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原则》读后感_4500字

2019-08-29 16:49:14 读后感

《原则》读后感4500字

大概一年前吧还没毕业,被一位大佬推荐了Dalio的Principles,那本123页的英文版PDF,当时努力看了40几页,体会就是“对对对,你牛逼,你说啥都对”。我靠,果然这世上最浪费时间唇舌的事情就是跟年轻人讲经验啊!往往经历过一些跌宕起伏回过头来想事情是比较容易的,正在上坡的人不见得有余力这样想。

过去一年,从校园走向社会,尤其从事投资这份工作,接触的人事面广了,强烈感受到不同人在专业、能力、生活方面能够形成多么巨大的差异,对未来的期待与真正发生的情况不符,不知道自己面临的是巨大的机会还是错误,总想着拖到事情发生的一刻再听天由命,焦虑时总能放声大哭。但以上种种并不足以克服我的防御天性和情绪化心理想要立刻谋求改变,可能是我得到的赞扬远远多于对我的批评,过去积累的一些优越感(比如成绩排名、颜值、一毕业能进不错的投资机构等)让我觉得把自己安于一个舒适的节奏,缓慢的适应新环境,只要on the track成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直到发生了两个转折:第一个,我司的投资风格将面临切换,在不知道自己能发挥多大价值的前提下,我不确定自己是继续安于本分做小朋友还是开始冒风险试验自己的决策;第二个,和男票相处一年多,渡过蜜月期,矛盾频发,为什么他能始终不动声色,我明白自己不应该再是那个纯真而容易受伤害的小女孩了,人不是只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而要去正视必须看清的事情啊。彼时我真切地产生了想要追求有意义的工作和维护一段长期关系的想法和决心。

2018年3月一刷576页中信出版的中文版原则,相比于以前大佬发给我的精华版Notes,中文版不仅没有了语言阅读障碍,夹杂了Ray的个人经历和肺腑之言,你可以站在他的立场上去推为什么他会总结出这样的原则而你通常会选择怎么做,然后思考为什么他和你的认知会产生那么大的差距。每次Dalio举例一些情境,你都可以试验一下,原本很鸡汤很工作手册式的书就会产生比较有趣的阅读体验。大佬倒觉得精华版更好,可能和个人经历有关,他本身是那种排斥浪费时间在阅读无用篇幅上的类型。对于像我这样的多数人,毕竟很多见识和经历过去不曾有,一辈子也不一定会有,没有实操体会的话结论的可靠性就大打折扣,就像数学考试,背结论容易,但考试换了题干就又不会,记住推导过程,即便一时忘了结论也能现场推导出来,只有理解了并活学活用才算掌握。最好的设想是先用他漂亮而自洽的世界观和逻辑结合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来尝试推导适用于自己情况的原则1.0,根据自己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情境和选择,不断提炼和修正原则2.0、原则3.0……我会从现在着手做起,敲那么多字(用手机不容易啊)也是实践的一个开头嘛。

Ray的Principles是怎么来的?Dalio本人在做任何决定时,都会仔细思考并写下决策标准,这些原则都是以非常清晰的方式列明的,其他人可以轻松地评估其中的逻辑,所以大家包括他自己可以来判断是否知行合一,并且通过在行动中进行检验,不断地提炼和完善这些原则。这里边至少有四个难点:第一,在做任何决定时都要仔细思考并写下决策标准,每天都坚持进行研究、反思和记录,这需要极大的自律;第二,这些原则反映了非常清晰的因果关系,是普适的,理性的,经得起客观证据的验证;第三,要有谦逊和极度开明的心态,开诚布公让他人帮助判断和检验;第四,持续在行动中检验、提炼和完善这些原则。

