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读后感_3500字

2019-08-31 13:33:42 读后感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读后感3500字

《人类简史》算是一本爱智求真的现代人必读之书,其实这本书去年12月就已拜读,读书笔记拖到读完第二遍才开始写。这本书是尤瓦尔赫拉利,一位以色列历史学家,科学家写的,现在凭借《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成了中国读书界的超级大神(据说在美国没这么火)。这本《人类简史》其实2014年的11月就已出版,第一版到去年7月一共25次印刷,37万字。我不知道为什么直到去年,才真正火起来?看来好书也需要“伯乐”的发现与传播。好书就是好书,在读过后,你会觉得这68元,也许是这么多年来最值的一次,读两遍三遍,都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好了,言归正传吧,读书笔记是对作者最大的尊重。

该书只分了四个篇章,结构很简单,第一个篇章为“认知革命”,第二个篇章“农业革命”,第三个篇章“人类的融合与统一”,第四个篇章“科学革命”,每一章里都有非常值得研究与思考的问题,而且上下线索结构关联,逻辑严密:

第一部分:认知革命

这部分讲我们平庸却“中了彩票”的祖先,人类一点也不特殊,就是一种普通的生物,但是我们相比其他动物有一点不一样,这是我们成为全球主宰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呢?赫拉利告诉我们就是“会虚构的能力”,也可以说想象力,八卦,编故事……,这是进化中的一次革命性的基因突变,就像偷吃了禁果的亚当夏娃。为什么早期人类有六个以上种类,但是最后只有智人生存了下来?论聪明,体型,适应能力都比不过已灭绝的其他人种,仅仅只是因为会想象虚构的东西。关于虚构的天赋,赫拉利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史前德国施泰德洞穴的狮人雕像和现在的法国标志的公司有什么区别?其实没区别,它都是人类虚构的一种不存在的“东西”。因为信,所以存在,于是整合了大量陌生人的协作,仔细想一下这个“东西”实际并不存在,就像我们所谓“公司”也一样。第二个“关键词”是邓巴数字,作者只提了150,确实重要背景知识点,理解这点,结合赫拉利定义的“虚构”自然知道智人何以“一招灭天下”。靠虚构凝结,靠数量取胜,简单粗暴。果然团结就是力量,是祖先留给我们深刻的“硬道理”…

第二部分:农业革命

在赫拉利眼中的农业革命是人类史上最大的骗局,吃着野味与坚果,过着快乐悠闲游牧生活的祖先,突然脑筋短路,为了一种叫小麦的东西,下田当起了农民,从此食不果腹,不仅彻底停止了“幸福”游牧生活的脚步,甚至成了大自然的梦魇。当然这个话题是有争议的,是否是最大骗局?我暂时持保留意见,但是确实,是我们驯化了小麦还是被小麦驯化,是好是坏,历史没有假设,不过游牧生活的结束,开始了定居劳作模式,“集中”这个大趋势从古至今从来未改变,包括现在的城市化进程,包括成都未来要上3000万人口的规划,这个人流聚集越来越密的规律,从农业革命开始就已经注定了,这是我们房地产行业的重要启示。这一章其实信息量很大,包括金字塔的奇迹,包括人类定居导致人口集中,集中导致信息过载,过载导致文字出现,文字导致文明的演进,最后提到历史有没有正义?从《汉谟拉比法典》到《独立宣言》,从父权到女权,从路易十四的妖艳到奥巴马的男人味,赫拉利似乎是告诉我们历史演化谈正义=无意义,为什么?第三部分有答案…

