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2》读后感_6000字

2019-09-11 19:18:51 读后感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2》读后感6000字

魏晋南北朝,真的是有够混乱[捂脸]决心要把我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翻出来好好学习一下了!

刘邦,和亲稳匈奴,郡国并存
吕后杀三皇
文景之治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穷兵赎武
昭宣之兴 刘贺在位27天被废
王莽篡汉 建立新朝
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外戚干政 宦官当权 党锢之争 董卓乱政 群雄割据 三大战役
东汉末年分三国
司马一家杀曹灭楚吴,建立晋朝
八王之乱 五胡入华 西晋灭亡
北方统一,建立北朝
司马睿建立东晋
刘裕灭东晋,建立南朝

接上⬆️

1⃣️6⃣️白马之盟

白马之盟是汉高祖刘邦在位时与群臣以杀白马方式定立的盟约,此为古代盟誓的方式之一,其要杀牲取血,并用手指蘸血来涂在嘴上,以示恪守盟约,盟约内容为:第一,国以永存,施及苗裔。(只要汉帝国存在,大臣们及其子孙就永远有酒喝有肉吃)。

第二,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非皇族成员不得封王,如没有军功者不得封侯)。

1⃣️7⃣️吕后杀三皇

吕后在刘邦死后,毒杀赵王刘如意,虐杀刘如意的母亲戚夫人,让他的亲儿子汉惠帝郁郁寡欢最后病死,这是一个皇帝。惠帝死后,吕后找了个惠帝庶出的儿子,杀了孩子的亲娘,让他继位,这就是前少帝,前少帝大一点知道真相表示要报仇,被吕后废黜杀掉,这是第二个皇帝。前少帝之后,吕后又找了个惠帝的儿子当皇帝,是后少帝。没几年,吕后死了,汉功臣派和皇族派联手,杀光了吕氏一族,拥立刘邦的儿子代王上位,即汉文帝。汉文帝上台,吕后立的后少帝自然得去死,也就是第三个皇帝。至此,三个皇帝和吕家满门,都挂了。

1⃣️8⃣️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

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汉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这就是轻徭薄赋的政策。

汉文帝生活十分节俭,宫室内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车类也没有添,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文景二帝还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根据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员,并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生产。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

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汉朝的物质基础亦大大增强,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一个伟大时代,同时也是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的养精蓄锐时期。

1⃣️9⃣️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

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这时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由于梁国的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

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爆发。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

2⃣️0⃣️昭宣中兴

昭宣中兴指的是西汉汉昭帝和汉宣帝时代 (约为公元前87年至前48年),此时的西汉处于恢复性稳定及发展阶段。

昭宣二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继续实行汉武帝以来的政策,着力整顿吏治,任用贤能,贤相循吏辈出。并重视吏治,认为治国之道应以“霸道”、“王道”杂治,反对专任儒术。 为维护法律正常行使,汉宣帝设置治御史以审核廷尉量刑轻重;设廷尉平至地方鞠狱,规定郡国呈报狱囚被笞瘐死名数,重视民命之余又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此外汉宣帝又召集著名儒生在未央宫讲论五经异同。

昭宣二帝还多次下诏赈贷农民,废除一些苛法,屡次减免田租、口赋等税收,减轻农民的力役负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推行一系列经济的措施如招抚流亡、安定民生等,使社会生产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继续霍光的政策。

昭宣时这些政治、经济措施的实行,使一度国力衰退的西汉王朝又兴盛起来。史称“昭宣中兴”或“孝宣中兴”。

西汉历史学家刘向评论孝宣皇帝时称赞他“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亲,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太宗(文帝)之时”。这一评论虽有溢美之处,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观事实。

2⃣️1⃣️王莽篡汉

王莽篡汉指的是西汉末年王莽篡夺汉朝政权建立新朝的历史事件。

西汉自汉武帝以后,皆以外戚辅政,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六十余年为天下母,辅佐了四个皇帝。外戚王莽以姑母王政君为凭借,最初装出恭谨勤劳的样子,不知疲倦地工作。后来他广结名士和将相大臣,深得人心,凡是来投奔他的,不论地方远近,出身贵贱,他一概收用,让他们做官。为了收买人心,他把从自己封邑里收来的钱和粮,都拿出来赠送给宾客,而自己家里却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朝野上下皆赞王莽。汉哀帝死后,王莽官居大司马,以太后名义执掌军政大权,立汉平帝,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平帝做皇后,渐渐在朝中大权独揽。公元5年(元始五年)十二月,汉平帝死后,王莽指使同党向太皇太后王政君上书,要求让他代天子临朝。王政君无奈,只好顺从这一要求,由王莽摄政,称为“摄皇帝”。

