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 读后感(3)篇

2019-07-27 00:54:19 读后感
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
作者:丹尼尔·戈迪斯
以色列是一个小国,但建国以来一直吸引着世界的注意,既受到许多人青睐,也常常成为抨击的对象。为什么国际社会如此关注以色列这样一个小国?为什么以色列人在众多关键问题上存在如此严重的分歧?为什么以色列会做出这些决策?它的未来将会怎样?戈迪斯带我们重温以色列历史上的一个个里程碑式事件,向我们介绍一位位凭借满腔热血和强大灵魂在关键时刻改变国家命运的 关键人物。他既向我们展示了以色列是如何成为一个文化、经济和军事强国的,也指出了这个国家犯下的错误,追溯了其在国 际上长期受到孤立的根源。戈迪斯清晰而权威地证明,以色列最主要的目的和最重大的成就是实现犹太民族在现代的重生。本 书探究的正是这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
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 读后感 第(1)篇

《以色列的荣耀与悲情》

     关于犹太民族的历史书籍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三部:《耶路撒冷三千年》、《我的应许之地》和《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这三部视角不同都很精彩,若论文笔和情怀,非戈迪斯的这部莫属了。读罢此书我甚至萌生了去耶路撒冷的念头,想登上圣殿山,感受一下这个古老民族的荣耀与悲情。

     犹太圣经《塔木德》说:天主给了世界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但也有后人说:天主给了世界十分愁,九分在耶路撒冷。也许正因为集美太多,耶路撒冷成为了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也成为了纷争不断的场所。

    公元70年犹太人被罗马人驱逐出上帝赐予他们的这片流淌着牛奶和蜜的应许之地,两千年来他们从未放弃回到故土。每日三次的祷告,他们会面朝耶路撒冷。每一年的逾越节,散落在世界各个角落里的犹太人都会在晚餐祷告词结束时说“明年耶路撒冷见!”。犹太人有一个独特的婚礼习俗,就是要在婚礼上由新郎打碎一个玻璃杯,破碎的玻璃杯意在提醒着在座的各位,在庆祝新婚佳人喜结良缘的同时,仍然不能忘记以色列被摧毁的圣殿,有朝一日必将重建。戈迪斯认为正是犹太人每每在宗教仪式和节日上让历史重现,重回故土被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言行举止和思维中。当西奥多·赫茨尔发起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时便激起了犹太人的千年梦想。

     如果说赫茨尔赋予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以生命,那么大卫·本-古里安就是以色列国生命的赋予者,如今的以色列能成为高科技强国离不开本古里安的远见卓识和纯粹的意志,他制定的早期规划和政策为这个刚起步的犹太国家创造了无数个科技创新的源头,建国前他就重视科研研发和军事技术进步,再加上早期开拓者的坚持不懈,为现代以色列成为创新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当然他的独裁专制也损害了东方犹太人的利益和大屠杀幸存者的感情。面对几十万的巴基斯坦难民,本古里安同所有的犹太人一样选择了遗忘。千百年来生活在巴基斯坦的阿拉伯人为自己叫屈,屠杀犹太人的不是我们,犹太人凭什么要来争夺我们的土地,把我们赶出家园。而犹太人除了巴基斯坦已无处可去了。

     自从以色列建国巴以冲突从未间断过,经历过四次中东战争的沙龙曾是典型的鹰派,而面对几十年不断地流血,这位鹰派最终同意巴勒斯坦建国,并单方面从加沙撤军了,以色列人已经意识到短期内根本看不到和平的希望。戈麦斯认为犹太复国主义“治愈”了犹太人,但也把他们过度治愈了。以色列人开始寻找新的救赎方式,这种救赎并不来自战场上的勇气,也不来自强烈的意识形态热情,而是来自简单的、人性的生活。很多以色列人开始从几千年来塑造犹太民族的宗教经典和文化传统中寻找救赎。

     抛开一切意识形态,单从一组数据来看我们不得不对犹太民族钦佩有加。建国60年来,以色列的经济总量翻了50倍。2008年,以色列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3.1%,领先世界大多数国家。以色列的工程师、研发中心和初创公司的密度居世界第一。同年,以色列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数量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超过整个欧洲大陆在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总和。以色列人均风险投资额是“美国的2.5倍,欧洲的30倍,中国的80倍,印度的350倍”。

     以色列的存在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当历史足够长的时候或许能有一个答案,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以色列的存在拯救了一个古老的民族,这或许正是以色列存在的全部意义。

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 读后感 第(2)篇

之前从没有了解过中东精神层面的价值观,只看过零星一些报道,电影等,片面的了解些,虽不是看了这书就说自己有深入了解中东的渊源,略知其由,引起自己的一些思考。很多怀有报复的人,想达成愿景,付出行动甚至牺牲,感觉从其本身理解出发并不存在对错,对错只是被后来议论者为标记分类而简单的贴上的,变更一定是对当下出于不同的追求才反映到行动上,中东各个阶层人士,对当下的状态进行分析,致力于解决办法,必然受阻力变成冲突,而历史性的问题似乎现阶段也是无解的,尽管各个阶层人士都在努力,我们从其反应出来的现象中,有种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的动态感,这是人面对无解时都会展现的表象吗?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伟大的思想,能解决历史性的,一定是非凡卓越的思想,也是不可多得的,其二,精神层面,需要一种高于现实的伟大愿景来统领,否则因为精神空虚造成的伤害远比身体身体伤害要大。

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 读后感 第(3)篇

从前我读完一本书后,想评论的总归是这本书,但这本书读完以后,我脑中记住的绝不会是作者或是什么伟大的写作手法,而只有犹太人和以色列。两千年的流亡生活,从赫茨尔提出建立犹太国后奋斗了五十年,联合国通过分治协议后,犹太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国土,回到了上帝的应许之地。被集中屠杀的命运终于结束,犹太人开始不再仅仅因为自己是个犹太人而被杀死,被歧视。然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和平尚无曙光。左翼和右翼的内部争斗,东方犹太人与西方犹太人力量的此消彼长,埃及发起的泛阿拉伯主义,和叙利亚,约旦的冲突,同犹太人一样因流亡而兴起的巴勒斯坦民族主义,这一切,紧紧包裹着以色列使之不得平静。尽管为了和平,以色列逐渐将六日战争侵占的土地归还,却仍终日惶惶生活在炮火中。此刻的巴勒斯坦,不再想要和平,只想灭掉以色列,不让犹太人拥有生存权。全世界的反犹主义,也一再蔓延。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