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读后感_2500字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读后感2500字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句诗出自苏轼的《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意思是不厌其烦地读古人的书,读得次数多了,加上深入思考,自然就能明白书中的要义。
苏轼写下这首诗,本意是宽慰科考落第的安惇,同时传授自己的读书方法。无论古今,好的读书方法不仅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还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事风格,从而塑造不同的人生。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判断自己的读书方法好不好呢?你不妨拿起最近读完的一本书,先思考下面这四个问题:
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你最喜欢书的哪一部分?
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
它的优点又在哪里?
如果你都答得上来,说明你已经掌握了这本书90%-100%的内容。如果答不上来呢?可能是你读书效率低,不仅没有读懂书,更不能学以致用。
上面四个问题出自奥野宣之的著作《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这本书重点介绍了如何利用一本最普通的笔记本,完成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和活用这五个步骤,进而从阅读中最大限度地吸收和利用知识。奥野宣之认为,读书的目的是有“扎实的收获”,具体来说,我们应该把书中的内容学为己用,提升自我。
奥野宣之出身传媒行业,曾就职于报社和出版社,同时兼任网络与杂志撰稿人。他独创了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深受商务人士的欢迎。奥野宣之被称为“笔记本作家”,他一直保持着用笔记本记录阅读的习惯,这种生活方式曾在日本NHK和TBS电视台的节目中播出,受到了广大好评。奥野宣之的其他著作还包括《如何有效整理信息》《智慧创造锻炼法》《“处方笺”读书法》《三本好书创造好点子》等。
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中,奥野宣之从笔记本一元化入手,将读书过程结构化,系统地介绍了读书全过程。这本书第一章概括性地介绍了笔记分类和窍门,提出了笔记本一元化的技巧,第二章主要写如何选书和购书,第三章详细讲解了读书和制作读书笔记的窍门,第四章建议读者利用笔记本,重读笔记,活用知识。奥野宣之还在第五章和附录章节分享了19个读书技巧和26款实用文具,可谓是干货满满。
笔记本一元化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翻遍了大包小包,就是找不到公交卡,再不出门就要迟到了!但是,如果你平时把所有的卡片都放到一个卡包里,以后只要找到这个卡包,就能找到你想要的卡片了。
在阅读中,笔记本之于知识,正如卡包之于卡片。
奥野宣之把阅读中涉及到的信息都收入一本普通笔记本中,其中有购书清单,有摘抄和评论,有剪报,也有随笔和书评。当你想查找一本书的资料时,只要找到与它相关的笔记本,就能找到目标内容了,还能回忆起与这本书有关的心情和体验。
这就是笔记本一元化,也是读书笔记法的核心。
奥野宣之把笔记本比喻成一个“什么都可以放的容器”,分享了五个笔记技巧:
可以书写任何内容
按时间顺序书写
附上日期
灵活运用速记或略记
可以粘贴
这样做笔记看似毫无章法,但也要遵守三个规则,即:一、养成记笔记的习惯;二、放大笔记的作用;三、形成自己的记录方式。
当你做到这些的时候,笔记读书法才能在阅读中发挥它真正的作用。
制作购书清单有人问:我买了这么多书,怎么大部分都在角落里吃灰啊?
你不妨回忆以下买书的过程,说不定就知道问题所在了。
奥野宣之认为,买一堆不读的书,其根源是“冲动购买”。书店的装潢、摆设和书的包装,处处暗藏心机,其目的就是吸引你买书。你翻翻买回来的书,有多少是真正想读的?
现在出门旅游流行做攻略,就是把出行这几天的吃住、交通、花销都提前详细规划好,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用有限的预算收获最充实的体验。
同样,你去实体书店时,如果把目标设定为,在有限的时间内用有限的预算买到最有价值的书,那就不虚此行了。
制作购书清单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方便购书,更重要的是,培养读书的目的意识,同时买真正想读的书籍。
带着目的读书,结果往往事半功倍。至于如何找到真正想读的书,奥野宣之的建议是日常生活:
只有从日常生活中取材,才能列出反映自己真正需求的购书清单。
奥野宣之设计的购书清单样式简洁大方。把表格打印在在一张A4纸上,当你有想读的书时,就把书名、作者名和出版社名填写到表格里,夹在笔记本里即可。去书店时,拿起就走。到了书店,翻看书的目录和内容后,再确认是否要买这本书。
“葱鲔火锅式”笔记法有了书和笔记本,我们应该怎么记笔记呢?
也许书中有很多有意思的内容,但是真正写进笔记本的,应该是摘抄和评论。摘抄是对你很重要的原文,而评论是自己的主观感想。
写不出来怎么办?大胆一点,从一句话开始写,哪怕是“真妙!”“赞”也可以。
在奥野宣之的“葱鲔火锅式”笔记法中,葱是配料,鲔是鱼肉,正如笔记里的评论和摘抄一样,相伴相生。
“葱鲔火锅式”笔记法,是用输出倒逼输入,加深你对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阅读时,你会不自觉地去“寻读”适合记笔记的内容;摘抄时,你也会去认真思考这部分内容的意义何在。
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而且亲手写的文章的好处比口头叙述要多。
奥野宣之还一再强调,摘抄的内容一定是“让自己心动的语句”。没有共鸣的内容,不管客观上多么重要,都不用摘抄。
活用读书笔记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用遗忘曲线描述了人类大脑的遗忘规律:最开始的遗忘速读很快,后面逐渐放缓。
读书同样如此。写完笔记后,你可能记住的内容不超过一半,三天后,脑海里的东西也许就剩五分之一了。
这就需要我们重读笔记,从中获得新的发现,产生新的灵感。
重读笔记,时间地点很重要。首先要确定时间和重读频率,比如一周一次或者两周一次,在周末的早晨重读,而地点选在氛围轻松的咖啡馆或者独处的空间,以便集中精力阅读。
在奥野宣之看来,读书笔记能帮助我们“完成从生搬硬套到独创思维的飞跃”。
“飞跃”的方式就是我们活用读书笔记的方法。我们可以写书评,写原创文章,提高写作水平,或者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做知识输出。奥野宣之还进行主题阅读,在网上做书评连载。这都是借助了笔记的力量。
我们了解读书方法很简单,但是真正掌握它,把知识内化为思想,则需要一遍又一遍的练习,以及点点滴滴的积累。写下笔记绝不是终点,阅读的目标是有所输出,提升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本在自己的领域内有做作为,有底气去追求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