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文明及其缺憾》_精选读后感_1500字

2020-01-21 08:42:42 读后感

《文明及其缺憾》_精选读后感1500字

仅《文明及其缺憾》。终于看到一本直切我想、说人话的理论书了(或许以前读书读错了方向),关于个人和集体、幸福和痛苦的问题,难道不是许多人都关心的吗?

1.从个人的幸福、痛苦开始

生活对我们来说太困难了,它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痛苦、失望和无法完成的任务。为了忍受这种痛苦,我们不得不采取一些缓解的措施。正如西奥多·方坦(Theodor Fontane)告诉我们的:“若没有辅助的结构,我们将无能为力。”或许有三种这样的措施:兴趣的强有力的转移,这可以使我们不太在乎我们的痛苦;替代的满足,这可以使痛苦减轻;使人中毒的物质,这可以使我们对痛苦感觉迟钝。
人类本身通过其行为想要表明的是他们生活的什么目的和意图,他们对生活有什么要求,并希望从中得到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几乎是毋庸置疑的。他们寻求幸福,他们想要获得幸福和永远保持幸福。这种努力有积极的目的和消极的目的,一个目的在于消除痛苦和不舒服,另一个目的在于体验强烈的快乐。
所谓幸福,从其最严格的意义上说,来自在很大程度上被抑制的需要(突然)得到满足,而且就其实质来说,这种幸福只能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当快乐原则所要求的任何情境得到延长时,它所产生的只是一种稍微满足的感受。我们就是这样构成的,以致我们只能从一种中获得强烈的快乐,而从事物本身的状态中则很少获得快乐。因此,我们获得幸福的可能性从一开始就已经被我们的构成限制了

痛苦的威胁——资源需要有效分配,不足

来自三个方面的痛苦的威胁:一是来自我们自己的身体,它注定要衰老和死亡,甚至如果没有作为危险信号的焦虑和痛苦,我们的身体就不可能存在;二是来自外部世界,它可以使用压倒一切的、最无情的破坏性力量对我们大发雷霆;三是来自我们和其他人的关系。

2.文明和个人——集体和个人关系

因为利己、有攻击倾向(死亡本能的主要代表),所以文明要求爱邻如爱己、联合、形成集体、公正,但力比多(精神能量,可看作技能点)在自我和对象的分配上有取舍,人追求快乐原则的满足,为啥要爱其他人呢?文化有规训啊。

文明类比个体,在这个意义上,“个体-集体”⇔“本我-自我-超我”。

文明的过程和个体发展的道路之间的这种类比,可以在一个重要的方面再加以扩展。我们可以认为,社会在进化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个超我,文化的发展就是在超我的影响下进行的
文化的超我就像个体的超我一样,提出了严格的理想要求,如果不服从这些理想要求,就会频频感受到“良心的恐惧”(fear of conscience)
个体的发展似乎是两种欲望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这两种欲望是追求幸福的欲望——我们通常称之为“利己主义的”(egoistic),以及趋向于和社会中其他人相结合的欲望——我们称之为“利他主义的”(altruistic)。

第二个矛盾涉及攻击性能量,我们设想超我就具有这种能量。根据一种观点,这种能量只是外部权威的惩罚性能量的继续,而且在心灵之中保持着活力。
而根据另一种观点则恰恰相反,它是由自己的还没有被使用过的攻击性能量组成的,攻击性能量现在针对的是那个起抑制作用的权威。第一种观点似乎和罪疚感的历史更一致,而第二种观点则和它的理论相一致。

3.内疚感。个人、文化的超我。

一个源自对外部权威的害怕,另一个源自对内部权威的害怕
超我是一个心理上的结构,我们已经推断了它的存在。良心是一种功能,在所有的功能中,我们把它归之于超我;这种功能的作用就在于对自我的活动和意图进行监视和判断,行使稽查员(censorship)的职能。罪疚感,即超我的严酷性,是像良心的严酷性一样的东西,这就是自我所具有的以这种方式被观察到的知觉,是自我对在它的努力和超我的要求之间那种紧张的评价

  • 超越金融(纪念版)读后感500字(3)篇
  • 等待读后感500字(3)篇
  • 等待读后感500字(3)篇
  • 超越金融(纪念版)读后感500字(3)篇
  • 渴望生活:梵高传读后感500字(3)篇
  • 只管去做读后感500字(3)篇
  • 一见你就好心情读后感500字(3)篇
  • 万物静默如谜(精装纪念版)读后感500字(3)篇
  • 北野武的小酒馆读后感500字(3)篇
  • 我的前半生(尊龙主演电影《末代皇帝》原著)读后感5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