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_1500字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1500字
《风雨杨百顺》
这本书是我很连贯的读下来的,此片读后感全是一个对全书脉络的梳理吧。这是一本真正吸引我的书,所以我不是作为饭后的消食儿来读的,也不是无聊的时候随便翻翻的。而是在认真的窥探和揣摩一个人的一生,他给周围的人带去了什么影响,他又被附近的环境怎样熏陶。
此文以他在各个时期不同的名字来展开。
杨百顺: 首先说杨百顺这个名字,更准确的讲应该叫杨不顺,纵观他的一生,虽渺如历史长河中的一粒砂子,但也跌宕起伏。杨百顺这个名字是他父亲起的,他们弟兄三个分别叫百业,百顺,百利。估计应该是父亲希望他们百业顺利,但是事与愿违。在家的时候他不愿意随他爹卖豆腐,吆喝也吆喝不出来,还爱跟他爹顶嘴,因此挨了不少的打。后来有一个进入官场的机会,还因为父亲的暗箱操作而夭折了。本想跟着老裴去学剃头的手艺,误打误撞做了屠夫,因一句抱怨话,导致师徒关系破裂,只得卷铺盖乱滚蛋。在他无路可走的时候碰到自己的同学,经同学的引荐,又干起了染布的行当。(同学情对于以后职位的发展还是很重要的)不料天有不测风云,一只猴子的失踪给他带来了灾祸。
杨摩西:杨摩西是他的第二个名字。离开染布坊他只能回家,在家里窝了一段时间觉得还是得出去干事儿,就准备去延津,路上碰到传教士老詹,又做了老詹的徒弟,他不是真心信主,只是希望借着这层关系在延津市找个活计。师傅老詹为人心善,虽然一辈子传教只收了八个徒弟,但他还是坚持不懈,乐此不疲。(真正有信仰的人是很值得敬佩的)老詹收他为徒也有条件的,就是让他改个名字,叫杨摩西,因为摩西是宗教人物,曾经带领人们走出了苦难,老詹希望他也能成为那样的人。但是很遗憾,别说普度众生,他连自己都度不了。老詹给摩西找的是做竹具的事儿,他就跟着老板做事儿,但是他做竹具不认真,老是把竹子劈坏,最后他被辞掉了。(干任何事儿,都得专心和投入才能出成果)
说来傻人有傻福,他正愁没事做,街市上有演戏的缺一个角儿,他顶替上了,当时市长正在观看,被打动了,所以他被选去了帮市长种菜。所以机遇很重要,而且这种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说起来这个市长也不是啥好玩意儿,不琢磨政治,天天琢磨种菜捧戏子)。最后市长垮台了,他也跟着受牵连。(这就跟过去官员们站队一样,跟对了人,将来飞黄腾达,跟错了人默默无闻,甚至受牵连)
吴摩西:这个名字说起来故事太多了,这里简要描述。他离开官府之前,被街上做馒头的吴香香看上了,过去做了倒插门,所以改姓吴。吴香香本来指望政府里面有人,生意好做,没想到他也出来了。自此吴摩西天天在家里受气,还被带了绿帽子。(人还是要有真本事,不管在哪,最起码不被人强压一头)
罗长礼:这是最后一个名字,伴随他老去死亡,也成为了老杨家在外地的一只分支,只是从此改姓罗了。说起来还是因为他弄丢了妻子的女儿(妻子与她的前夫所生)这个小女孩跟自己的娘不亲,反倒跟这个叔叔亲。吴摩西弄丢了这个小女孩之后,自此不再回延津,在外地成家,改名罗长礼。罗长礼是他少年时代的女神,所以不管他前面叫那个名字,娶了谁,他都一直记得这个罗长礼。(我想这就是初恋最难忘怀的道理吧!)
摩西的这一生阅历是够了,但是好像没有活明白,都是到处东奔西闯,也没个什么成就,还得罪了不少人,有家不能回,家庭也破碎了,朋友了分散了。虽然人不能占尽千般好万般愿,但是过成他这个样子,也真的是可悲可叹。我想应该跟他的性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于他的性格,整本书的语言特点,行文脉络,配角安排,姓氏趣味,希望跟书友们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