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酌读后感1500字(3)篇

读完《独酌》,本文是在读完老舍的全21集后,紧接着读的。因为太长时间感受了老舍先生对黑暗社会控诉的悲凉和呐喊后,急切需要汪老这种充满生活情趣恬淡清新有滋有味的作品来舒畅我的心灵。
当然在读到本书大部分内容的时候由于得到几次免费的无限卡,痛快之至的穿插读了黄永玉老人的《无愁河的浪荡汉子》,读完了又回来读本书。他们两是好友,爱屋及乌,但却各有风采。
本书的序,他的女儿们确是大书特书了汪老酒鬼的痴醉可爱一面,醉无风度确醉在文中。他女儿惊奇汪老从未写过一篇专门谈酒的文章,我也读过他好几部书了,确实没有这方面的美文。
即使本书题目是独酌,目录也是“醺游、酡意、醉眼、酣唱”,但均和喝酒没有干系,也许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文章之间也。在他行云流水娓娓道来闲情雅致叙述中,他在独酌人生之历练,独酌文采之奇妙,独酌内心的洒脱和豁达。于是就有了我们酒不醉人文自醉,众人皆醉他独醒的感受体验。
醺游中喜欢他写的各种花,尤其喜欢他写的菊花,可能我是秋天出生花语是菊花的缘故,也可能我喜欢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清幽。还有喜欢紫薇花,紫薇花对紫薇郎,那不经意的独占芳菲的娇美。
酡意中印象深刻的他写的林斤澜,尤其是林斤澜的哈哈哈哈,他起的名字有趣,夫人古叶,女儿布谷,他的《矮凳桥风情》里有三个女孩子,三姐妹叫笑翼、笑耳、笑杉。原来是小一小二小三的意思,非常有趣的一个人。他是看山看水的运动不倦,但却酒肉不禁饮啖自若的谈笑风生。他爱憎分明,乐于关心青年人作品。他的含笑看世界的人生态度最值得借鉴!!!!
醉眼中他写的冯思纯的父亲废名,废名的文章喻之为水,喻之为风。废名的小说“具有天真的美”“这是说得新鲜的,道别人之所未道”。废名意识流派,行云流水,抚摸草叶,一泓清泉向东流,仰天打滚,草色清清,睁大天真的大眼装满纯净明月,摘花赌身轻,雪花依碧影,春花丽心景。懂他之人为之倾!!!!
酣唱京剧名家各有风采的描写各具特色,让我们了解了他们独特的魅力,马连良“不该唱而唱,比该唱而不唱,还要叫人难受”极高的艺术审视功底,对服装发型颜色的一丝不苟的讲究。张君秋的丹田之气科学发声法如浓茶酽酒,味道醇厚,高低收放,运用自如,真气内行。赵燕侠按字行腔的清亮脆生,文革黑暗中朝天蹬的悠儿乐的笑对人生。
总之汪老作品让人百读不厌,意犹未尽,即使没有花间一壶酒,也有文中一才情,只道是独酌吟闲歌,不枉于悠悠醉我心!!!!
独酌读后感1500字 第(2)篇我最爱看汪老有一搭没一搭地闲扯淡!茶余饭后,看两篇汪老的散文,如同听一位笑容可掬的老大爷闲谈,谈吃,谈画画,谈遛鸟,谈风土人情,谈名山大川,谈人间草木,谈旧人旧事……
有人说,汪曾祺是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我觉得,说对了一大半。他有士大夫的渊博学识,雅致闲散的生活状态,波澜不惊的心境,却也有赤子一般的天真性情,劳动人民的淳朴平和,我想,他的性格应该也想他的文风一样,“平和”。从不和人与事发生正面冲突,就像水一般,随方就圆,被下放去果园劳动,写出了优美自然健康的《葡萄月令》;被发配去画马铃薯图谱,就安静地画各种土豆,画完了就给做熟了吃掉,写的回忆类的文章从来不提艰辛与委屈,依然是云淡风轻,好像主人公竟不是自己一样;就连写的小说里的矛盾冲突也是轻描淡写,读完只觉得人情美。这不是勉强的淡定从容,这是天性使然。两种相反的处事态度在他身上呈现出非常理想的比例,而且从不会显得分裂:热闹的恬静,入世的隐逸。
独酌读后感1500字 第(3)篇看到书名,立马就想到李白的《月下独酌》中的那一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去年看《中国诗词大会》(二)时,我独独记住了这一首诗。
书里的一个个小故事,都是汪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都被先生清楚的记得,并用他独特的表达方式写出来,有一种润物无声的感觉。从很多故事中,都能发现先生的童心,简单而美好,有时候透着睿智,所以,总能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发现那一点一滴的美好。
从书中摘了三句话,送给自己:
1、“我主张抓到什么就读什么,读得下去就一连气读一阵,读不下去就抛在一边。”
2、“读和自己气质相近的书。也就是说,读自己喜欢的书,对自己口味的书。”
3、“一个人的兴趣有时会随年龄、境遇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