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读后感600字(3)篇

看完人生最大的感触就是人的一生中有很多岔道口,选择很重要,有时候一个选择就会影响一生!做好生活中的每一道选择题,是对自己人生的负责。小说中高加林为了自己的理想选择了黄亚萍,放弃了真正爱他的巧珍,这个错误的选择最终让他失去了工作,还失去了最爱的巧珍。
他当然想和黄亚萍结合在一起。他现在觉得黄亚萍和他各方面都合适。她有文化,聪敏,家庭条件也好,又是一个漂亮的南方姑娘。在她身上弥漫着一种对他来说是非常神秘的魅力。像巧珍这样的本地姑娘,尤其是农村姑娘,他非常熟悉,一眼就能看到底。他认为她们是单纯的,也往往是单调
年轻人有理想有追求是好事,但是不要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别人身上,要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去实现去奋斗!
现实是不能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谁如果要离开自己的现实,就等于要离开地球。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他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刚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轻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认识。
可是,社会也不能回避自己的责任。我们应该真正廓清生活中无数不合理的东西,让阳光照亮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使那些正徘徊在生活十字路口的年轻人走向正轨,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他们的理想得以实现。祖国的未来属于年轻的一代,祖国的未来也得指靠他们!
当然,作为青年人自己来说,重要的是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生活。哪怕你的追求是正当的,也不能通过邪门歪道去实现啊!而且一旦摔了跤,反过来会给人造成一种多大的痛苦;甚至能毁掉人的一生!
其实高加林最爱的是他自己,他所作出的选择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前程,其次才是巧珍,他喜欢巧珍也是因为巧珍对他百依百顺,对他好,考虑的也是自己的感受。
最懂爱的人应该是巧珍,她对加林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在加林为了自己的理想和她提出分手时,作为一个农村的不识字的姑娘既没闹也没死缠烂打,而是默默地流着泪成全他。真正的爱不是拥有而是成全!像电视剧《如果可以这样爱》中祁树礼对白考儿的爱一样,为了自己心爱的人选择提前结束生命用自己的心脏去救耿墨池,因为他知道白考儿爱的是耿墨池,所以他选择成全她!
扯远了,言归正传,说说黄亚萍,她对加林的爱另人窒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变他,最后高加林也说了她爱的是另一个人,我想他说的应该是黄亚萍爱的只是一个自己想象出来的理想中的爱情对象!
还值得一提的就是文中的德顺老汉了,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曲曲折折,看透了很多事,明白了很多道理。说的话很朴实又不失哲理性。
我虽然没有妻室儿女,但觉得活着总还是有意思的。我爱过,也痛苦过;我用这两只手劳动过,种过五谷,栽过树,修过路……这些难道也不是活得有意思吗?——拿你们年轻人的词说叫幸福。幸福!你小子不知道,我把我树上的果子摘了分给村里的娃娃们,我心里可有多……幸福!不是么,你小时候也吃过我的多少果子啊!你小子还不知道,我栽下一拨树,心里就想,我死了,后世人在那树上摘着吃果子,他们就会说,这是以前村里的光棍老汉德顺栽下的……”
加林听了德顺老汉的这些话似乎也明白了什么…
严峻的现实生活最能教育人,它使高加林此刻减少了一些狂热,而增强了一些自我反省的力量。他进一步想:假如他跟黄亚萍去了南京,他这一辈子就会真的幸福吗?他能不能就和他幻想的那样在生活中平步青云?亚萍会不会永远爱他?南京比他出色的人谁知有多少,以后根本无法保证她不再去爱其他男人,而把他甩到一边,就像甩张克南一样。可是,如果他和巧珍结了婚,他就敢保证巧珍永远会爱他。他们一辈子在农村生活苦一点儿,但会活得很幸福的……现在,他把生活中最宝贵的东西轻易地丢弃了!他做了昧良心的事!爸爸和德顺爷的话应验了,他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他搅乱了许多人的生活,也把自己的生活搅了个一塌糊涂……