具体来讲,做第一件事情,每天坚持反思、复盘。不少人每天记录时间、金钱花销、工作日志、学习进度、生活流水账之类的东西,毕竟现在APP很方便,开个公众号满地打滚求关注也很容易。对此我一直是持怀疑态度的,每天多去做事,多去做你认为重要的事,不管你有没有记录都会有意义的,毕竟写作是很花时间精力的,多数人也没有空闲经常性翻阅自己的日志。Dalio的记录,并不是每天面临了哪些事,自己做了哪些决策,得到了哪些结果,化为文字的只剩下最关键的决策标准!他从很早的时候,在市场上开始每开始一笔交易都会把自己用来做决策的标准写下来!当然对于学习者而言,尽量详细的记录自己的决策过程也是重要的。做投资的第一年我学会的最好的词之一就是“复盘”,复盘本意是指围棋对局完毕后,围棋选手会把下这盘棋的过程再重复多遍,并且主动思考当时为什么这么走,接下来该怎么走。我想每个投资机构内部都会做复盘这件事情,接触了哪些项目,哪些被Pass了,哪些还需要再做观察,哪些过会了,哪些被否了,当时的决策是基于什么样的标准,哪些项目是被标准错杀的,哪个环节没有做好,等等……我司举行这样一次复盘大会是每半年,我们团队内部可能是以项目为单位,像Ray这样能做到每天复盘和反思,及时性和思考进化的速度是很难以置信的!我认为更加应该自己坚持每天复盘,可以让我更好地认清自己在团队中处在一个怎样的位置,有着怎样的行事风格,有着怎样的认知水平……

第二件事情,需要直面事实,极度开放和透明。Dalio指出“自我意识障碍”和“思维盲点障碍”这两个概念,“自我意识障碍”是指你潜意识里的防卫机制,它使你难以接受自己的错误和弱点,你有一些根植于内心最深处的需求和恐惧,例如需要被爱,害怕自己无意义,这些需求都源自你大脑里的一些原始部分,如杏仁核。大脑的这些区域使你产生戒备心理,尤其是在涉及对你的完美性进行评价的时候。更高级的意识源于你大脑的前额皮层,你会通过这一部分清醒地感知到自己在做决策,在应用逻辑和推理。你的脑袋里总是有一个“有逻辑和有意识的你”与一个”情绪化和潜意识的你“在争夺对你的控制权。如果你对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擅长的事情过于自豪,你学到的东西就会变少,决策质量就会变低,也将难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总觉得自己不存在对自己所掌握的过于自豪这项问题,和他人探讨问题时都会加上“其实我也是一边查资料”、“我也不是专业的,可能是错的”之类的措辞,被argue了也会默默回答“嗯,那我回头再研究一下”。这才意识到头脑极度开放不是简单“承认自己可能是错的”但依然顽固地坚持自己的任何观点,不寻求理解其他观点背后的理由。大多数情况人还是基于隐藏的潜意识做出判断,然后再筛选证据,使它们能够符合自己的这些预期,并不仔细观察现实。如果被argue时继续追着对方问“你能说出是哪些明确的事实,让你形成这种观点吗?”而不是默默在回去自己研究,我可能不会浪费那么多时间,依然得出自己固有的结论。)谨记,你是在寻找最好的答案,而不是你最想要的答案或你自己能得出的最好答案。还有“思维盲点障碍”即你的思维方式有时会阻碍你准确看待事物。我们认知和理解事物的能力有着差异,就像人类的辨音辨色能力有差异一样,每个人都像是有很多特征搭建起来的积木,每一块积木反映了大脑的一个特定区域的运作方式。每个人的特性都是这些积木共同决定的,我们总是以自己的方式看待事物。我们既要对自己有所认知也要尝试了解他人的特性。对自己的认知越多,就越明白自己能改变什么和怎么改变,以及不能改变什么和在不能改变的情况下能做些什么。了解他人就能更好的管理预期,如果不了解人的特性就对他们抱有期待,肯定会遇到麻烦(对男朋友就属于没有希望就不会失望。。)

