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_2500字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2500字
这本书告诉我们群体的行为具有模仿性,缺乏理性,只要利用断言、重复和传染就可以影响群体。
了解群体的特征,既要警醒自己不要长期浸淫在同一个群体失去自己的判断,同时也可以学习如和利用群体的这种特性去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演讲的策略、营销的方法都是可以利用这种特性的。
群体中,情绪和行为具有传染和暗示性。
群体中人很容易受到暗示,并会迅速传染,造成轻信。
一个人长期浸淫在一个行动的群体中,自己会处于一种特殊的被催眠的状态。
群体的智商劣于孤立的个体。
群体的专有特征中有:冲动、急躁、没有理性能力、缺乏判断力和批评精神、夸大情绪及诸如此类。
群体的愿望狂热而不持久,群体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做长时间的思考。
历史上经常出现集体幻觉,集体中任何荒诞的事情都可能发生。
群体所表现出的情绪,会非常夸张、非常简单:一群人既不知怀疑,也不知不确定性。像女人一样,它立即会走极端。
群体狭窄、专横和保守,道德水平很低。
任何观念,只有采取非常简单的形式,才能被群体所接受,常常必须经历最彻底的改变才能流行起来。
群体推理的特征,就是把那些彼此之间只有表面关联的不同事物联系在一起,并马上对特例进行一般化。那些懂得如何操作群体的人,总是向他们提出这种论证。演说就是如此。
能给群体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那些采取惊人而清晰形象的形式,免去一切多余的解释(即事物的表面),或者仅仅伴随着少数离奇或神秘的事实,恰当的例子有:一场巨大的胜利,一件伟大的奇迹、一宗大罪行。事物必须做为整体呈现在群体的面前,千万不要指出它们的缘起。
给公众的想象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们赖以发生并引起关注的方式。
观念只是在自然而正常的场合里形成的,对成长的促进,是通过年轻人每天所接收到无数诉诸感官的印象来实现的,获得这些印象的场合,应该在工厂、矿山、法院、书房、建筑工地和医院。以这样一种方式,让眼睛、耳朵、双手,甚至味觉去感知那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不知不觉地获取它们,默不作声的加工它们,在学习者心中慢慢成形。
词语的力量与他们所唤起的形象密切相关,而跟它们真正的意义毫无干系。意义最模糊的词语,有时候拥有最强大的影响力。例如,民主、社会主义、平等、自由等这些术语便是如此,它们的意义如此含糊不清,然而,这些简短的只言片语被赋予了真正神奇的力量。它们在人们的头脑中唤起庄严而模糊的形象,增加了神秘的力量。
真正的政治家的首要职责就是改变说辞,当然不能伤及事物本身。执政官和帝国的工作,就是用新的词语给过去的大部分制度穿上新颖的词语取代那些在民众头脑中唤起不愉快形象的词语。“佃租”成了土地税,“盐捐”成了盐税。词语的威力强大到足以用精心选择的术语命名那些最令人讨厌的事物,从而使它们能够被民众所接受。
在同一个社会里,同样的词语对于不同的社会阶层来说,经常有大不相同的意义,表面上他们使用同样的词语,其实是鸡同鸭讲。
群体不受推理的影响,懂得如何影响他们的演说家总是诉诸于他们的感情,从不诉诸于他们的理性。要使群体信服,首先必须透彻的理解,是什么样的情绪使他们为之兴奋,并假装自己也被这样的情绪感染,然后借助初步联想,提出某些极具暗示性的概念,极力改变他们的看法,以便能够——如果 必要的话——回到最初出发时的观点,尤其是能够随时预测你的言论所引发的情绪。 而遵循自己逻辑思路的人,面向群众的时候,总是很无力去影响。
那么,我们还是把理性留给哲学家吧,不要太固执地坚持让它介入对人的统治。不是凭借理性,相反最常见的情况恰恰是不顾理性,创造了作为一切文明主要动力的那些情感,比如尊严、自我牺牲、宗教信仰、爱国主义以及对荣誉的热爱。
群体的领袖:更多的是行动者,而不是思想者。他们没有目光敏锐、深谋远虑的天赋。人民大众总是乐意听从意志坚强的人的意见,他懂得如何迫使他们接受自己的观点。聚集成群的人完全丧失了意志的力量,本能的转向那个拥有他们所缺乏的品质的人。
这些头目和煽动家分为界限分明的两类:第一类包括那些精力充沛、拥有(不过是间接性拥有)强大意志力的人;第二类人比前一类人要少得多,他们的意志力是持久的。前者狂暴、大胆、鲁莽,对于指挥突然决定的暴力行动、带领人们冲锋陷阵、把昨天刚加入的新人转变成英雄之类的任务,他们特别有用。但这类人回到生活唱轨后,常显露出惊人的性格弱点。
领袖发挥作用的手段:断言、重复和传染。通过重复的手段予以断言的事情,将以这样的方式固定在人们的脑海里,以至于到最后它被当做已经证明的真理而被接受。经过一定时间之后,我们已经忘掉了谁是这个重复断言的开创者,我们最终相信了它。广告的惊人力量要归因于这一情况。
人有自然的模仿倾向,特别是模仿十分容易的话。这是这一点,使所谓的时尚拥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
传染一旦在平民阶层中开始发挥作用,就会向更高的社会阶层蔓延。底层社会对上层社会对这种反作用更加奇怪,因为群体的信念总是在一定程度上起源于某种更高深的观念,而这一观念在它演化的那个领域却一直没有什么影响力。领袖人物和煽动家被这一高深的观念所征服,便牢牢的抓住啊它,歪曲它,并创造一个重新歪曲它的宗派,然后在民间传播它,而民众便把这一歪曲的过程带向更远。这一观念于是成了一种深受欢迎的真理,在某种程度上回到了它的发源地,从而对一个民族的上层阶级发挥影响。从长远来看,是智力塑造着⌚️的命运,但方式极为间接。当这些观念修成正果的时候,当初发展这些观念的圣哲贤人早已化做尘土。
我们还会看到:威望构成了说服力的基本因素。拥有威望的生命、观念或事物,由于传染的作用,而立即被人们有意识无意识的模仿,迫使整整一代人采用某些感知模式,或表达思想的模式。
在今天,由于讨论和分析,所有意见都失去了威望。现代人变得越来越漠不关心。
陪审团:说服陪审团主要的2-3个人,其余人就会驱从。
赞钉截铁的断言、慷慨激昂的陈词,为最有效的演讲。伟大的民众领袖,往往都头脑狭隘的令人悲哀,但拥有强烈的信念结合极端狭隘的头脑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力。而智的演讲很可能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