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定义未来金融与经济新格局》读后感_1800字
《区块链:定义未来金融与经济新格局》读后感1800字
随着比特币市值超过千亿美元成为数字货币领域的翘楚,区块链技术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本书主要讲述区块链的发展史、应用条件、背后技术及对未来发展的推想。区块链或许可能成为续互联网之后的一次技术革命。
我以根本不够用的智商一知半解的读完此书,抛开技术角度,粗略的向大家介绍下区块链和数字货币是什么:
2008年11月1日,“中本聪”(神一样的人物,谁也不知道他是谁)发表了《比特币白皮书: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他阐述了这一数字货币的构想,而区块链就是比特币的公共账本。区块链的本质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记账系统,而比特币是这个系统上承载的“以数字形式存在”的货币。区块链与比特币之间的关系就是记账货币与货币之间的关系,比特币只是记账的表征,而区块链就是其背后的一套信用记录及信用记录的清算构成的体系。
我们知道货币不是一种商品,而是信用与清算构成的一套体系,我们称之为金融,货币只是充当交换权的一般等价物,是一种契约,保证契约(货币)实现流通是由国家背书的,现金各国货币都是中心化的(各国央行),是政体、制度、法制下的强权暴力来约束的契约(货币)。货币只有在与记账货币的关系中才能存在,中心化的记账系统账本在国家手中,是中心化的(如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可以进行各种调控。而区块链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格局(形式上,现实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区块链就是一套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记账系统结构,如果区块链是一个实体账本,那么区块就相当于账本中的一页,区块中承载的信息就是这一页上的交易内容,而链就是把这些区块(账本)链接在一起相互透明共享。区块链不指定任何参与方拥有特殊的保存账本的权利,就是说,需要让所有参与方都平等地拥有保存账本的权利,区块链具有网络化的特征,开放、透明、共享,具有动态平衡性和结构稳定性。作为一个记账系统,区块链结构不仅可以记录数字形式的货币,也可以记录能用数字定义的任何资产,由于区块链上的价值转移可以通过程序语言来完成,意味着区块链上可以定义各种复杂的交易逻辑,如股权、产权、版权、债券、合约、公正、股票等等等等可以用数字形式进行价值储存式转移的任何东西,因此区块链的应用前景相当广泛。
再来说说数字货币(如比特币、以太币、莱特币等等),这些数字货币都是以区块链为基础,人们在互联网上建立起的一整套信用互联网治理机制下的奖励。数字货币以区块链的共识机制(通过工作量证明)来实现,这种机制下的每个节点可以平等地参与竞争,或者说参与竞争记账的权利。竞争记账就是以每个节点的计算能力(算力)来竞争记账权的一种机制。在比特币这个区块链系统中,在一定时间内,进行一轮算力竞赛,胜利者获得一次记账权利,即向区块链这个总账本写入一个新的区块的权利,这样,在一定时间内,只有竞争的胜利者才能完成一轮记账,并向其他节点同步新增账本(区块)的信息,这个过程就是区块产生的过程,也就是诞生了一个比特币,任何节点都同时记录下这个新比特币的出现,这就避免了假账的可能(以现有技术、或者说造假成本高不可攀),这就是共享分布式记账。比特币这个区块链定义的总量是一定的,大约2100万个,其他数字货币总量有些是固定的,有些是可以增加的(如以太币),但都是基于区块链来实现的。
区块链这一革命性技术催生了数字货币的出现,而这一共享的、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的记账货币,没有任何经济实体上的价值,也没有强权政治为数字货币背书(现在起码是这样),只是一种科学技术上的产物,但它带来的影响是颠覆性的,价值交换的前提是“信息”和“信任”,区块链这一技术都做到了,它给金融行业的未来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数字货币毕竟动了(或者说准备动)各国金融体系的奶酪,现在各国对数字货币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欧美日韩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把数字货币定义为私人财产,可以自由的进行交易(最近也在美国期货交易所上市了),肯定了数字货币的存在和前景,而像中国、俄罗斯这样“保守”的国家已经坚决否定了数字货币存在的价值(哦,他好怕呢),其他一些小国甚至“准备”将数字货币纳入本国的金融流通体系。看看现在的资本已经大量渗入到了数字货币的炒作投机,各国大妈都参与进来进行交易,真是火的很呢,有人说是泡沫经济、旁氏骗局,但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前景是非常理想的,数字货币存在就有道理,大家见仁见智吧。
种韭菜可以,要小心被别人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