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血:一个硅谷巨头的秘密与谎言》_读后感_1500字
《坏血:一个硅谷巨头的秘密与谎言》_读后感1500字
一星扣给翻译。
一个由20岁女孩创立的明星生物科技公司,估值90亿,董事会成员包括斯坦福教授、著名的风险资本家、前国务卿、将军、传媒大亨以及美国最顶级的律师。是什么导致了它的最终崩塌呢?
回头看整个希拉洛斯骗局,什么事情的发生都离不开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由动机(本人的愿望)以及能力(本人的能力以及性格特质)相互作用,外部因素则包括所选择行业(生物科技)的特质。
1. 本人的愿望
伊丽莎白是个从小就目标特别明确的人。根据书中所述:
9岁还是10岁的时候,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她的亲戚问了她每个男生和女生早晚都会被问到的问题:“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伊丽莎白毫不迟疑地回答:“我要做一个亿万富翁。”“为什么不做总统呢?”这位亲戚问道。“不,总统将会娶我,因为我会拥有10亿美元。”
并在之后的求学生涯中,包括社会实践以及专业选择,一直践行着这个最初的目标。
2. 本人的能力及特质
书中多次表述过伊丽莎白的魅力。以下为原文引述:
“第一次遇到伊丽莎白,他就被迷住了。他的倾慕并不是那种爱情式的:他是一名同性恋。毋宁说,他是被她的魅力所吸引,被她想要改变世界的非凡驱动力所吸引。”
“这幕场景有一种超现实主义的感觉:他们全都坐在舒尔茨的起居室里,围成一圈,伊丽莎白在当中,陶醉在众人的目光里。仿佛她是个女王,他们都是她的追求者,亲吻着她的王冠。”
“在适应了她那一开始令人震惊的低沉嗓音后,他觉得她聪颖而迷人。当谈论血液检测以外的话题时,她很谦逊,近乎天真。但当谈话转到希拉洛斯时,她变得强硬而专注。”
伊丽莎白似乎拥有一种超凡的魔法,让与她交谈过的每一个人都相信她所勾勒的美好未来并为之倾倒。希拉洛斯超豪华的董事会构成,里面的每一个人所涉及的领域都不尽相同,但似乎都被她蛊惑一般对她十分信任。书中也层多次描绘她在与人谈话时会睁着她那双大大的蓝眼睛,一眨不眨、专心致志的盯着对方,谈话时的声音低沉、近似男性,说话时缓慢而谨慎。我想这些都是让她变得更加为人所信的特质。
所有的这些,构成了一个极富魅力的销售演说的天才。
并且,伊丽莎白非常善于利用自身的这种优势,不断培养着自己与政府当权人士的关系,包括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克林顿一家以及他们身边的人。
另外,伊丽莎白也是一个贪婪、极端和固执的人。对于自己的决定甚少更改,对于公司的管理手段强硬,积极拥抱声名给她带来的好处。为了达到目的,对他人过度承诺,当无法兑现承诺时就想投机取巧。
对于她的偶像史蒂夫·乔布斯,她也模仿到了他极端固执的部分。比如对于原型机大小以及取血量的不顾现实的苛刻的要求。
所有这些构成了她走到了这个局面。
3. 行业特质
硅谷一直有“fake-it-until-make-it”的文化。希拉洛斯做为一家坐落在硅谷并将自身定位为科技公司的企业,完美继承了这个文化。如果希拉洛斯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或许伊丽莎白是一个完美的掌舵者。她的学习对象甲骨文的创始人拉里·埃里森正是这么做的。吹嘘你的产品,获取资金,同时掩盖自己的真实进度,寄望于现实最终能赶上你的吹嘘,在科技行业中这种现象甚至是最常规的手段。但是希拉洛斯不是一家传统意义上的科技公司,而首先是一家医疗健康公司。它的产品不是互联网产品,而是一台血液分析仪器。伊丽莎白在对外的所有宣传以及采访中宣称,医生70%的决策都可以依靠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如果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没有宣传的那样有效,那么病人的健康和财富就会收到威胁。
伊丽莎白在自己身边制造了一个迷幻的气泡,将自身与现实割裂了开来。在气泡里,是所有她接触过的大人物对于她的追捧、痴迷,是公司估值以及自身身价的不断攀高;而在气泡外,是公司员工的不断怀疑,是原型机测试的不断失败。最终,气泡终于在它最美丽的时刻破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