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纯真博物馆 读后感(3)篇

2019-04-22 05:08:40 读后感
纯真博物馆
作者:奥罕.帕慕克
那些厚顏無恥的耍賴不走 那些竊取妳切身之物的病態行徑 那些百般把玩也不厭倦的戀物之癖 那些收藏與展示的必須 說的都是── 我怎麼能夠不愛妳!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土耳其文學大師帕慕克 最深入愛情之痛的小說創作 獻給所有曾被愛情撕扯得體無完膚的凡夫俗子 「有時我會一動不動地站在一個角落,傾聽內心痛苦的漣漪,努力要讓自己那喊著芙頌、芙頌、芙頌的心臟平靜下來……」 其實,凱末爾曾經擁有芙頌,並且是最純真而完整的芙頌。然而,如同凱末爾的自白:任何人在當下都不會知道自己正在經歷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或許正因如此,本想「永遠把她捧在手心裡」的凱末爾,竟讓芙頌從他手中溜走,甚至是從他手中摔落。 從此以後,為了不斷回到那「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凱末爾在遠遠思念芙頌的痛苦以及放下自尊去靠近芙頌的難堪間撕扯,並陷入了不斷竊取芙頌身邊物品的惡癖。從做愛時掉落的耳墜,到電視機上一個又一個的小狗擺飾,從她的鏡子、她的梳子、她的髮夾,到歷經八年蒐集來的4,213個菸頭。在凱末爾眼中,每一個物品都象徵了與芙頌共處的某一個當下,每一個物品都自有芙頌賦予的靈魂與意義。 日積月累之下,芙頌的物品組成了一座凱末爾的博物館。凱末爾的博物館是她的純真,是他的病態,是一座收藏愛之徒勞的博物館。博物館裡每一個切切訴說著愛情身世的日常小物件,都銘記著那段伊斯坦堡的傾城之戀。
纯真博物馆 读后感 第(1)篇