有了这一次教训,相信加林在以后的岔道口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全文读完意犹未尽,尤其喜欢文中那个年代的感觉,淳朴、善良,羞涩、真挚,纯真…抽空再看一遍,感受或许又不一样了。读完后接着又把平凡的世界加入书架,继续沉浸在路遥的世界里~
人生读后感600字 第(2)篇人生路遥18个笔记◆ 引言>>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別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 第二章>> 从绞得乱翻翻的被褥看来,这种痛苦的休息简直等于活受罪。◆ 第三章卖东西吆喝一声没那么丢人吧?死要面子活受罪!>> 高加林感到整个大地都在敛声屏气地等待他那一声“白蒸馍哎——”!啊呀,这是那么的难人!他感到就像要在大庭广众面前学一声狗叫唤一样受辱。他用手背擦了一下额头的汗水,决心下一声非喊出来不可!他狠狠地咽了一口唾沫,把眼一闭,张开嘴怪叫一声:“白蒸馍哎——”>> 他和黄亚萍相比,有难以克服的自卑感。这不是说他个人比她差,而是指家庭、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这些方面而言。>> 生活的变化使他们很快就隔开很远了,尽管他们相距只有十来里路,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已经是在两个世界了。◆ 第七章>> 奥勃洛摩夫>> 高加林渐渐开始正常地对待劳动,再不像刚开始的几天,以一种压抑变态的心理,用毁灭性的劳动来折磨肉体,以转移精神上的苦闷。◆ 第八章>> 谣言经过众人嘴巴的加工,变得越来越恶毒。>> 乖人不常恼,恼了不得了。◆ 第九章>> 哈呀!值钱东西是哪里来的?还不是人挣的?只要人立得住,什么东西也会有!◆ 第十一章>> 娶个不称心的老婆,就像喝凉水一样,寡淡无味……◆ 第十二章>> 生活的变化真如同春夏秋冬,一寒一暑>> 劳动啊,它是艰苦的,但也有它本身的欢乐!◆ 第十四章>>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当今的现实生活中有马占胜和高明楼这样的人。他们为了个人的利益,有时毫不顾忌地给这些徘徊在生活十字路口的人当头一棒,使他们对生活更加悲观;有时,还是出于个人目的,他们又一下子把这些人推到生活的顺风船上。转眼时来运转,使得这些人在高兴的同时,也感到自己顺利得有点茫然。>> 西斜的阳光从大玻璃窗户射进来,洒在淡黄色的写字台上,一片明光灿烂,和他的心境形成了完美和谐的映照。>> 西边的太阳正在下沉,落日的红晖抹在一片瓦蓝色的建筑物上。城市在这一刻给人一种异常辉煌的景象。◆ 第二十章>> 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方面不满意,就灰心。◆ 第二十三章>> 一个男子汉,不怕跌跤,就怕跌倒了不往起爬,那就变成个死狗了……”
人生读后感600字 第(3)篇“他的悲剧是他自己造成的!他为了虚荣而抛弃了生活的原则,落了今天这个下场!他渐渐明白,如果他就这样下去,他躲过了生活的这一次惩罚,也躲不过去下一次惩罚。那时候,他也许就被彻底毁灭了……严峻的现实生活最能教育人,它使高加林此刻减少了一些狂热,而增强了一些自我反省的力量。他进一步想:假如他跟黄亚萍去了南京,他这一辈子就会真的幸福吗?他能不能就和他幻想的那样在生活中平步青云?亚萍会不会永远爱地?南京比他出色的人谁知有多少,以后根本无法保证她不再去爱其他男人,而把他甩到一边,就像甩张克南一样。可是,如果他和巧珍结了婚,她就敢保证巧珍永远会爱他。他们一辈子在农村生活苦一点,但会活得很幸福的……”“现在,他把生活中最宝贵的东西轻易地丢弃了!他做了味良心的事!爸爸和德顺爷的话应验了,他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他搅乱了许多人的生活,也把自己的生活搅了个一塌糊涂……”人的一生,关键就那么几步。一步错,步步都是错。在读到巧珍与加林第一次在村头约会时我隐约觉得这可能是一对悲剧恋人,这才像我了解的路遥,他深刻地认识到在黄土地上劳作的人在面对生活时的艰难与困苦。冲破阶级而当我此刻读完时,虽然做好了悲剧收场的心理准备,不免还是唏嘘。什么叫命运?这就叫命运。生活有一点残酷,也还算有一点希望。路遥算是用了下面这段写景的话来收场这个故事。“黎明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静悄悄地来临了。县城的灯光先后熄灭,大地万物在一种自然柔和的光亮中脱去了夜的黑衣裳,显出了它们各自的面目。时令已进入初秋,山头和川道里的庄稼、树木,绿色中已夹杂了点点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