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世界文学名著名译典藏)》_读后感_1500字
《双城记(世界文学名著名译典藏)》_读后感1500字
刚开始读的云里雾里,我明白这本小说在写法上的特点就是悬疑铺垫,但是刚开始打哑谜似的描写让我快放弃了这本书,(因为我的智商不够人物繁琐的外国作品哈哈哈)不过幸好坚持了下来。
我喜欢先说人物形象,卡顿先生,我在比较靠前的时候大概才出来他可能是作者《冰海深处》灵感的提现,漫不经心,傲慢无礼,吊儿郎当是这本书刚开始呈现他的形象,不知道为什么,我从刚开始就不讨厌他,他在酒馆和达内的那一段话“你认为我喜欢你吗”我听出来了一个人包裹在尖锐的外壳里的善意。
这个人堕落,放纵,明知深陷沼泽又清醒沉沦,我想象中他的生活真的太绝望了,我没有处于这样“肮脏”“黑暗”的生活状态过,但是我莫名能体会到他对生活的无力感。最让我感动的是在最后,他决定要替心上人的丈夫受刑的那天晚上,他走到那个狭小,阴暗的巷口,他想“她曾无数次站在这里”,今晚,他将踏着她的足迹,走遍她走过的路。此时他不是那个荒诞不羁的奇怪先生,他是一个心里有着挚爱的深情的,温柔的男人。
������
“我走之前,”他说着迟疑了一下——“可以吻她一下吗?”
后来人们回忆说,当他俯下身去,用嘴唇碰了碰她的脸时,低声说了一句话。那孩子离他最近,据她事后告诉大家说,她听见当时他说的是:“你所爱的人的生命。”在她成了一位慈祥端庄的老太太时,她也是这样告诉她的孙子孙女们的。
������
这一段让我很感动,这个外表冷漠,身处于黑暗之中的男人,他是多么温柔啊
在我心里,这本书,是表现这个温柔的人的。
马奈特医生,这个儒雅的绅士,伟大的父亲。用儒雅可能不恰当,但是我看书时,脑海里浮现的就是一个儒雅的绅士,他睿智,宽容,温和,也坚强。在刚开始,这个老人是我的泪点,这个受尽磨难的,迟钝的,把自己封闭起来的,有些草木皆兵的老人,许多次让我揪心。也是对于他的描写,让我拜倒在狄更斯先生的脚下。
������
他那对干瘪凹陷的眼睛转向德发日,仿佛想把这个问题转给他,但是由于得不到对方的帮助,他看了看地板,只好又转过去看那问话人。
������
他又出了神,竟达数分钟之久。在整个这段时间里,双手都反反复复地做着前面说的那一套动作。后来,他的目光终于又慢慢转回到刚才他茫然注视的那张脸上;当眼光停留在那张脸上时,他吃了一惊,于是又接着说话,就像是个刚刚睡醒的人,重又回想起头天晚上的话题一样。
������
我总能想到我的外公,他也是一个温柔的,沉默的老人,他抚养了我许多年,现在想想,已经是好远的过去了,我的记忆力一向很差,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那段我还是一个矮矮的小姑娘,每天当外面的天色变得暗沉时,我和外公并排坐在狭小的,不太亮的小房子里,等着动画片的时光,总是那么清晰,一遍遍,一遍遍在我的梦里出现,永远也忘不了外公去世前的那几分钟,那是我整个人生中,第一次的痛彻心扉和第一次的悔不当初
洛瑞先生,普洛斯小姐,甚至是杰里,都是那个昏暗的年代的一束光
再说语言,我总能在这些大家的笔下感受到自己知识的荒芜,老师讲写作的智能结构,我真的在这些作家的笔下体会过,体会过文字的美妙,文字的震撼,细腻的感知能力总能把一件事物,一处景色,一段感情,表现的真实而又独特,张爱玲形容植物生长用的“杀气腾腾”,真的让我难以忘记。
结构,悬念伏笔,倒叙追叙,复合叙事角度,对比象征呼应,从一本书中,能学到的太多了
最后,暴力不能解决问题,仁爱才是立身之本。原本天真烂漫的东西,因为邪恶残暴,变成了使血液沸腾、神志混乱、心硬如铁的手段。其中虽然也有一些优美的动作,但反而使它变得更加丑恶。一切原本善良美好的东西也会扭曲变质。
保持善良美好,是我们一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