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繁花读后感500字(3)篇

2019-05-14 15:22:00 读后感
繁花
作者:金宇澄
《繁花》是一個特殊的文本,如果你要感受到其特殊性,就必須要用「上海話」去閱讀。為了真實再現這一特殊地域和人群的日常生活,他們的過去和現狀,他們的存在和交往,他們的情感和欲望,作者有意(也可能不得不)縮小接受者的範圍。換句話說就是,你如果不懂上海方言,想要體味其中特有的韻味是有困難的。 《繁花》的敘事時間為上海的一九六○年代至一九九○年,全書連首尾三十三章,每章又基本分為三節,阿寶、滬生和小毛則是貫串首尾的三個主要人物,可見三六九是其幸運數位。 小說開首的三段文字,看似和正文沒有關係,實則傳遞一種上海味道,閣樓、老虎窗、霓虹燈光、擁擠空間的鶯聲燕語……構成入場的語境。「引子」則以具體場景與談話讓人物悉數登場。 《繁花》整體結構分為兩條線索的交替穿插運行,一條線從一九六○年至文革尾聲,另一條線則自一九八○年到新世紀初。隨著時間推移最終合攏歸入「海上」。上海味不止是《繁花》的背景和點綴,而且還是文體的追求,「採用了上海話本方式,也避免外地讀者難懂的上海話擬音字,顯現江南語態的敘事氣質和味道,腳踏實地的語氣氛圍。小說從頭到尾,以上海話思考、寫作、最大程度體現了上海人講話的語言方式與角度,整部小說可以用上海話從頭讀到尾,不必夾帶普通話發音的書面語,但是文本的方言色彩,卻是輕度,非上海語言讀者群完全可以接受,可用普通話閱讀任何一個章節,不會有理解上的障礙。」作者金宇澄在介紹《繁花》時曾作如上闡釋,有些說法雖不嚴謹,但意圖是明確的。 【本書特色】 上海的清明上河圖。 有關上海最具質感,最極致明亮/怡然的長篇小說。 中國小說學會2012年度 中國小說排行榜榜首。 附作者金宇澄手繪插圖20幅,值得珍藏的全新版本。 * 我講你講他講 閒聊對聊神聊——《繁花》的上海敘事 /程德培 《繁花》中有著太多的記憶,因閱讀也喚起了我們無數的記憶。作為敘述交替出現的二條線,實則就是對兩個不同時代的記憶,它們互為鏡像,自成因果鏈,前半段是成長小說,後半段是生活小說。成長中的滬生、阿寶和小毛由於各自家庭背景的不同自然讓記憶鏈條從昨天走向了更遙遠的昨天。作為往事的童趣、青少年的遊戲,嚮往與愛怨成就了一種緬懷的同時,也成了現時的參照。人性總是具體的,正如所有的語言都是特別的一樣。即使是最小的、最不起眼的、最被濫用的字詞,都是生活的圖畫,它們有歷史,有多重含義,也有多種用法。 蓓蒂的爸爸,從研究所裡帶回一隻兔子。蓓蒂高興,紹興阿婆不高興,因為供應緊張,小菜越來越難買。阿婆不許兔子進房間,只許小花園裡吃野草。星期天,蓓蒂抽出籃裡幾張菜葉,讓兔子吃。蓓蒂對兔子說,小兔子快點吃,快點吃,阿婆要來了。每次阿婆趕過來,已經吃光了。後來,兔子在泥裡挖了一個洞,蓓蒂捧了雞毛菜,擺到洞口說,小兔子快點吃,阿婆快來了。有一天,阿婆衝過來說,蓓蒂呀蓓蒂呀,每天小菜多少,阿婆有數的。阿婆拾起菜葉,拖蓓蒂進廚房。蓓蒂就哭。等到吃飯,蓓蒂不吃菜,撥到阿婆碗裡。阿婆說,小姑娘吃了菜,牙齒會白。蓓蒂乖,小牙齒要白。蓓蒂說,不要白。阿婆不響,吃了梗子,菜葉撳到蓓蒂飯碗裡。蓓蒂仍舊哭。 《繁花》的敘事自有一套,我們很難複述,所以這裡引一段。讀來有點像童話,但世俗的日常,舊生活的痕跡,時代的特徵像一種陰影落在它的字裡行間而不肯離去。童話故事將恐懼人性化,就像這個時代使人變得恐懼一樣,但它的簡化是如此驚人,以致被驅逐的世界的複雜性只能像影子一樣跟在後面。蓓蒂才六歲,儘管家住底樓三間房間,大間有鋼琴,還有幫傭的紹興阿婆。但對她來說,只有和十歲的鄰居阿寶,從假三層爬上屋頂,「小身體靠緊,頭髮飛舞。東南風一勁,黃浦江船鳴……」才會產生那彼岸世界的永恆記憶。 蓓蒂和阿婆的故事是《繁花》無數故事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故事之一,她們之間沒有血緣關係,但這類似主僕的關係又勝似一切關係,在階級論、血統論統領一切的時代,她們卻過著相依為命的生活。阿婆的故事蓓蒂未必聽得懂,就像蓓蒂的琴聲阿婆也聽不懂一樣。阿婆最輝煌的故事就是自己的外婆在南京做天王府宮女及帶著黃金逃難,紹興家鄉的老墳則是她唯一的牽掛。但當阿婆一九六六年帶著蓓蒂和阿寶來到家鄉時,「老墳,真真一只不見了」,「五八年做豐收田,缺肥料,掘開一只一只老墳,挖出死人骨頭,燒灰做肥料。」 蓓蒂的父母則「參加社教運動,有人舉報收聽敵台回不來了。」唯一可以相伴的鋼琴在文革中被抄家抄走了。這一少一老的社會邊緣者轉眼間成了被遺棄者,無處安身的流浪者。她們只能生活在彼此不斷重複的夢中,蓓蒂做夢看到阿婆變成一條金魚,而阿婆做夢看見蓓蒂變成一根魚,直到最後她們都突然失蹤了。她們的故事就是一個「冬天裡的童話」。 蓓蒂成就了阿寶早期的情感記憶,如同姝華成就了滬生早期的閱讀記憶,如同銀鳳成就小毛的“戀姐式的異性情結”一樣。別小看青少年時期的小事和偶遇,一不小心都會影響和照射我們漫長的人生。 * 坐看時間的兩岸——讀《繁花》記 /西颺 時間 《繁花》有兩個時間,是六、七○年代與九○年代以降的上海生活。敘事在一舊一新之間穿梭延伸,最後合攏於結尾處。作者使用平行兩條線,雅俗相映的出發點,牽連出一系列的人物。對於尚未入戲的讀者,引子部分最終變成一場小市民的狂歡,緊接的第一章,遠離地面的屋頂,富含詩情畫意:少年阿寶和少女蓓蒂坐在微熱的瓦片上,眺望遠方,兩人的對話,短得不能再短的句子,即便是阿婆的絮叨,也有兒歌般的節奏。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永遠的回憶,回憶中套著的回憶。 地圖 在《繁花》中,反復出現上海的路名,看似普通的地名被逐一鑲嵌在敘述當中時,可以看出作者對它們的一份執著和不舍。以具體的地名為座標,來解釋一座城市,這好像只在過去海派通俗小說中出現過,即每個事件基本都有確鑿的地點場所。小說中文革爆發後,滬生和姝華剛在瑞金路的學校“瞻仰”三樓高的領袖塑像,便在街上目睹一位中年教師撞41路公車自殺,死者的眼珠竟滾到他們腳下。然後他們沿著淮海路思南路繼續走去時,不由議論起這些路在租界時期的舊名。他倆不斷地行走,對行走的過程,作者不惜筆墨。一張當年日常生活的地圖便在人物的腳步下被走了出來。 聲音 《繁花》中的現在部分,寫得最多的是一群人碰頭見面,見了面往往沒什麼事,無非是吃飯和說話和吵架。但這部小說的一大特點,就是讓我們重新認識到說話有得可寫,而且可以寫得精彩紛呈。可以說,《繁花》的路數的幾乎是現今小說潮流的相反方向,它的敘述部分被壓縮最低限度,對話量則無限放大,並承擔起許多原本敘述的功能。從技術上講,基本上是退到了話本小說的階段。 電影夢 《繁花》的結尾,阿寶和滬生見到了芮福安和安娜,他們與這對法國男女在蘇州河邊聊電影。延續人物的誇張效果,雙方的談話似乎雞同鴨講,頗有反諷的味道。蘇州河岸,已不是當年小毛跟著師傅練石鎖的地方,在高樓林立的背景前,討論“上海題材”的進出口,這一方是“懂上海”的阿寶和滬生,對方像是電影內行,在我看來,芮福安算不上真正的小說人物,倒像是從真實生活跑進虛構中去的,阿寶和滬生,則是興致盎然地來到了這部小說的邊界上,會談的結果,讓阿寶和滬生看到了一場美麗的誤會,他們返身回到小說中去,未免有些悻悻然。 * 【得獎紀錄】 ◎ 中國小說學會2012年度 中國小說排行榜榜首 ◎ 2012年華語文學傳媒大獎之「年度小說家」獎
繁花读后感500字 第(1)篇

