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_读后感_2300字

2020-02-10 20:24:33 读后感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_读后感2300字

诗、酒、剑,成为唐朝最重要的三个关键词,这三个词像一个三角形的箭头,指向通往艺术与美的最高境界。

“要是拿了唐诗去压榨 , 起码还会淌出半斤酒来。”这是台湾诗人洛夫说的一句话,不得不说这个比喻实在是绝妙。

酒就是诗人的乳汁,只不过,这乳汁维持的不是诗人生理意义上的生命,而是他们艺术层面上的激情,或者说,梦想。

李白素有“酒仙”的雅号,“李白斗酒诗百篇”,在他写的一千五百首诗文中,提到酒的就多达一百七十余首,可谓是酒气熏天,酒香四溢。

李白一生嗜酒如命,大醉无数,他在给妻子的《寄内》诗中曾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而他在《襄阳行》中更是狂饮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一日要喝上三百杯呵,这第一酒兴诗人之荣看来是非李白莫属了。

杜甫更是自幼好酒,有“少年酒豪”的戏称,借酒抒情的诗句也有很多 :“白日放歌须纵酒 , 青春做伴好还乡”说的是畅饮归乡的欣喜,“艰难苦恨繁霜鬓 , 潦倒新停浊酒杯”道的是颠沛流离皓首穷经的悲凉,“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写的是羁旅无涯的愁苦……把酒伤怀,怎一个 醉 字了得 !

白居易自称为 醉司马 ,不仅诗韵不让李白杜甫,酒兴更不在其之下,白居易的诗篇中有关饮酒的高达 800 首。其中最经典、最雅致的当属《问刘十九》了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白居易一人沉浸在酒色酒香中还不过瘾,据说他还写下了《酒功赞》,并创办了诗酒会“香山九老”,与好友一道赏酒论诗。我不得不折服白居易的诗酒情怀,也领悟了他在《对酒行吟赠同志》中所写的“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

诗人除了喜欢喝酒,似乎多多少少都是有些狂的,比如陈子昂,骆宾王等,可贺知章是位可爱的老狂人,他回乡不久,以八十六岁高龄去世。这个年龄在唐代诗人中是少见的,也许,这与他的“狂”是有关系的。因为他的“狂”不是狂妄,更不是疯狂,而是率性,是真实,是潇洒,是淡定,是从容。超越了名缰利锁人世纷争,以最清亮的眼光来看世界,这样的人,定会长寿。

孟浩然,在山水中回归简单,在欣欣向荣中跟着万众一起歌唱、一起欢呼,其实是最容易的事情,也是最讨好的事情。中国自古以来,就从不缺盛世的吹鼓手、权位者的抬轿夫。但是,只有最伟大的诗人,才能在一片欢呼声中看到华丽下的卑微,听到被锣鼓声掩盖的呻吟,触摸到盛世之下的疼痛。因为,最伟大的诗人不仅有一般诗人拥有的敏锐的诗歌嗅觉,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一颗对泪水和疼痛最敏感的心,特别是对别人的泪水和疼痛的敏感。

酾酒拭霜刃 弹铗歌大风——王翰

唐代的边塞,是对战争、对生命的诗意化的展现,这种展现首先是依托在强大的国力之上的。因此,盛唐人虽然也有痛苦,也有思念,甚至也有几分无可奈何,但是,主导他内心的,依然是一往无前的豪迈气概,这是其他的情绪所无法压倒的。面对死亡,抒情主人公选择的不是浩叹,而是微笑,“只有盛唐人能这么微笑着来感受走向死亡的痛苦”。

悲剧不是生命的镇静剂,而是生命的兴奋剂和强壮剂。悲剧之所以给人以个体毁灭时的快感,是因为它表现了那似乎隐藏在个体化原理背后的万能的意志,那在现象彼岸的历万劫而长存的永生。

诗人杜甫则是唐代苦难诗的代表人物,苦难对人的影响,无非三种:最下者埋怨命运不公,由怨天尤人而到仇恨外物,于是堕入魔道;中者以此为动力,改变自己命运,但是若存心不厚,也可能沦为于连之属,即使有朝一日得志,也必为小人;最上者,因其对苦难体会良深,于是更能理会别人之苦难,甚至在面对别人苦难的时候,忘记了自己的苦难,这样的人,命运依旧坎坷,身份依旧卑微,但是灵魂却因此而不朽。

中国诗歌往往以连续的镜头推移和转换,为我们展示出一幅随着时间流动的完整的画面。

文字是属于时代的,而后人往往也从以前时代的文字来揣测甚至透视那个时代,然后再来与自己的时代做对比。而在唐诗的江山中,我看到的就是中国历史上很少见的一个充满自信和豪迈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精神,在发黄的一本正经的史料中是很难看到的,只有在诗歌这种充满灵性和血性的文字里,我们才能感受到那久已远去的辉煌和灿烂。

滚滚红尘,芸芸众生,都生活在这悠悠天地之下,其实,不管是麻雀,还是鸿鹄,它们都不是真正的孤独,因为,麻雀不止一群,鸿鹄也远非一只,真正孤独的是这湛蓝的天,苍茫的大地,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不因为权贵的青睐而晴空万里,也不因为富贵的远去而淫雨霏霏。永恒的空间和永恒的时间一起,就是永恒的大寂寞,也是永恒的大孤独,同时,也是永恒的大自在。

当人开始仰望苍天思索时,曾经的蝇营狗苟被抛在身后,现实的功利被淡忘,人们开始知道,有些东西,是永远超越于当下的欢乐幸福、悲哀痛苦之上的;人们开始相信,这世界有一些普世的维度和标准,即使不为当下接受,但是它必超越广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而不朽。而为了这些,放弃甚至牺牲当下,是值得的。

在本书中,最重要的一个词便是“永恒”,唐诗是永恒的,诗歌更是永恒的。

诗人的生命与常人是不一样的,他们将自己的情感和智慧融进了自己的作品里,因此,他们的魂魄也就一直留在了这些美丽的诗句中。当后人翻开这些书页,随着这些诗句欢笑、喜悦、悲哀、哭泣的时候,诗人的影子就在诗句背后,注视着这些借助诗句的力量,与自己心灵相通的陌生人,诗人便在诗句中复活,在诵读声中复活。于是,诗人不死,或者说已经无关生死,因为,他们生存的那个世界有一个名字,叫永恒。

思念是痛苦的,人生是短暂的,但是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这种关于痛苦和短暂的哀伤一直在不间断地上演,痛苦有了伙伴,于是痛苦被减轻;甜蜜有了同道,因此甜蜜被加倍。江水送走了时间,但是送不走时间的轮回,落月再次西斜,以瞬间的离去方式预告永恒的来临,用一个瞬间的结束连接下一个瞬间,迈向永恒。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