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后感_3500字

2019-09-23 18:45:04 读后感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后感3500字

在此循例根据个人理解,尝试将书中要义进一步浓缩整理:

一、古典时代:希腊民主,罗马法治

1、欧洲文明创始基因及其联结方式:

日耳曼蛮族—支持—罗马基督教会—保存—古希腊罗马学术

希腊:西方学术源头

罗马:西方法治起源

基督:西方道德基石

日耳曼蛮族:权力分散+绅士(骑士)精神

2、民主:希腊基于奴隶制度建立,公民不从事生产,只关注公共事务,无领袖,无法典;

共和:起源于罗马共和国,代表形式是元老院,公权大于人权,有领袖,有法典;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支持精英代议民主;

二、中世纪:皇教博弈,权力分散,外族入侵

1、欧洲政府思维基石:“并非所有东西都归国王所有”“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

2、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三次被入侵:

公元4-5世纪日耳曼蛮族入侵

公元7-8世纪穆斯林入侵

公元9-10世纪维京人入侵

三、欧洲近代:

1、15世纪文艺复兴:古典文明回归

美第奇家族+复兴三杰+莎士比亚

16世纪宗教改革:基督教权没落,人性回归

马丁·路德翻译圣经+印刷术传播

17世纪科学革命:古典走下神坛,相信进步

哥白尼地心说+牛顿万有引力

18世纪启蒙运动:理性科学

狄德罗百科全书+卢梭天赋人权+伏尔泰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19世纪浪漫主义:情感自由+民族主义+文化多元

四、欧洲语系:

莱茵河西100-150公里为界,西边是罗曼语系,代表语言法语、意语、西语;东边是日耳曼语系,代表语言德语、英语、荷语。

五、书中未完全解决的疑问:

1、日耳曼蛮族为何会在公元3-4世纪入侵罗马帝国?北方发生了什么?

答:百度了一下,一种比较靠谱的说法是,汉武帝的打击导致匈奴帝国衰落。到东汉时期,匈奴分裂为南北两系,五胡十六国时,南匈奴内迁中原,成为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主要组成部分;北匈奴则在数百年间持续西进,直至欧洲边境,继而驱赶欧洲各北方蛮族南下,最终间接造成了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有趣的结论是,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归根结底是拜汉武帝刘彻和霍去病所赐。

2、文艺复兴的缘起?古典文明是在怎样的契机下被“重新发现”的?为什么在之前的1000年里没有被“发现”?

答:比较靠谱的解释是:

罗马帝国灭亡后的3-10世纪,从日耳曼到穆斯林再到维京人三次长时间入侵,严重阻碍了欧洲的经济发展。

11世纪后,外族入侵停止,欧洲经济逐渐复苏,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像美第奇这样的显赫家族得以开始出现,并以雄厚的财力支持文艺复兴运动;与此同时,十字军东征从东罗马带回大量古希腊罗马典籍,这些典籍被先驱们取得,由是引发文艺复兴。

另一个非常引起我注意的问题是,14世纪流行于亚非欧三地的黑死病也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它导致欧洲人口大量死亡,改变人口结构的同时,也动摇了欧洲教廷集权统治的根基,并首次引发了欧洲精英阶层的人文情怀。

关于这次黑死病的由来,我又百度了一下,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直接说中国和中亚的商队感染鼠疫后,经由丝绸之路带到欧洲来的,另一种是说蒙古人1346年进攻黑海港口城市卡法时,用抛石机将患鼠疫而死的人的尸体抛进城内,在卡法的一个热那亚商人将带病的跳蚤无意间带到意大利,于是鼠疫在欧洲广泛传播。

百度也同时提到了大概同一时期,鼠疫也在中国的元朝末年肆虐,并最终导致了元帝国的灭亡,但也有不少人对此持否认态度,理由有三:首先这不是中国人首次接触鼠疫,早已有了一定免疫能力;其次当时中国的中医对于瘟疫的防治措施也比欧洲的土法医疗先进很多;第三中国史籍鲜有对这次瘟疫流行的记载。

再深究一下,据说14世纪上半叶有过一次全球性的持续性气候灾害,这次气候灾害摧毁了中东沙漠中土拨鼠们的生活屏障,迫使他们带着蛰伏已久的鼠疫菌离开人迹罕至的地方,来到丝绸之路上与人类接触,于是就有了上述的第一种说法的因由。

可以明确的一点是,黑死病的确是文艺复兴产生的导火索,而究其初始原因,则很有可能是14世纪上半叶一段灾害性气候导致的。

3、欧洲的权力分散,中国的权力集中,其根源为何?

