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化到城市化:未来30年经济增长的可行路径》_精选读后感_700字
《从工业化到城市化:未来30年经济增长的可行路径》_精选读后感700字
要说清楚中国过去几十年改革开放的经济飞速发展并不容易,传统西方的一些模型和理论在解释中国现象时都水土不服。
作者的观点是工业化。联产承包解决了粮食问题释放了农村劳动力,乡镇企业与劳动力结合实现了早期工业化,92年后人口流动限制放开,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进一步促进城市工业发展。90年代国企改革,房地产改革,金融改革,然后加入WTO,资本、技术与大量劳动力结合,工业飞速发展,成就了世界工厂,实现了工业化。
13年后,情况出现改变。投资拉动增长的力量减弱,服务型城市增长实现了对工业型城市增长的反超,房价增长趋势出现了分化。
作者认为未来的增长主要动力在于城市化。现在我国城市化率相比发达国家还低很多,有很大增长空间。在提升城市承载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以及提高城市便捷性舒适性等方面还有很多空间。只有人口聚集到一定程度,其带来的收益才足够分摊城市硬件和软件设施的成本,人们才会享受到这些硬件和软件带来的便利。
未来的难点是如何进一步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融入城市。城市继续发展,三农问题自然而然便会解决。
在我看来,农民对农地的经营权出让的过程中,区块链技术或许有应用空间,在制度和技术两个层面双重保障。既让这种权利可以以标准化形式流通,同时在承包权方面保障未来可能带来的收益分红。在进一步城市化的过程中,底层创新将会越来越重要,建设宜居城市自然更重要的是那些“在最前线”的人。
在贸易战这种严峻的大环境下,吾辈需要更加努力[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