公元6年,王莽改年号为居摄元年。三月,王莽立年仅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号称“孺子婴”,以效仿周公摄政旧事,为代汉做准备。此后数年间,关于王莽代汉称帝的符命图谶频繁出现。公元8年(居摄三年),梓潼人哀章制作铜匮,内藏《天帝行玺金匮图》与《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伪托汉高祖遗命,令王莽称帝。于是王莽便到高帝祠庙接受铜匮,然后戴上王冠觐见太皇太后,坐在未央宫前殿,即天子位,定国号为“新”。至此,西汉灭亡,王莽达到了他的托古改制、篡汉自立的政治野心。

2⃣️2⃣️托古改制

王莽改制又称王莽新政,是新朝皇帝王莽为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而采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的“托古改制”。包括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县名改革。

但王莽的改制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由于政策多迂通不合实情处,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从,不断引起天下各贵族和平民的不满。到了天凤四年(17年)全国发生蝗灾、旱灾,饥荒四起,各地农民纷起,形成赤眉、绿林大规模的反抗。导致新朝的灭亡。

2⃣️3⃣️外戚干政

窦氏干政

东汉和帝以后不断出现外戚利用皇帝年幼把持政权的局面。

章和二年(88)章帝死,年仅 10 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其兄大将军窦宪乘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后汉书·窦宪传》),窦氏兄弟并居要职。和帝稍大,对大权旁落于外戚不满,与宦官郑众密谋,逼迫窦宪兄弟自杀,窦家宗族、宾客全部免官治罪。郑众因功封侯,宦官从此直接参政。

邓氏干政

和帝死后,邓太后立出生 100 多天的殇帝即位,殇帝2岁夭折,再立13岁的安帝。邓太后临朝,外戚邓骘兄弟又出面把持朝政。邓太后死后,安帝与乳母王圣、宦官李闰等合谋废逐邓氏。安帝除倚重宦官,也起用皇后的哥哥阎显等掌管枢要,一时出现外戚、宦官共同把持政权的局面。

阎氏干政

延光四年(125)安帝死后,立幼童北乡侯为帝,阎太后临朝。阎显得势,把原来安帝宠信的宦官下狱处死,独揽大权。几个月后,幼帝病死,阎显又为宦官所杀,11 岁的顺帝上台。144 年顺帝死,2 岁的冲帝即位,梁太后临朝。太后兄大将军梁冀掌权。

梁氏干政

冲帝死,梁冀主谋立 8 岁的质帝。质帝少而聪慧,知道梁冀骄横,对群臣说:“此跋扈将军也”,即被梁冀毒死。梁冀把正准备和自己妹妹结婚的蠡吾侯立为皇帝,是为桓帝。

2⃣️4⃣️党锢之争

党锢之祸指中国古代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与宦官发生党争的事件。事件因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人终身而得名。前后共发生过两次。两次党锢之祸都以反宦官集团的失败而结束,反宦官的士大夫集团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党人被残酷镇压。当时的言论以及日后的史学家多同情士大夫一党,并认为党锢之祸伤汉朝根本,为黄巾之乱和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

2⃣️5⃣️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又称黄巾之乱 ,黄巾之祸,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2⃣️6⃣️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又称张骞通西域,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

汉武帝建元年(公元前140),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2⃣️7⃣️苏武牧羊

苏武牧羊讲的是苏武在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一说甘肃民勤[1])边牧羊,手持汉朝符节,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2⃣️8⃣️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2⃣️9⃣️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3⃣️0⃣️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221年,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3⃣️1⃣️高平陵之变

高平陵之变

公元249年,曹魏正始十年的正月初六,告病在家多年的太傅司马懿,趁曹魏皇帝曹芳与权臣曹爽共同出城,祭扫魏明帝高平陵时发动政变。

司马懿借用曹魏郭太后名义下诏,命自己的亲信接管洛阳城的军队,并关闭洛阳城门。司马懿完全控制洛阳后,即以郭太后之名,下诏罢免曹爽之职。曹爽在得知政变消息后,呆若木鸡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天真的曹爽听信司马懿的劝降之言,竟以为只要交出权力,就能保存富贵。司马懿待曹爽入城后,就将曹爽下狱处死,并夷灭三族。

3⃣️2⃣️八王之乱

西晋八王之乱是一场皇族为争权而引发的内乱,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3⃣️3⃣️五胡入华

五胡入华又称五胡乱华,是中国东晋时期塞北多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趁中原的西晋王朝衰弱空虚之际大规模南下建立胡人国家而造成与中华中统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在开启华北地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开启了五代十六国时期。

3⃣️4⃣️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全新修订版)》_精选读后感_600字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全新修订版)》_精选读后感_700字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全新修订版)》_精选读后感_500字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1-4(独家定制版)》_读后感_1700字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番外篇:中国传统节日(独家定制版)》_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4》_精选读后感_600字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世界史(套装共4册)》_读后感_500字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3》_精选读后感_600字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全新修订版)》_读后感_600字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全新修订版)》读后感_9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