第三部分:人类的融合统一

这一部分,重要的有三点,第一是文化是什么?赫拉利精辟总结“文化是人造的直觉”,经过我多方求证,越发认可。的确,人类善于虚构,善于八卦,善于编故事,从大脑节俭能量的本能来说,对一个事情的因果关系会简单的给出一个逻辑闭环(凡事都纠结会搞死人,没人想死),这就是人造的直觉。在这个长期的直觉形成,积累过程中,诞生了了我们所谓的“文化”,这个文化是随机的,这也就可以回答为什么历史不谈正义,因为正义本身只是历史演进的一种“文化”偏好,这一部分的深度其实很深,绝不是仅这一本书能够说明的,涉及到人脑科学,精神研究,哲学与社会心理学,包括进化论等的精髓,但赫拉利总结让人信服,第二个要点“金钱=世上最庞大的互信系统”,这个系统催生了帝国的崛起,包括宗教的发展,在这一章,尤其是关于宗教的演化精简的历程回顾,非常清晰的逻辑,让我看完对宗教历史也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为什么要谈宗教,因为历史需要“文化”与“聚集”,“金钱系统”促成庞大帝国系统的形成,帝国系统意味着政治的“重要性”,政治对平衡与稳定的诉求,要求宗教必须在历史中扮演“重要角色”。从古希腊时期的一神论到基督世界的善恶二元论,无一不是统治阶级,想让被统治的羔羊变得沉默,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有太多精彩的故事,总之,人们就是靠着虚构的神或者是偶像维持了社会的稳定,书中描述了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传教过程,包括佛教是如何形成与传播,甚至提到宗教和哲学间的关系,包括十字军东征,圣战的背景,刻画了一幅宏伟又相互关联的历史演化逻辑,读完这部分很容易为你打开更多多这方面书籍的兴趣之门。比如《罗马人的故事》,《拜占庭帝国》,《耶路撒冷三千年》《哲学的故事》甚至包括禅修的奥秘……,第三个要点,当崇拜的对象从神转变为人,“人文主义”的世界到来了,这里清晰的解读了自由人文主义,社会人文主义与演化人文主义三大分支区别,看完这章,我才对标上:自由人文主义就是现在美国的民主社会的原型,社会人文主义就是中国现状演化源头,演化人文主义的极端就像希特勒与纳粹党,这让我想到《权力与游戏》中代表自然消灭你的

ghost就像典型的民粹主义。最后赫拉利提问成功的秘密?其实看完后,好像没有秘密,也许赫拉利更想表达历史进程的不确定性,历史演化不可预测却不可阻挡,如果像极端演化人文主义再次站上历史舞台,就像崇拜“雅利安人”的纳粹屠杀“犹太人”和胖子,历史告诉我们“胖子很危险”,赫拉利提醒了我,自律与减肥其实很重要…

第四部分科学革命

从这一章第一张图“原子弹爆炸”的场景就让人感叹人类文明的奇迹,科学革命的威力,但是当看到该部分最后,却让人略感悲伤与反思,我自问为什么?首先,赫拉利把苏格拉底的“无知”思想搬了出来,“知道自己不知道”是哲学也是科学发展的思想起点。第二,科学出现以后融入帝国是历史必然,科学与宗教帝国如此矛盾,但相互依存互驯演进,本身也是历史进化的一个过程,后来诞生了所谓的资本主义,这里有个十分重要的知识点,赫拉利试图用“A,B,C三个人解释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底层代码”,当然也是资本的秘密?这个原理太重要了,简单却深刻,建议反复揣摩,如果现在人不知道这个常识,能不能够守住自己未来财富真的是个很大的问题?总之,我们所谓的泡沫,里面除了少量的“实体资本”,绝大部分由“信用”填充,至于这个信用健不健康,这就是所谓的风险,泡沫是发展的秘密,也有破灭的风险(涉及自由市场经济等深刻内容)。这个规则让工业革命出现,金融时代,全球化,科技进步,现代文明加速,我们确实取得了非凡的文明成就,然而赫拉利整本书从开头至结尾,尤其是结尾,释放出其环保主义者思想,潜台词是“承认人类文明的璀璨,但在加速走向灭亡”。环境与生态的破坏让自然不可逆,人类的欲望永无休止,就像是癌细胞,而自然有自然的解决方案,也许末日就在文明演进的某个路口等待。我再次想到了《权力与游戏》中最大反派竟是大自然派来的使者,邪恶瞬间化身为正义,颠覆三观。尤其书中那只长着人类耳朵的老鼠,当人类能把虚构变成现实,历史的进程会走向哪里?赫拉利除了向我们展示出科学革命最精华的知识与极富洞查的推论,也充分对人性与自然,对整个世界生态与人类文明给出了他本人深刻的哲思!

自从我决定写读书笔记后,我再次把这本书速读了一遍,写下这些文字。读第二遍时,我依然有很多感慨和收获,这绝不是一本历史书,它更像一本哲学书,一本横跨古今横跨学科用研究与事实,思考与逻辑串联起全人类的“哲学书”!

  • 超越金融(纪念版)读后感500字(3)篇
  • 等待读后感500字(3)篇
  • 等待读后感500字(3)篇
  • 超越金融(纪念版)读后感500字(3)篇
  • 渴望生活:梵高传读后感500字(3)篇
  • 只管去做读后感500字(3)篇
  • 一见你就好心情读后感500字(3)篇
  • 万物静默如谜(精装纪念版)读后感500字(3)篇
  • 北野武的小酒馆读后感500字(3)篇
  • 我的前半生(尊龙主演电影《末代皇帝》原著)读后感5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