看《繁花》,历三生三世有人说,能不能看懂《繁花》,是文学鉴赏水平高低的反映。这话显然过了,不过《繁花》确实是很不错的作品。《繁花》和一般的小说不同,类似于传统的话本,而且是用方言,即沪语写作的,另外用两条线写作,时间交错,一开始读起来有点费劲,但认真读下去就有不同的感觉了。小说以阿宝、沪生和小毛为主,通过一件件事、一次次对话,引出相关的人物和事件,写出了六七十年代的荒诞,以及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反映出不同类型、不同地位的人物形象。阿宝是书中最重要的人物,他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外公是大资本家,大伯是小开,父亲是解放前反出家庭的进步青年。他儿时生活优越,即使在六十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时,仍然可以衣食无忧,但是却避不开文革。文革是全体中国人的不幸。不膺世事的年轻人被狂热的信仰裹挟,带着破除一切旧观念的勇气,做出了一些后来后悔终身的荒唐行为。阿宝的家就被这些人彻底破坏了。而同样遭受折磨的还有他的邻居蓓蒂一家,相依为命的外婆和她被扫地出门,心爱的钢琴被夺走,也夺走了这对可怜人的生命。阿宝终身不娶,大概也和蓓蒂的离去有关吧。生活的艰难有时候能表现出一些人性的光辉。阿宝一家四分五裂,他和父母去了贫民窟,而他小姨却对他们不离不弃,主动追随去照顾他们。他大伯境况艰难,吃不饱穿不暖,虽然阿宝父亲和他不合,却仍然义无反顾的资助他。然而,人很多时候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当文革结束,政府把原来的资产还给这些人的时候,人性的贪婪丑恶的一面就表现出来了。阿宝的大伯侵夺了所有的资产,与阿宝祖父、父亲、小叔、姑姑陷入家产争夺大战中,人性的光辉荡然无存。其实不只阿宝一家,当生存已经不成问题的时候,人各方面的欲望就会越来越多。九十年代的各种总们,像徐总、康总、丁老板、梅瑞继父香港小开等,这些所谓的成功人士,在生意上不折手段,在私生活糜烂不堪,一个个丑恶的嘴脸跃然纸上。和这些有钱人不同,阿宝的朋友小毛从始至终都是底层人物。文革时期小毛也是造反的骨干力量,却没有丧失基本的底线,后来被有夫之妇勾引,又经历了爱妻病逝,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因为房子问题,被母亲逼迫签订了协议,整一个惨淡人生。他的朋友们大多也是市井小民,打拳的师傅和师兄弟,工厂的工友,弄堂里的左邻右舍,这些人都是在底层中挣扎,虽然有些人有些时候有点不堪,但也有人性中清澈明朗的一面,与那些成功人士相比,似乎更加可爱可敬。阿宝和沪生的父辈们,阿宝和他的朋友们,小毛和他的朋友们,看《繁花》,可以体验这种三生三世的经历。与前段时间看过的《北鸢》和《朱雀》比,文字没那么考究,但更扎实,更深入人心。

