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2020》_精选读后感_3500字
《中国经济2020》_精选读后感3500字
转:《中国经济2020》(摘录)
01 百年一遇之大变局
市场经济、世界贸易、资本金融、科技创新这四大变量极大释放了正面推动力,也逐渐释放出负面效应,造就当下看似穿越不了的迷雾,也酝酿了这百年一遇之大变局。
第一,市场经济万马狂奔,却也造成全球性产能过剩。第二,世界贸易如火如荼,却遭遇贸易战乃至全球去WTO(世界贸易组织)化。第三,资本金融前所未有地“爆炸”,却也暴露了前所未有的风险。第四,科技创新加速迭代,却也走向了难以跨越的瓶颈期。
02 中国经济向何处去
我国面临导致经济形势下沉的“空头6+1”——去产能、去商能、去红利、环保风暴、第四次金融危机、中美贸易冲突+政策波动。
第一,从2015年提出供给侧改革开始,行政与市场共同“出清”产能。第二,伴随新经济喷涌而来的还有去商能。第三,推动中国经济和企业40多年来迅猛发展的传统红利时代已渐行渐远。第四,自2017年开始的环保风暴不同于以往的“一阵风”,呈现长期化、常态化、制度化特征。第五,从金融过度到去金融化。第六,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时间长、范围广、程度深,让中国外贸、科技、制造等企业承受了“原形毕露”之苦楚。
笔者曾将商业模式概括为5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抢风口、抓红利、贸工技、技工贸 、事业情怀,没有任何一种模式能够长期独占鳌头,能否迭代和进化,决定着其是否能延续和涅槃重生。
03 中美贸易战走向何方
美国已将中国视为最大竞争对手,这意味中美将发生全方位的摩擦。贸易冲突只是中美经济结构及总量规模逐渐换位的过程,这只能是一个“伟大的痛苦”,而不是觥筹交错、皆大欢喜的过程。中美之间的争端是超级大国之间命中注定的矛盾和摩擦,对此要做好攻守、文武的两手战略准备,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04 中国5G“弯道超车”
如果说在大消费、大金融、大交通方面,4G的颠覆已经初露锋芒,那么5G将借助大通信全方位引爆产业革命,各行各业的运作方式都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简言之,4G动摇了传统产业,5G则将直接革了传统产业的命。美国试图绕过5G直接开建6G,但实现6G的基本条件还不成熟,以卫星做基站、捆绑式构建6G的形式存在着天然的局限性,显然难以成功。
05 货币“变天”
从经济形态的内在需求看,在数字世界,货币形态必须是数字化的,在一个跨国平台上,必须有超越国家标志的一般等价物。货币是经济社会形态演变的集中体现,不同的经济社会形态往往会催生相应的货币形态与其适应和匹配。
06 牛市还将姗姗来迟
中国股市正面临三大根本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一是从假市场到真市场。高层定调国企和民企“两个毫不动摇”,并声称民企是自家人,银保监会甚至明确民企新增贷款“一二五”目标。二是防范真市场(经典市场)走火入魔。资源完全由市场自由配置,不但会产生马太效应,更将诞生经典的金融危机,股市首当其冲会成为货币蒸发重地。三是为新的大时代创新证券市场。不管是股指熔断出洋相还是股权质押爆仓,传统股市都已无法适应科技革命和新经济的呼啸而来。
07 产业之变
一言以蔽之:“过去靠机会,未来靠智慧!过去靠模仿,未来靠创新!过去靠体力,未来靠脑力!”
