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电影《芳华》原著)》_精选读后感_600字
2020-01-20 15:40:38 读后感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_精选读后感600字
时代背景下人性的扭曲和丑恶,在四十年后的今天才被领悟和忏悔;正如当下翻滚着的价值观和“认同感”,在经过时间车轮碾压后的几十年,又会被怎样看待。 电影和原著几乎是穿插着进行的,所以会在观影时寻找原著的情节,也会在回到文字时投影出那些青春的脸孔和画面。小刚是有情怀的,对于文工团,更对于那个车轮滚滚的年代,所以电影里的服装场景、音乐舞蹈,让一同观影的妈妈,在那个年代站上学校舞台荣膺样板戏女主的妈妈,又深深地感受了一把芳华。但小刚也是商业的,电影有限的时长当然完全不能体现原著对人性的拷问和那些细致到骨子里的对行为的思考。 电影里有两个情节是突破了原著的,一是文工团解散前最后一场演出对何小曼的振动,草坪上翩翩起舞的小曼,似乎变回了最初那个让刘峰从北京接来时的姑娘,裹着离开无爱的家的畅快和对部队新生活的向往,即使穿着病号服,也掩饰不了灵动和清新的灵魂;另外一场是红楼排练厅里的长桌散伙饭,茶缸里的酒和飘荡着的长号,肆意的泪水和不舍得撒手的拥抱,那一夜的发泄,是对逝去的芳华而难过,也是对时代变迁下的迷茫而恐惧,因而解散后的第二天,好多人就匆匆踏上了各奔东西的旅途。小刚是柔情的,电影里的丁丁没有被拉下神坛,电影里的小曼和刘峰还是能够温情相伴,但是原著结局的唏嘘,才更深刻更耐人寻味,不是吗?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