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_1500字
《红楼梦》读后感1500字
今年暑假总算是把红楼梦读完了,看完之后空落落的,真真假假,感觉所有的东西都像梦一样,那些繁华,那些嬉闹,那些悲伤,那些一起写诗猜谜的日子,那些开心的不开心的,好的不好的事情,感觉一切那么真实又那么的不真实。
去年这个时候看到一半,然后就放下了,今年重新拾起此书,从头看起,不知不觉就看完了。最近看到有很多书友最近都在读红楼梦,而且还都是刷了好几遍的,我还是第一遍,深感惭愧啊[捂脸]
怎么说呢,书中人物很多,需要慢慢的去理清楚,以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一直不敢看,怕自己被各式各样的人给弄晕,事实证明还好,名著读起来的感觉就是不一样。
我很佩服曹公的文笔还有构思,两大家族的人,他可以写的清清楚楚,把每个人物的个性都构造的特别鲜明;佩服他的文采,那么多的诗词,写出来也是不容易,而且还迎合着不同的人物,强大;佩服他的见识和想象力,可以把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想到,读书的时候就好像自己是其中的一个一样,特别有意境。而且啊,曹公对于美食只怕是也很有研究吧,那么多菜色,汤,甜品等等,看着就很满足。
不知道为什么看完整本书,我发现我没有特别喜欢的一个人物,每个人我都有喜欢的点也有不喜欢的点。不过还是有几个人给我印象很深刻。
在我心中黛玉是优雅的,一举一动都带着仙气;又很心疼她,寄人篱下,难免不多疑多虑一点;也欣赏她的才华,诗词歌赋信手捏来;但是不太喜欢她有时表现出的那个中较真,什么事都憋在心里,也不说出来,急死个人;她的哭泣是我心疼且揪心的那种。
宝玉是那种贴心小暖男,在现代的话可能是个人气小可爱吧,是对人很真诚很细致的那种男孩子,就是有时候痴痴的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他身上有我们十五六岁时的淘气,逃逃功课偷偷懒,偶尔溜出去玩一玩,挺有灵气的。
宝钗是那种很理事,很孝顺,而且很随和的小姐姐,是很有大家风范的那种,最后为宝玉,也是牺牲了很多的东西,最后的结局也是很让人心疼了,感觉她的未来既有希望却也充满辛酸。她喜不喜欢宝玉呢?感觉喜欢又不像是真心喜欢。
喜欢凤姐豪爽的个性,可是最后却感觉像是一种张扬,一种嘚瑟,一种奉承,喜欢她的管理能力,不喜欢她有时候的心狠手辣以及出的某些馊主意。
元春虽然戏份不多,但是我觉得他是一个好姐姐,他给父母写的关于宝玉的信,是这么说的:“千万好生扶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父母之忧。”这句话可以说是十分棒了,妥妥的金句。
对于香菱,我觉得他给我印象不错,尤其是不舍昼夜的学做诗那一段,形象可是说是非常正面积极了,她的一生也很惨,好不容易熬出了头,做了少奶奶,却又因为生孩子死掉了。
Y寰里面我觉得晴雯还有袭人给我印象挺深,都是有心有情明理还很漂亮的人,袭人做什么事情都是从为宝玉好的角度出发,照顾的特别周到,可能这就是爱的力量吧。晴雯彻夜给宝玉补衣服那一段也是很很好很美好。辛好辛好最后袭人的结局还算好,晴雯可以说是很悲惨了,那一段看着我简直泪目啊,长得好也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容易被说成“祸国殃民”的妖精,艾,人心。说起来还有一个红玉,也是之前宝玉身边的,那也是一个有心机的角色,靠计谋取得了凤姐的赏识,可惜最后凤姐没落了,她最后日子可能也不见得多好过吧。
感觉贾母最后的形象有所变化,从续写那会儿开始,以前他是很疼很疼黛玉的,可之后面说起黛玉的语气啥的都有所变化,可能她本来如此,可能她对黛玉是一种官方的客气,只是我愚笨,看不出那些,就真的觉得贾母是很疼她,后来却变了。
一本巨作,活灵活现,描写细致灵活生动,内容丰富,看着仿佛身临其境一般,以后还得再刷,不愧是四大名著之首。它里面随便那个场景,或者是人物,或者是食物,或者是诗词,或者是服装都可以单独成篇,整理一下都可以拍成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