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长沙(霍建华、杨紫主演)读后感1500字(3)篇

故事发生在民国,抗日的大背景下。有别于一般的抗日雷剧,全片对战争背景并无着重刻画,反通过刻画胡氏家族一门,争向为国死,马革裹尸还的悲惨境遇,间接衬托时局的残酷。
胡家,本湖南大族,在战争面前,也表现了大族对国家的责任与担当。
为了抗日,胡家的第三代几乎死绝。君山一死,我难过了挺久,一个强抢民女的军阀小头头,却为战乱年代的胡家撑起最牢的保护伞,爱屋及乌,对湘君一家老小幼不算尽善尽美也算无愧无心,战场上他是个铁血军人,家中他是个有温度有担当的真男人。他在保卫长沙的战斗中阵亡,整个家仿佛丢失了主心骨。但,也是这之后,小满,湘湘相继成长,甚至连精神失常后又终于走出心魔的湘君,也主动承担起当起战乱期间的孤儿赡养工作;小满,他只是那个有点怯懦却喜欢出风头,不懂爱人的懵懂少爷啊,战争逼着他不得不成长,
第二代,有忍辱负重,为保全乡民忍辱负重甘背汉奸名的胡长泰;有窝囊了大半生生的秀才胡长宁,简直是旧式文人的代表人物,一城文化领袖,迂腐弯酸,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看不起兵匪,不屑粗鲁人,一开口就是之乎者也,软弱无能,在新旧交替的社会里,简直一无所长,拍板话事能力甚至不如家中的七十老母。
但,也跟所有文人一样,长宁风骨峻峭,气节朗然,读书人宁折不弯,宁死不辱。圣人教诲之下,死生可轻掷,声名不可辱。纵是手无缚鸡之力,然而国家兴亡,以笔以歌,也要奋力一搏。自古乱世,文人总令人惊讶。在日本人要求其作为亲日派的头目时,铁骨铮铮痛骂倭寇,势死也不辱没子女的英明;那个年代的文人,是有心气的,宁折不弯,宁折不辱看似弱不禁风却坚不可摧;
最年长却是最坚强隐忍的一代,胡大爷苦守农村大后方,是胡家最坚固的物质保障。眼看着湘君,君山,湘水,明翰,小满,秀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变做一排漆黑得望不到尽头的墓林,换得一个满门忠烈的牌坊。该怒放的清春,未到精彩便凋零。胡大爷看着满山冈自己心爱的孙儿孙女的遗骨,白发人送黑发人,却还是忍悲负重,一贯被胡老爷轻视的妇女们,在敌人屠村时也表现出了最后的勇敢,人可杀,志不可辱。
湘湘留下来了,作为这段故事里唯一的“幸存者”,借她之口,才让后人了解那动荡的八年,灾难的八年,也是不屈的八年。
忍痛苟活,比自杀与亲友团聚更需要勇气。更何况是重新去回忆这段伤心的往事,你最爱最疼的湘湘长大了,小满,你看见了吗?
战长沙(霍建华、杨紫主演)读后感1500字 第(2)篇一直听说这部电视剧不错,但是觉得看电视剧特别浪费时间,选择小说来看。越看越压抑,可能本身的战争题材关系,文字也是比较平淡。真的是靠着不要读半本书的执念,才把这本书读完的。战争真的太残酷了,感恩生在和平年代、和平的国家,更感谢守护我们的军人。也许我们的国家还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是请不要嫌弃她,国外再好,他不是我们的祖国,出了事情他不会管你,真正保护我们的人不是什么太阳的后裔,而是龙的传人。中韩局势紧张时期有新闻说砸韩国车,韩国手机,大可不必,你砸的可是中国人的财产。也不用盲目去敌视韩国日本,韩国人、日本人也不全是坏人,难道中国人就全是好人了吗,真正坏人是发动战争的人。想起来看见字如面里面,八路军队长和日本军官的通信,真的很感人。八路军将重伤的日本俘虏送回日军,并附信因为医疗条件不好无力救治,所以送回日军。日军又回信伤员救治及时无生命危险回国与家人团聚非常感谢,并表示有任何需要,一定尽力帮助。两人的通信一直持续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撤离为止。体现了战争时期浓浓的人文情怀。身在战场之中却不希望战争。
战长沙(霍建华、杨紫主演)读后感1500字 第(3)篇五星给电视剧,三星给小说。看过电视剧来看的原著,电视剧改编得更好,也是看过为数不多的抗战片。剧里的人设更讨好人,这里的性格比较接地气,顾清明的公子哥形象更加突出。这是以一个平民的视角来展现战争时期人民的生活,跟以往的“神剧”有诸多不同,能让我们感同身受,如果生活在那个年代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记得曾经看过一个评论说:我以为在战争时代我会是个汉奸,但是看了这部剧之后我觉得我不会。曾经吸引我看下去的却是,当她问他,战争这么残酷,为什么你们一个个地都要往前冲?他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他教她何为国,她教他何为家。再来就是觉得电视剧的结局处理得比较好,当胡湘湘在抗战胜利后回到长沙的家园时,以为推开门会看到残垣断壁、满目疮痍,但却是一排排五颜六色的染布,院子的梧桐树也重新发了芽,秀秀的肚子正在孕育着新的小满,一切都是新的希望。每一个向死而行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