第三件事情,改变自己对待痛苦的习惯。我人生的前四分之一好像还没经历过什么“至暗时刻”,但感受到痛苦的时刻实在太多了,比如痛苦很久的有ex劈腿还害人家小姑娘宫外孕、同时我实习一年因为sex discrimination不能留任,小痛苦的有对专业性的自卑、CFA没考过、冷暴力、抱有期待和最终失望、社交恐惧等等,我对此的反应就是哭、大哭、泪流不止的哭、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为犯错而痛苦。现在回头来看,当时很多道理其实都懂的,比如发现了渣男就该及时止损,比如没有留任就好好总结实习经历润色简历找下一份工作,但犯错终究有一个“痛苦”的阶段,若不是现在的状态是拥有了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现任,是很难享受从犯错中学习的愉悦感的。我也明白了,过去的痛苦和犯错已经发生,如果我不想带着再次遭遇重创的高概率继续前行的话,就必须客观看待事物,并作出改变。当你到达了更高一层的境界,你就会发现,你原来只是因为境界低才觉得之前包围着你的那些纷至沓来的东西令人痛苦,但其实并没有那么糟。Dalio能够把不断体验痛苦当作一项“游戏”,并探索大自然希望通过痛苦向他传达什么教益,来获得愉悦感,应该是最高层次的境界了。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翻Principles最容易学习的是五步流程法,以下五步流程构成一个循环:1、目标;2、问题;3、诊断;4、方案;5、践行;很容易理解的对不对,Ray强调的是这五个步骤必须按顺序一步步来,比如设定目标的时候就设定目标,不要想如何实现目标或者出错了怎么办,还必须以清醒、理性的方式来推进这个过程,从更高的层面俯视自身,做到一丝不苟的诚实。如果你被自己的情绪压倒,就退后一步,暂时停下来,直到恢复清醒的思考能力。必要时,向冷静、善于思考的人请教。嗯,打个比方,你可以假设自己的人生是一场武术比赛或一场游戏,目标是克服一个挑战,打成一个目标。一旦你接受了游戏规则,对于不断出现的挫折导致的不舒服,你就会感到习惯。Dalio是用上了进化论解释这个问题的,理解自然和进化的规律,是要把事物放到大背景下看待,即现实的构造是让整体实现最优,而不是尽力实现我个人的愿望。我们天生想要进化,而我们追逐的其他东西尽管美好,却不能维持我们的快乐,痛苦让我们清醒,帮助我们进步。他还打了个比方,说把自己想象成一部在大机器里运转的小机器,并明白你有能力改变你的机器以实现更好的结果(一颗赛艇一颗赛艇~)。你只需要学习如何面对自身所处的现实,并把你能利用的所有资源用到极致(情绪化什么的不存在的~)。

这本书好像没有考虑到人际交往中的社交摩擦,拥有共同价值观和原则的人自然会相处融洽,没有共同价值观和原则的人之间将不断产生误解和冲突。所以在人际关系中,人们应当把各自的相处原则说的极为清楚,这至关重要。前提就是展现真实的自我,不强行把弱点伪装成优势,同时更喜欢周围的人对你坦诚,而不是隐藏对你的负面看法。比如我和男票吵架,他总说我不面对现实,我却怪他不照顾我感受,当然这些摩擦在损耗感情的同时也在加深我们对彼此的了解,看完原则以后我们也企图建立恋爱版“错误日志”(哈哈哈哈哈第一笔就来了个大的)。每个人的原则尺度不一样,我只希望能做到一点,无关两人合适度多少分,仅因为不爱而分开。(对啦,最早推荐我Principles的大佬最后成了男票,整个就通顺多了!)

  • 超越金融(纪念版)读后感500字(3)篇
  • 等待读后感500字(3)篇
  • 等待读后感500字(3)篇
  • 超越金融(纪念版)读后感500字(3)篇
  • 渴望生活:梵高传读后感500字(3)篇
  • 只管去做读后感500字(3)篇
  • 一见你就好心情读后感500字(3)篇
  • 万物静默如谜(精装纪念版)读后感500字(3)篇
  • 北野武的小酒馆读后感500字(3)篇
  • 我的前半生(尊龙主演电影《末代皇帝》原著)读后感5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