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乌合之众:群体时代的大众心理读后感1500字(3)篇

2019-07-26 05:29:28 读后感
乌合之众:群体时代的大众心理
作者:古斯塔夫·勒庞
作为一本超级经典的畅销书,《乌合之众:群体时代的大众心理》的中文版本已经有二三十个了,为啥我们还要做一本?原因很简单,第一,这个版本是插图版的;第二,这个版本是精装版的,黑色大气的套封+简约清爽的封面,版式也完全按照最佳阅读体验来设计;第三,内容旨在还原本意、通俗易懂、突出心理学特色,注释也是小编辛辛苦苦查找的噢。
乌合之众:群体时代的大众心理读后感1500字 第(1)篇

群体的悲剧

个星期读完了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拖到现在才开始写读书心得,是有点犯拖延症了。这本书书的年纪比我大了将近一百岁。其实这么一本学术性著作,又是这么岁月久远的外国译本,开始决定要读的时候是有点抗拒心理的。不过一开始就给自己做了个约定,今年一定要啃掉几本难啃的书啦。总算读下来了,书到不算太厚,不过读了两遍也花了我一个多星期。其实也快不来,一来可能是翻译的问题,一读快会来不及理解句意,而来是因为这本书是基于法国大革命的时代背景写的,很多文中的论据得做一番查阅才能很好地理解。经典不愧为经典,读完这一本书还真的是蛮震撼的。当你在回过头来看看2016年的两大“黑天鹅事件”——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会有更为内层和科学的理解,会更好地理解民粹主义。但是,本书作为一本学术性著作却又很多处武断的绝对性论断,这是我不太认可的,感觉跟我生活阅历有巨大的隔阂和差距。或许也会时隔一百多年的两个时代的认知隔阂吧,正如书中所言,时代以及时代的思想都是时间的产物。当然,更大的可能是因为我思考到不够深入和全面吧,有失偏颇了,因此也不作更多指向性评论。美国社会心理学大师奥尔波特说,心理学领域写就的著作中,最有影响者,非勒庞的《乌合之众》莫属。勒庞不失远见地预言人类将进入一个群体时代,并认识到这群缺乏组织的人的日益重要性。他坚信正是群体禀性中的道德因素构成了历史的真正主脉,而这恰是历来为社会学家所推崇的自然科学式的描述方法所不具备的,故勒庞对集体心态的探讨,对后世社会学、心理学的研究深具启发价值。

概括地讲,勒庞在《乌合之众》中研究了两个基本问题:个体是如何被群体湮没的?群体是如何沦为“领袖的囚徒”的?勒庞的深刻一如马基雅维利。但二者的区别在于,后者展示了统治者的牧民之术,而前者是被牧之民俯首称臣的驯服心理的演绎,或者说,领袖崇拜的心理解构。群体是无辜者亦是造孽者,纵观历史,那些悲惨卓绝的悲剧的酿造者往往不是暴君,真正可怕的是民粹的力量,暴君只是民粹的衍生物。而群体又恰恰是民粹所酿成的苦果的承受者,这就是最吊诡的地方。从这个角度来看,《乌合之众》就是一部群体的悲剧解析。

乌合之众:群体时代的大众心理读后感1500字 第(2)篇

乌合之众:n是的,这是本畅销书,也是本专业性比较强的书,一本专业性比较强的书会成为畅销书实属难得。古斯塔夫.勒庞(后统称勒庞)以通俗的语言论述了人类历史长河中群体的不理性以及不理性的劣根性——是的,在勒庞眼里,相比理性,不理性或者说感性是劣等的,更多时候是拖了人类发展的后腿,而以轻信他人、易受控制、易情绪化、头脑简单、责任扩散等为特征的群体心理行为现象更是不堪,所以他将群体称之为“乌合之众”。他认为,即使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今天,群体的感性甚至会将人类推向倒退。 纵看人类历史确实有很多群体性的劣根性,除了勒庞书中论述的诸如“法国大革命时期国民公会的委员草菅人命”一类的案例,我们国内也有很多。比如文革时期的帮派争斗,又有多少人不是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d革命热情对他人做出了其实等同犯罪的行为?而文革也一度使中国的发展出现停滞甚至倒退。不仅历史上有记载的大事件,即使今天,也多有“野蛮”群体一再出现。现在网络已经广泛进入了大众的生活,而网络上似乎更见这类群体。网络让明星们和大众的距离更近,而那些星粉们又在为了维护彼此的粉星时相互谩骂,这又何尝不是群体野蛮性的表现?再说最近刚刚消停的“罗一笑事件“,当罗尔决定要将罗一笑的遗体捐赠却又表示不知为何如此的时候,其实就是那些以为自己被欺骗的网民群体一致将他推到了这个决定。网络信息的真真假假,实则强大了群体的弱智性、野蛮性,所以有调查显示,网络上近70% 的信息都是负面的。当然,我们的身边也无处不存在这样的群体,也许我们也曾无意识地成为了这样群体的一员,比如仅仅因为一点小事就一起排斥孤立某一个人,再如基于自己所在的群体对另外的群体进行贬低性的议论。 如此看来,群体的劣根性确实存在,那么我们也确实可以以此书为镜,时时反省自身是不是正处于某个群体并变得情绪化、“低智商”;反省当自身可能对群体有决定性影响的时候如何正确引导群体。特别是在重大问题重要决策面前,我们也更需要理性来判断轻重是非。 是的,在面临重大问题重要决的时候,我们是需要理性。但如此,并不代表勒庞的观点一定正确——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中,理性的力量不一定比感性更强,而勒庞因为推崇理性而视女性和儿童为低等的生命体更是极端。纵看人之一生,恐怕也都是感性作用的时候更多。勒庞在论述理性、推崇理性的时候,又何尝没有个人的主观情感在?说到个人情感,人作为社会人,多追求内心的归属感,这也是群体存在的一大意义吧,当身在群体表现出不理性时,不也正说明了“情比慧重”吗?n

乌合之众:群体时代的大众心理读后感1500字 第(3)篇

还是想写点。因为很薄的一本,花了我5个多小时。书里写的是为什么个人融入社会群体之后,他就不再像一个人了?群体心理学、社会学这类。

本书一个缺点是试图用一种观点去解释一切,难免以偏概全,措辞或许不够严谨。当然换个角度来看,这种写法也许是作者刻意为之,算是对自己学说的直接应用。

还有一点,由于年代久远,作者所举论据对一些读者来说可能比较陌生,又或者有些被翻案等等,而且整书逻辑推论偏少,也缺乏统计学相关数据支持,总之个别地方会让你感觉缺少说服力。

然而经典就是经典,你又不得不服,因为这本一百年前的书准确的预言了太多东西,让人觉得所谓的缺点不过是作者懒得浪费笔墨而已。如果你认为宗教,历史,国家大事什么的于己无关,本书也可以帮你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为什么弱智的邪教有人信,为什么会有脑残粉这种生物,为什么你这么强大却干不过各种喷子,为什么我在一款网游里莫名其妙的火了等等。

买纸书吧,你不会失望的。

  • 超越金融(纪念版)读后感500字(3)篇
  • 等待读后感500字(3)篇
  • 等待读后感500字(3)篇
  • 超越金融(纪念版)读后感500字(3)篇
  • 渴望生活:梵高传读后感500字(3)篇
  • 只管去做读后感500字(3)篇
  • 一见你就好心情读后感500字(3)篇
  • 万物静默如谜(精装纪念版)读后感500字(3)篇
  • 北野武的小酒馆读后感500字(3)篇
  • 我的前半生(尊龙主演电影《末代皇帝》原著)读后感5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