答:作者在本书的最后一个篇章中对中欧皇权集散的差别做了一定的分析,我想说一些作者没有说到的部分。

事实上,在公元前8-3世纪,中国春秋战国的王权也并不似秦皇汉武后那样集中,秦始皇用郡县制使得皇权在整片数百万平方公里中华大地上的调配如臂使指,无远弗届。而在西方,无论是希腊还是罗马,即使是独裁如凯撒大帝也没能找到这个方法。真正有能力将欧洲整合起来,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书同文,车同轨”的拿破仑,直到19世纪才登上历史舞台,那时的欧洲已经完成了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的全部现代化进程,拿破仑想要成为欧洲秦始皇,已经迟了起码20个世纪。

所以从民主希腊开始,欧洲人经历了罗马共和,蛮族入侵的无政府时期,皇权与教权分庭抗礼的中世纪……一直到启蒙运动到来之前,都从来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如中国王朝那样的终极极权统治,民主自由的因子在他们的民族性之中延续千年而从未间断,换句话说,他们根本无法理解所谓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何物。

其实很长的一段时期,作为东方人,我都不能理解为什么基督教作为宗教,会在西方历史进程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此时我大胆猜想,也许可以说这代表了欧洲人的一种潜意识需求,即在延续数千年的权力缺失离散状态下,对于一个具备统御一切能力的强者偶像的渴望,而中世纪几次三番长期持续的外侮侵扰更加剧了这种渴望,欧洲人需要幻想一个秦皇汉武式的英雄,为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建起长城开辟盛世,而教皇和主教们也正是借助人们的这一心理趁虚而入,妄自尊大地将自己放在了那样的位置。我们可以借此侧面解读欧洲人对于拿破仑的狂热,在拿破仑出现之前,这个偶像就只有万能的上帝。

假使在古罗马时期,凯撒从秦始皇那里学到了郡县制的手段并加以应用,大一统的集权王朝就此在欧洲建立起来,罗马人拥有足够强大的军队将北方日耳曼人打得逃过西伯利亚,想必后来的欧洲大地上,也不会有教皇们的容身之地。或者基督教就此成为西方的儒教,纡尊降贵地变成皇帝们操控欧洲子民心智的权力工具,而欧罗巴也将作为一整个完整的皇权帝国延续千年。

那么再反过来开个脑洞,如果商鞅变法失败,秦国没能崛起,嬴政也只能到死偏安一隅,中华大地从来没有建立起一个统一帝国呢?

那么当匈奴像日耳曼蛮族入侵罗马那样铁蹄南下,齐楚燕赵支离破碎,中国也将进入属于自己的漫长中世纪,曾经星光璀璨的诸子百家也几经流转漂泊海外,或许是大食天竺,也或许是百济新罗。在漫长的十个世纪中,没有汉唐盛世,有的只是加强版的三分天下,五胡乱华,胡人和东瀛相继来犯,深入中华腹地,侵扰数百年,或许佛教真的会如基督教之于欧洲那样,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归宿。然后大概在宋元两朝的时间里,得到了喘息和复苏的机会,此时的我们正与欧洲赛跑,看谁率先触碰到文艺复兴的终点线。

元末明初,大瘟疫造访,中国人抢先一步从舶来品中发现了散佚已久的百家典籍,人文精神首先在东方耀出光芒。郑和作为一个沿海小国的使者,远航的船队可能并不会有那么气势磅礴,但也足够他穿越太平洋,到达美洲西海岸,他深信自己成功绕过了印度洋穆斯林们的阻截,到达了传说中的“欧逻巴”,他把那片大陆上的原住民命名为“拂郎察人(明万国舆图中法国的称呼)”。随后中原各国纷至沓来,今日的三藩市被命名为“新京”,在三百年之后成为某世界帝国的首府。与此同时,在中华大地上,以诸子百家著述为根基的学术思潮与技术革命延续几个世纪,最终农墨两家的继承人们成为引领世界跨入工业时代的灯塔……呵呵,一旦YY起来就一发不可收拾了,请原谅我这一点小小不切实际的强国大梦。

毕竟历史没有假设,所以浩浩中华国学终将没落,也或许它们注定要继续尘封,等待人类的下一个千年。

最后再总结几句吧。

和其他大部头的编年体历史著述不同,这是一本解决欧洲历史内核沿革问题的小书,一本修炼欧洲文化的内功心法。

这是它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在这本书里你很难找到以年代为单位的线性记述,因为作者在本书中最为关注的并非“HOW”和“WHEN”,而是“WHY”。如果你只想要弄明白欧洲史的发展轨迹,你大可放弃这本书,这里没有你想要的那种答案,它甚至对工业革命以后的事情只字未提(不是提了19世纪无产阶级革命么?)。

欧洲精神如何影响当代社会?它里面都包含着哪些因素?这些因素的起源分别来自于哪里?为什么?

  • 超越金融(纪念版)读后感500字(3)篇
  • 等待读后感500字(3)篇
  • 等待读后感500字(3)篇
  • 超越金融(纪念版)读后感500字(3)篇
  • 渴望生活:梵高传读后感500字(3)篇
  • 只管去做读后感500字(3)篇
  • 一见你就好心情读后感500字(3)篇
  • 万物静默如谜(精装纪念版)读后感500字(3)篇
  • 北野武的小酒馆读后感500字(3)篇
  • 我的前半生(尊龙主演电影《末代皇帝》原著)读后感5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