《纯真博物馆》里,那些我没想到的......n能让我买回、并打开这本纸书的真正原因是该作者的国家,土耳其。我对这些地名熟悉而实质陌生国家的文学有着莫名其妙的好奇。在相当一段时间以来,去书店买书,经常想找找这些似乎被大众媒体所遗忘的角落里可否会藏着点什么特别的东西,毕竟无论是亲身旅行还是读些国家地理之类,能够体会到一个地方的感觉多半还是停留在物,我们肉眼能及之处,仅仅是一个现象,一种结果,无论如何是无法像当地人那样,“经历”它。我没有想到的是,等到打开书,真正注意到作者的名字:奥尔罕·帕慕克时,才发现,噢,原来是自己寡闻了。这是位大名鼎鼎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当年《我的名字叫红》那本很有名的,可是我压根没有想过要读它,因为这书名实在是太“红”了,以至于直到正式阅读这一本书的那一瞬间,我还在后悔买了这么一本“红”人的“红”书......n可随后,我就哈哈哈,哈哈哈了。我没想到一个这么“红”的人,在一个我以为古老又落后的穆斯林国家里,他竟然第一段开始,就以幸福为名义,开始了一段小黄书的节奏。这位司机同志密密麻麻反反复复一点刹车的迹象都没有,豪放不羁直接开出了百十余页...... 如果有人问我,这小黄书好看吗?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好看。请相信我,作者的诺奖真不是白拿的,他选的那条路上,在“一种夹带着椴树花香的春天气息”里,我见到了那个一九七五年五月的伊斯坦布尔,那里,“橘黄色灯光的窗户、窗后树枝上洒满月光的栗子树、带着烟囱和屋顶的尼相塔什上空那片靛蓝的深邃天空”底下,是一个“许多年轻人因左右纷争彼此残杀”“一个贫穷和麻烦的国家”,在那些“无人和黑暗的街道”上,这位多金帅气渣中之渣富二代里的佼佼者“我”,凯末尔,他的目的地是那一大片追逐阳光的“向日葵”,幸福......n然而,我又没想到,接下来的这位渣男代表凯末尔,摇身一变成了言情小说里的痴情公子,开始了长达八年的蹭吃蹭喝蹭好感,每晚跑到已婚的ex家里顺手牵羊点儿各类小物,大到电视机旁的小摆设,小到ex吐出的橄榄核,借以慰藉自己的思念之情。好家伙,凯末尔真是执着,八年呢,日本鬼子都拿下了,好在絮叨了四百多页后,作者也安排他赢得了前女友的心和她父母邻居及周边一切相关人员的默许、让步与支持。不过,之前想到了又没敢继续想到的是,书里的“我”给书外的作者安排了个活儿:帮他把这些年集赞的只有你想不出没有他收不到的杂七杂八归拢一起,建成个博物馆 —— 我们这位伟大的作者同志还真的照办了,据说今天的伊斯坦布尔,还真有这样一个网红打卡的地方……n我会去逛逛这样一个博物馆吗?估计不会。在“博物馆”这个词开始在文中频繁出现的时候,我想起的是一本好看的书,小川洋子的《沉默博物馆》。我手上现在没有书,摘录一段百度对它的描述:“到这座村镇时,我手里只提了一只小旅行包。除了日常用品外,还有两本书——一本是《博物馆学》,另一本是《安妮日记》——就这些而已。我的客户是一个神秘莫测的老妇人,我的工作伙伴是老妇人的女儿——一个妙龄少女、老妇人的园丁和他的妻子。我的工作是在这座小镇上兴建一座博物馆,每一件展品都来自于小镇上的村民:每当有人死去,去世者的一件遗物便会被收入博物馆中,这件遗物却必须得是那具肉体确确实实存在过的最生动、最忠实的证据。博物馆的名字叫作沉默博物馆”。书里所谓的遗物都是啥呢?有小镇上唯一的医生的手术刀,和被他用其割下来镇上人的耳朵,为什么要割耳朵:年纪大的人耳朵才会大,耳朵大的都得交税,这“日式”的荒诞与匪夷所思让我至今念念不忘感谢我爹我娘给我生了一副小巧的耳朵...... 这样的博物馆自然不存在有没有想去看一看的意图了。接着,在刚刚读完的《老师的提包》里,没想到看到这样的内容:老师家里留着很多“曾经”的东西,像“火车陶壶”,不是为了特意收藏,而仅仅是旅行中跟盒饭一起买的,出行多了,这种陶壶也就留了下来…… “老师”说,这种“收集”是发疯了的人才会做的,自己呢,只是舍不得扔东西。—— 仔细想一想,舍不得扔东西,跟舍不得浪费东西不是一个意思,因为老师留下来的那些没电了的电池,是“因为怜悯这些为自己辛勤工作过的电池,不忍心将它们扔掉”...... “这些电池,曾经点亮灯光,播放音乐,或是驱动马达,一旦派不上用处了就将它们抛弃,实在太过于薄情”......n以上这些还都跟本书里的这个博物馆不一样呢。好像这世界上类似这种“失恋博物馆”还不少呢,可我想,我是不会特意去看凯末尔攒的那4231个女友抽过的烟头,失恋这件事太过私密了,外人看,能看出个这么所以然呢?对了,说到作者这份磨叽劲儿,真是跟我们的村上大叔有得拼呢,我找到之前写过的一段调侃,关于《且听风吟/1973弹子球》那本书:“写作,就是要保证自己与其它之间该有的距离。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不是敏感度,而是一把尺”,这是村上春树,在2014年给自己的这本书里的序里提到的一个他很崇拜的作家的话。—— 可是,你知道村上是怎么理解那把“尺”的吗?哈哈哈哈,就是把所有其它事件,数据化!所以他开始记下各种“数”,坐火车时数车上有多少人,上楼时数台阶,有空时数心跳,所以才有了,书里的从1969年8月15日到1970年4月3日间八个月里他去上了358次课,做了54次爱,抽了6921支烟...... 我突然在想,如果村上春树那时就有智能手机的话,至少,每天的步数不用特意记了......n七十年代,世界有那么好玩吗?如果是真这样,去那里看看也不错呢。毕竟本书台版首页里写着“纯真博物馆的大门,将永远为那些在伊斯坦布尔找不到一个接吻场所的情侣们敞开”,跟喜欢的人一起逛博物馆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呢,如果我跟他说这个建馆者/作者/“我”,很皮,他也会笑吧!你看,他把每个人名加上前缀,像:皮条客奢华·谢尔敏,老鼠·法鲁克,丝绸·伊斯梅特、左撇子·谢尔敏,狗熊·萨比赫,水桶·卡德里、卑鄙·大叔、丑陋·先生、小胡子·狗屎·邻居,用了这些大大小小的外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地样子,倒是把那个迂腐又腐败的地方描写得一边嗑着瓜子一边就可以心领神会作者的用心良苦了。不仅如此,他还把自己安排进去成了他,也很好玩。土耳其语,是一种什么样的语言呢,看字母大概能认出一些词的意思的。好奇怪的国家,一边信奉着穆斯林真主,一边喝酒嫖娼,古老得像出土文物的伦理道德掩盖不住四处荡漾着的蠢蠢欲动..... 读书时,我一直将其跟一本巴基斯坦裔英国作家Hanif Kureishi 的书《有点话对你说》在对比着,后者是相当的精彩,前者呢?也是。读完它,怎么也想得到:它不是小黄文,不是渣男一生狗血史,不是变态癖物症案例,不是一部车祸癌症治不了的韩剧。这是一个跟这座城市里的人有关的故事。博物馆里展出的不是曾经的恋人,过去的失恋,而是真诚,那个已经越来越少见了的东西。爱情在唯一可能抓住它时你放弃了,那再也不会有机会了。我们的一生很仓促,也结识不了几个值得记住的人。可认识了凯末尔,我想我再也不会忘记他了……n

