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乡土中国》_读后感_2400字

2020-01-09 03:45:17 读后感

《乡土中国》_读后感2400字

day4#社会学#读书笔记

乡土本色

1-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Tönnies的话说:前者是Gemeinschaft,后者是Gesellschaft;用Durkheim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

2-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大致说来有下列几点:一、每家所耕的面积小,所谓小农经营,所以聚在一起住,住宅和农场不会距离得过分远。二、需要水利的地方,他们有合作的需要,在一起住,合作起来比较方便。三、为了安全,人多了容易保卫。四、土地平等继承的原则下,兄弟分别继承祖上的遗业,使人口在一地方一代一代地积起来,成为相当大的村落。

3-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文字下乡

1-象征是附着意义的事物或动作,我说“附着”是因为“意义”是靠联想作用加上去的,并不是事物或动作本身具有的性质。这是社会的产物,因为只有在人和人需要配合行为的时候,个人才需要有所表达;而且表达的结果必须使对方明白所要表达的意义。所以象征是包括多数人共认的意义,也就是这一事物或动作会在多数人中引起相同的反应。

2-扩充对语言不一样的看法:毛姆也表达了类似的惆怅,“我们每个人生在世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符号传达自己的思想……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的行走,尽管身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人也不能被别人所了解。”

������差序格局

1-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父系关系图:2-家必须是绵续的,不因个人的长成而分裂,不因个人的死亡而结束,于是家的性质变成了族

应用:1-求效率就得讲纪律;纪律排斥私情的宽容。

2-感情常发生在新反应的尝试和旧反应的受阻情形中。

3-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

4-一个只有生产他生存必需的消费品的人是并没有资格做奴隶的。

5-民主政治的形式就是综合个人意志和社会强制的结果

6-亚当·斯密说“冥冥中那只看不见的手”会安排个社会秩序给每个为自己打算的人们去好好生活的。

7-社会是经过人加工的群体。

8-生物实体和社会实体是属于自然演化过程中的两个层次。人有两个属性:生物人和社会人

9-文化体系都属于人用来满足其基本生物需要及由生物需要派生的各种需要的手段。

10-使行为模式变成人的积极行为的是潜伏在社会身份背后的个人。(启发:找到社会意义感。)

������男女有别

1-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所谓了解,是指接受着同一的意义体系。同样的刺激会引起同样的反应。

2-乡土社会是靠亲密和长期的共同生活来配合各个人的相互行为,社会的联系是长成的,是熟习的,到某种程度使人感觉到是自动的。

3-西方两种文化模式(阿波罗式,接受于维持/浮士德式,冲突为基础,克服阻碍)

������礼制秩序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行为规范的目的是在配合人们的行为以完成社会的任务,社会的任务是在满足社会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人们要满足需要必须相互合作,并且采取有效技术,向环境获取资源。这套方法并不是由每个人自行设计,或临时聚集了若干人加以规划的。人们有学习的能力,上一代所试验出来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

⭐️思考⭐️:礼治社会与法制社会的弊端。

(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干法律条文和设立若干法庭,重要的还得看人民怎样去应用这些设备。更进一步,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还得先有一番改革。如果在这些方面不加以改革,单把法律和法庭推行下乡,结果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坏礼治秩序的弊病却已先发生了。)

2-我曾说:“孩子碰着的不是一个为他方便而设下的世界,而是一个为成人们方便所布置下的园地。他闯入进来,并没有带着创立新秩序的力量,可是又没有个服从旧秩序的心愿”(《生育制度》一〇一页)

3-孙末楠在他的名著Folkways开章明义就说:人类先有行为,后有思想。决定行为的是从试验与错误的公式中累积出来的经验,思想只有保留这些经验的作用,自觉的欲望是文化的命令。(所以是行为—思想—语言—思维模式—再到行为?一个循环i guess.)记得李嘉诚先生的名言是(栽种思想,成就行为—习惯—性格—命运。)

������长老统治

1-文化和政治的区别就在这里:凡是被社会不成问题地加以接受的规范,是文化性的;当一个社会还没有共同接受一套规范,各种意见纷呈,求取临时解决办法的活动是政治。文化的基础必须是同意的,但文化对于社会的新分子是强制的,是一种教化过程。

������血缘和地缘

◆ 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的权力。这是血缘社会的基础。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

◆ 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

扩充:马林诺夫斯基,文化功能论

(在他看来,文化,包括物质器具和社会思想,只有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前提下,才能留存和传播,一旦失去这种功能,就会消失,这一文化理论为人类学的研究开启了新的研究方向。)

������所以我用了Freud所说的三层结构来说明人的心理构成:一是id(生物性的冲动),二是ego(自己),三是super-ego(超己)。id就是兽性,ego是个两面派,即一面要克己复礼地做个社会所能接受的人,一面又是满身难受地想越狱当逃犯。super-ego就是顶在头上,不得不服从的社会规定的身份。

总:处在社会结构中的个人,应当承认有其主动性。个人的行为既要能符合社会身份一时的要求,还得善于适应演变的形势。/这是社会和个人的辩证关系,个人既是载体也是实体。

  • 《乡土中国》_读后感_500字
  • 《乡土中国》_读后感_400字
  • 《乡土中国》_精选读后感_700字
  • 《乡土中国》_读后感_700字
  • 《乡土中国》读后感_1500字
  • 《乡土中国》读后感_800字
  • 《乡土中国》读后感_700字
  • 《乡土中国》读后感_1700字
  • 《乡土中国》读后感_2000字
  • 《乡土中国》读后感_50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