。
三角关系中的一角不必非得是人,也可以是事业或其他事物。譬如,李银河和王小波没要孩子,但他们共同做同性恋的调查研究,也一起写书,那便是他们的“第三者”。
有智慧的女子知道,老公最好要有一个嗜好,要么嗜好事业,要么嗜好旅游、收藏、摄影、音乐或体育等,嗜好便是稳固的第三者。
“你最好接受相机和镜头这种情敌,否则你可能就要面对真正的情敌”
(反)依赖
客体关系理论称,我们成年后的人际关系模式,其实是童年时的人际关系模式的再现。
研究还发现,如果3岁前妈妈与孩子分离达两个星期以上,由此造成的伤痛就是不可逆转的。
最起码,在婴儿3个月大前,妈妈不要离开孩子。因为这3个月是至关重要的3个月,假若这一阶段妈妈对孩子很亲,将孩子照顾得很好,这个孩子就有了一个最基本的心理健康的基础。
妈妈与孩子的关系太疏远会给孩子带来创伤,而妈妈与孩子的关系太过于亲近也一样会带来创伤。
后语:
“找一个相守一生的人,未必要完美,甚至未必是至爱,只要同路就好,可以结伴而行,不至一生寂寞,足够了。”
这个结伴而行的人,必定要让你感觉到默契,他必须懂你,你也必须懂他,你们两个都愿意相互陪伴,能够相互慰藉彼此。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