08 房地产S形走势
如果说过去20年是房地产的黄金时代,也是造就过度金融化的20年,那么2020年开始,被纷繁复杂的功能与中国特色使命裹挟着的房地产市场,将进入一段漫长的横盘周期。
09 汽车产业大洗牌
在全球汽车市场中,当属中国市场动荡最厉害。
第一,中国汽车销售市场的长期高速增长戛然而止。第二,经销商病急乱投医。第三,车企竞合关系调整。第四,自主品牌与合资、外资之间的微妙平衡正被打破。
外有宏观经济下行,内有供求关系失衡、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还有外商投资法、贸易战叠加造成的不确定因素影响,难怪汽车市场出现行业性的“天塌地陷”。
10 文化产业进入长周期
比如我国历史上就已经历四场文化运动——始皇焚书坑儒革掉了儒家的温情脉脉,也守不住“大一统”;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形成“一枝独放即是春”的思维模式,结果人治与专制一脉相承;新文化运动扛着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最终却走上“全盘西化”的极端;“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与倒退更是不必再赘述。
11 寻找中国经济新亮点
夜间经济”是由市场行为主导的自发行为,既是社会压力释放的阀门、社会的稳定器,又吻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还符合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更是城市消费经济强有力的延伸和补充。
当人类由物质生产拐入创意营销阶段,稀缺的从来不是产品,反而是众多的展销平台。当然,会展业的下一步,除了要搞好展会,更需挖掘会议的潜能。毕竟,会议才是会展业的皇冠。
从市场逻辑来看,“懒人经济”往往又和以下几种形态相伴相生:一是无聊经济,大量生产力从流水线上解放,更多的无聊时间无处消耗,于是微信公号、抖音头条就成了最好的产品形式,将碎片化的内容推送到无聊的你面前。无聊经济是时间管理上的“懒人经济”。二是鸡汤经济,互联网让名人的心路历程走进千家万户,“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让多少人欣然向往,仿佛跨越社会阶层鸿沟只差一篇文章。这背后折射的是人们对成功的焦虑和对捷径的渴望,随之催生的各类“知识付费”便是对此的印证。鸡汤经济是自我成长上的“懒人经济”。三是“佛系”经济,当前世界千变万化,奢侈品、日用品种类让人眼花缭乱,如何彰显自己的独特审美和与众不同,或许“佛系”和“小清新”是当下年轻人最好的选择。对于懒得花时间打造“自身人设”的你来说,“佛系”经济是文化选择上的懒人经济。
12 城市发展大调整
以此看京津冀,既不如粤港澳有冲劲,也不如长三角有韧劲,无论是人口流动、经济体量还是市场活力,都难以匹敌。但让粤港澳、长三角都望尘莫及的是,京津冀乃权力中心,这是无可替代的。北京作为首都,率先以减量倒逼更高质量发展,不管是向外疏解功能,还是内向优化核心功能,都必然是京津冀的中心,只不过是借“一核(中央政务区)两翼(雄安新区和通州副中心)”打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奇经八脉罢了。京津冀当下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未来将进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
由此,中国超级都市圈第一梯队基本定位也就一目了然了。其实说到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在一定意义上从地缘、历史、人文等方面根本无法比较,但伴随中国崛起,又必须比学赶帮,因而长期看,未来这三大超级都市圈都将趋于一体化,以各自舒展的姿态参与全球竞争,真正融入世界。
13 地方经济变局
当城市竞争经历最后疯狂,画地为牢、以邻为壑的篇章终将翻过,城市将逐渐找到自己的个性魅力。一些要素集中的大城市会形成一些大而全的个性,成为领袖城市,一些三四线城市则可以针对自身特点,形成小而专的个性,成为地区中有特色的节点。在此过程中,那些率先进行调整、找到自身定位的城市将会更快脱颖而出。
14 东北振兴拐点
产业偏态、市场滞后、国企强势,使曾经的“老大哥”变成了“老大难”。
东北因地缘、区域格局及国家战略,将迎来新一轮重新崛起的机会,未来国策调整将让东北从后队变前队。
拐点时期的东北或将需要三大抓手:
第一,新金融杠杆。具体而言,架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渠道,改变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以金融为杠杆,撬动金融“脱虚向实”,投资新经济。第二,新组织方式。用信息技术的力量去弱化政府的权重,平衡政府与市场关系,优化营商环境。第三,新招商模式。切换招商引资模式,由政府主导转变为市场主导,让招商由政府式的运动变成市场化的理性行为。
东北转型,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在三大抓手的同时,让先进生产力更快地扎根、扩张,才有可能在拐点时期以最快的速度弯道超车,实现东北的再次振兴。
15 企业N次迭代
“一次创业”是企业从无到有的过程。“二次创业”是企业公司化、现代化、再组织的过程。当下,诸多企业已经进入二次创业阶段,而在未来,当企业在前两次创业的基础上夯实了内部之后,要想在时代洪流中屹立潮头,还要进行平台化、模块化、集成化的“三次创业”。
更进一步,当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复存在,生产和消费被完全打通,人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企业,企业的“四次创业”将呈现出星云型文化特征。企业内部可以跨层级、一对一、社群化、自组织地进行协作和信息沟通,外部可以无障碍地吸纳全球化资源,企业之间既可以在碰撞中迸溅火花,又可以在互相学习中彼此进化,还可以在总结当下的基础上探索未来,更能够在碰撞、学习、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在这种不断的创业迭代中,企业模式也将产生动态变化,就当下趋势来看,企业将沿着生产经营——科技创新——生产型服务——资本金融——超级枢纽——模块集成——复式组织——战略产品这八大台阶拾级而上。
总体来说,中国的经济走向是扩大内需为第一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