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无出路咖啡馆读后感1500字(3)篇

2019-05-26 00:59:26 读后感
无出路咖啡馆
作者:严歌苓
一个独自在芝加哥读书的中国女孩,生活拮据,靠打工和微薄的奖学金勉强维持生活,一次偶然她与美国外交官安德烈一见钟情,两人迅速陷入热恋当中。出人意料的是,他们的爱情并不一帆风顺,而是阻力重重。这都源于她中国军人的背景,使得这场恋爱成为美国安全部眼中潜在的政治隐患。FBI不厌其烦的调查让她丢掉了中餐馆的工作,迫于窘困,她开始质疑自己对安德烈的感情动机。此时,艺术瘪三里昂的出现为她带来一抹中国式的慰藉,她开始摇摆于两个男人之间,背叛与留恋,迷惘与痛苦,她该如何寻找自己的出路?
无出路咖啡馆读后感1500字 第(1)篇

爱情是一枚阿司匹林,治不了割裂的心 。

“我”无论多少次肯定自己的圆滑和世俗,都有掩盖不了的创伤感。从六岁起强迫自己接纳美好谎言,到极度贫穷招致的过分自尊。

一个人到底有没有割裂感,一眼就看出来了。你就看他有没有不合时宜的自尊,是不是很轻易就被刺痛,是不是很会搞二元对立,是不是总会怀疑别人的动机。

不过外强中干这种事,没有什么丢人的。Adler讲,人行动的基本目标是克服自卑,我们先天就具有追求完整性的动机。

“不过换一个人,肯定认为你很乖——可是我看得出你很强,是块啃不动的饼干。”

艺术瘪三里昂还是太天真了。但搞艺术的还就靠着这一点天真烂漫,去追寻“梭罗式的自由”。她的强只是虚浮的遮羞布,需要你轻轻地伸手抚摸,而不是狂妄的猜测和戳穿。

所以安德烈才用搭载物质、灵魂和爱意的船,去渡这个倔强过了头的女人。连话也簇满诗意,“不要谢我,爱我。”

但是结局依旧是无出路。

严歌苓是个狠人。她借女主之口问我们:人到底能承受多大程度的美好?想要的就在眼前了,但是那一瞬间你会逃跑吗?

“承受不起”这种心情就像一条狗,用多少爱意都喂不饱。不饱就喂,喂再多还是无出路。一定要先错过再悔恨,用凄美的回忆去祭奠自己的青春。就像刘先生和菁妹,用四十年去完成一场虚拟的自我感动和惋惜。

在一起就怨,不在一起就憾。空留恨,意难平,确实是无出路了罢。还不如蠢得资深一点,对自己的无能为力没有知觉。或者不要怂,就是干。





无出路咖啡馆读后感1500字 第(2)篇

又是拖拖拉拉,所以注定书读的不精,读后感写的不深刻。

我也一直想找本书,或妄想着读到某本书,能够改变我的一生,哪怕只是小小的一个轨迹。看了别人的分享意外提及这个话题,原作者表示这样的书没有,我略表赞同。这样的书是没有的,但读书的路上其实你已经做了改变。

《无处路咖啡馆》是严歌苓的书,我对她的书总有种年代感及亲切感。我喜欢阅读她笔下动荡的文革时代,也喜欢畅游在她笔下的西藏草原,喜欢她描绘的男欢女爱,喜欢她展现的悲欢离合,人生过场。此为零零碎碎引发对自己不足的反思与无所谓书籍与生活的胡言乱语。

下面说说书好了。一个从未接触过社会的女人,带着10块大洋开始了流浪。凭借自己的智慧与人际交往的技巧(或是心机)赢得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这里说明,她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此点实在难能可贵。于是有了主人公"我"的诞生。

独自在外留学,主人公不知经历了太多让人头痛的故事。而最难的是与安德烈在进行"罗曼蒂克式"爱情,一边被FBI苦苦纠缠,另一边却对安德烈报有种种愧疚。因为她做过战地记着,而安德烈又是出色的外交官,这样的人设的确存在历史清白这样的矛盾,因为政治永远都是非常敏感的话题,更何况涉及到"军"这个更加敏感的字眼。书中里昂为了"爱情"(说到底还是对自由的偏执)宁愿贡献一个肾,这是实实在在看到的牺牲,而安德烈为了她,最后把外交官的工作辞掉了。里昂和安德烈争执的过程,将整个故事推向高潮,这时候安德烈缺对辞职只字未提 ,或许真的认为没必要了吼。书读的过程太漫长,以至于现在不能理解,若是两个人一起坚持,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呢?作为留学生的主人公,最后也放弃了这爱情。

读书的时候,觉得一个人在芝加哥,天天为了钱而委屈自己做另一个自己,一个内心很有想法,却满嘴谎言的自己。书中有太多太多对话之后的人物心里描写,而这些才是她实实在在的表达。于是我当时觉得这得多累,多艰难呢。满嘴说的话,与自己所想的背向而驰,可生活还要继续,有能有什么办法呢?