纯真博物馆 读后感 第(2)篇

《纯真博物馆》—珍收你的唯爱

也许这本小说不仅仅只是一个爱情故事。这本被誉为土耳其“洛丽塔”的《纯真博物馆》,心里有一股刺痛,那是收藏的回忆,在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浮现出你的脸。

作者帕慕克是一位非常会讲故事的叙述者。一个如此美丽的故事,一定要配得上美丽的叙述。

其实我对这本小说颇有好感。曾经看到一些书评说不能歌颂这样的爱情,觉得这样的故事不能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我个人观点,只要是真心相爱,这样的爱情就是美的。当然这本小说描写两个人的情感有点模糊,应该是这样的爱情属于内心的涌动,所以作者故作迷阵。其实这样的爱情放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甚至到处都有。也就只有“圣母玛丽亚”会大惊小怪,惊慌失措。

爱情本来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遇上了就是遇上了。读完这本小说,爱情如你所见。虽然凯茉尔不能和芙颂在一起,但他可以把他爱的灵魂带给芙颂。

《纯真博物馆》意味着将最珍贵的爱情永远封锁在那安静的壁橱里,你想她了,打开看看,满满都是甜蜜。有时候爱情事件是一个偶然,所以需要格外珍惜。

芙颂这个角色令我想起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里的王娇蕊,那么热烈,那么执着,那么明艳。而少言寡语的茜贝儿就是那一朵不以为然的白玫瑰了。凯茉尔和一般的男人没有什么两样,他只是比较贪婪,利用自己是一个男人的权利去征服和拥有女人。芙颂是一个思想前卫,性格狂野的女子,而在墨守成规的世界里有这么一个女人出现,被禁锢的凯茉尔终于可以得到解放了。不仅仅只是身体,还有心灵,所以他狂热追求芙颂。

芙颂虽然爱着凯茉尔,却一直没有答应他的求婚,直到她死后,凯茉尔要把她的一切放进纯真博物馆,并有本文的作者帕慕克撰写他们的爱情事迹。

这样的爱情世间少见,而且弥足珍贵。如果我们非常、非常爱一个人,如果我们为了他可以献出我们最宝贵的东西,那么我们就会知道他是不会带来任何伤害的。牺牲就是这个意思。

纯真博物馆 读后感 第(3)篇

封锁你我的爱   墨轩逸读书心得

《纯真博物馆》起初读有点陌生,不过听读的人说多了也就了解了一点。它是一个爱情故事,可是又不仅限于爱情。凯茉尔对芙颂到底是什么样的感情。这就要从书中找答案了。帕慕克是一位非常会讲故事的叙事者。一个如此美丽的故事,一定要配得上美丽的叙述。

凯茉尔对芙颂的喜欢,有人说只是想占有她,想据为己有。《纯真博物馆》被喻为“土耳其的《洛丽塔》”,我觉得这个比喻特别有意思,但也不尽然。《洛丽塔》的男主人公有一种变态的心理,而《纯真博物馆》的凯茉尔和一般男人没有什么两样。所以这本名著更像是“土耳其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大概男人都喜欢有挑战性的女人。

芙颂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一种女人的野性,让凯茉尔欲罢不能。而茜贝尔就是那温柔的白玫瑰,与芙颂不一样,她的容忍和大度,造成了凯茉尔不爱她的悲剧。

有人说不能歌颂这样的爱情,但只要真心相爱,又何必在乎流言蜚语。爱情本来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既然遇上了就会竭尽全力把握。爱情如你所见,在这个虚空和毫无意义的世界里,满腹真情的相爱,轻易地俘虏了只需要纯爱安慰的人。

没有哪个以色欲沉迷开始的故事,能像这本书一样,让你体会到痛失所爱的幸福与感动。凯茉尔对芙颂的爱很固执,也很感人。芙颂死后,凯茉尔把芙颂的一切放进爱的博物馆,一世珍藏。

爱真的很沉重,爱真的很珍贵,但也最真实。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