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很好玩的》读后感_1100字
《生活是很好玩的》读后感1100字
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
就像是咬了一口盛夏枝头的蜜桃,是比喝了北冰洋私屯的汽水还要清冽的欢畅。
要说是读汪老师的作品啊,应该是适合夏天的午后吧,少一点热腾腾的烟火气,最好多一点穿堂风,汲着一双不带后pan的拖鞋。要是有一点闲情逸致,旁边盛上一杯温凉茶水自然是最好不过啦,如果没有的话,也是不碍事的。
有人说,汪老师笔下溢出来的京味文学韵味是柔软细腻的,这话自然是一点也不假的。不同于郁达夫笔下那份灵与肉的冲动与克制,与郭沫若激进地开启洪荒的大我亦有所不同,汪老师总是用一种极其平实的口吻在娓娓道着生活的欢乐与苦难。面对文革,他没有过多的责难那个时代,而且一笔带过,在他的作品中看不到伤痕文学的影子,我想这正是汪老师对于生活、对于生命的那份可贵之处。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说的怕就是汪老师吧。
该怎么形容呢,读汪老师的作品,虽说时值白天,我却总有一种月亮绕过树林洒进窗台的那种柔和感,舒服又自然。如果非要用一首诗来形容汪老师的这本书,我想应该是谢眺的那句:“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吧。
他写理发:“我心想,这是个天才。那是一个秋天,理发店窗前一盆蠖爪菊花,黄灿灿的。好天气。”
平淡到不能再平淡的日常,不施加任何繁杂的佐料,往往最能触动人心底的柔软。
他写故事,往往不事雕琢,用最简单不过的白描勾勒出一个个动人的人间片段。而他呈现出来的快乐,又的的确确是世间最清白、最真挚的。
“我问他:你们是怎么认识的?他说:她是新繁县人。那年他到新繁放蜂,认识了。她说北方的大米好吃,就跟来了。”
“她觉得她的选择没有错,很满意,不后悔。我问养蜂人:她回去过没有?他说:回去过一次,一个人。他让她带了两千块钱,她买了好些礼物送人,风风光光地回了一趟新繁。”
我这个人是最喜欢天马行空的修辞啦,汪老师他的文章中有,这点我特别欣赏,他说:“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我记得汪老师以前有说过一句话是这样的,他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他的世界很平常。这句话可真是一点也不假,你看,“白天在这里表演,下班驾车回家吃饭,喝可口可乐,看电视。”他从最原始的快乐写起,却同时写出了千千万万个人最向往的生活,我认为这点很难得。跟老舍《济南的冬天》很像,我很喜欢。
除了大人们的欢乐,他也写小朋友们的高兴:“城外的孩子放风筝,颤悠悠的风筝在我们脚下飘着。”这样看起来,汪老师的作品倒是有一种“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绘画美。
有位哲人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我猜是写给汪老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