最近很热的电影《何以为家》,想必看过的人都会觉得发自心底的苦涩,人活着,怎么就这么难啊!每天零七碎八的小事都从哪来的?怎么不停折腾还是没完没了?一个十二岁的小男孩也要扛起生活的重担,也要为五斗米而颠沛流离!

在无处路咖啡馆,有里昂这样的艺术瘪三,有器官捐客,有王阿花,有海青……最后,还有生活。

生活苦也好,甜也罢,每个人都会经历自己的难处,这是没人能取代并且要必须经历的过程。从"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到"人人都有难念的经",这只是真实的存在,只不过有时候没有意识到而已。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最重要的还是我们如何去处理,去对待,去征服,去变坚强的过程了。

这是一篇跑题作文,但却是我此刻最真实的想法。

标签: 读书之路——心得体会

无出路咖啡馆读后感1500字 第(3)篇

一位留学的故友偶然提及这本书,当时正在看刀光剑影的《笑傲江湖》,被一些武侠情绪冲荡得不能言语。等过了两个多星期,把那些江湖规矩都忘得差不多了,把自己倒空了,才开始读这本。结果越读越辛苦,越读越崩溃。我曾觉得自己的现境已经够拮据了,原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个去加拿大留学的朋友曾跟我说话她怎么一美元当7美元慢慢花,还省了一笔奖学金回家给妈妈,每隔一段时间计算着跟朋友小小地壕一顿,又照顾体面,又照顾口袋的经历。我是没有出过神州大地的人,但听着就暗暗佩服和心疼。结果看完这本书,简直觉得自己的心疼毫无用处又多余。一边看一边在联想那个介绍我书的朋友,她会不会感同身受得厉害?她这几年受的是什么样的折磨?她是怎么一点点把自己的世界重铸,加固的?至少她应该是幸运的,看她过得幸福,但是看女主角就五味杂陈了,她在金钱上的进退维谷,从清高孤傲,到妥协,到破罐子破摔,她的世界一再崩溃。唯一无用的,是男人。

看完小说的当晚,狠狠地吃了一顿,忘记欠下的债务,忘记社保卡和找工作找住处,拿着从男朋友乞求来的钱,使劲挥霍。

一个人憋屈久了,突然大手大脚会分外舒服。

虽然只憋了10天不到。

本书的另一个重点,是男人,彬彬有礼的男人,以自我为中心的男人。思考了很久,不知道主角在纠结的是什么。一旦人从求不得的沼泽中脱身,很多关于“选择”和“牺牲”的话题就没有再想过了。

我想说的,可能是书里的语言和态度吧。上个世纪的爱情小说了——大概可以这么概括。我发现我特别喜欢那个时代的爱情小说的描写。他们说“糖衣炮弹”,是真心相信自己的描述,真心觉得男人的追求,就像糖衣炮弹,他们说白衬衫,脑子里就浮现出那个人的脸。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读当代小说没有这种感触。当代小说,说指节分明的手指,说纯白的衣领,自然而然想到了性暗示。当代的描述,是为了描述。

上个世纪的书里,确有其人。

最后还有一个话题要分享,关于“本故事跟严歌苓的经历相似,可能是改编自她的故事”的言论。

人们总是轻易被“改编自真实故事”感染

可是否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很重要吗?

金庸是不是真的暗指夏梦

严歌苓是不是真的把自己的经历写到书里,虚虚实实,可曾影响过什么?

只要人物形象饱满,让你在阅读观赏的时候跟着人物跌宕起伏,经历人物的人生,

这不就够了吗?只有参差不齐的作品,需要修饰,才会用上“改编自真实故事”。

  • 超越金融(纪念版)读后感500字(3)篇
  • 等待读后感500字(3)篇
  • 等待读后感500字(3)篇
  • 超越金融(纪念版)读后感500字(3)篇
  • 渴望生活:梵高传读后感500字(3)篇
  • 只管去做读后感500字(3)篇
  • 一见你就好心情读后感500字(3)篇
  • 万物静默如谜(精装纪念版)读后感500字(3)篇
  • 北野武的小酒馆读后感500字(3)篇
  • 我的前半生(尊龙主演电影《末代皇帝》原著)读后感5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