繁花读后感500字 第(2)篇

纸质版读到了第12章,又想起了微信读书软件。

思南路,淮海中路,衡山路,弄堂……这才是老上海最纯真的记忆。半个月前某个春日午后,独自旅行,骑着小黄车满上海压马路,寻找老上海的味道。同样也是青春的记忆。

繁花读后感500字 第(3)篇

这本书得了茅盾文学奖,既然已有学者帮我们肯定了它的价值,所以想要摩挲拜读;这本书将被王家卫拍成电影,主角是吴亦凡和Baby,所以很期待导演的呈现和这两位颜值爆表但却并非上海人的演绎;这本书我们要做成话剧,所以刻不容缓地开始了研读;这本书很长、很琐碎,所以汗颜地承认后三分之二我读的是精简改变后的剧本。如果说人所处的生活本身是一种模样,我们通过眼睛看到的是第二个维度的视角,写进了小说里成了第三个维度,基于原著改编成其他艺术形态的剧本形成了第四个维度,再由人演绎出来是第五个维度。虽然我们大多数人经历不了60年代的上海,但那样的市井人生我们有幸从其他的视角观赏、体会、缅怀。这本书讲述的故事就如同它的名字-繁花似锦,终待落英缤纷。

  • 超越金融(纪念版)读后感500字(3)篇
  • 等待读后感500字(3)篇
  • 等待读后感500字(3)篇
  • 超越金融(纪念版)读后感500字(3)篇
  • 渴望生活:梵高传读后感500字(3)篇
  • 只管去做读后感500字(3)篇
  • 一见你就好心情读后感500字(3)篇
  • 万物静默如谜(精装纪念版)读后感500字(3)篇
  • 北野武的小酒馆读后感500字(3)篇
  • 我的前半生(尊龙主演电影《末代皇帝》原著)读后感5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