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千阳》读后感_800字
《灿烂千阳》读后感800字
卡勒德·胡赛尼擅长写一些让人心碎的文字。从几年前看过的《追风筝的人》再到刚看完的《灿烂千阳》,都是这样的作品。早些年就知道这本书,但是一直没有找来看,很后悔。关于这本书的精彩评论大家已经给出很多,无需我再置喙。我就总结一下这本书里的写作技巧,好在以后的写作练习中模仿学习,也欢迎喜欢写作朋友的指正。
首先,作者采用两条线索行文的写作方式。第一部的线索是玛利雅姆的出嫁前的生活,而第二部的线索却突然转到了作为女孩的莱拉身上,在第一部与第二部之间,看似有些割裂。但是,随着情节的发展,两条线索最终合成了一条,两个女人的悲苦命运也最终交结在了一起。线索单一,有时候会让作品看起来过于单薄,这种多条线索行文的方式恰恰能让作品更具层次感。
其次,在第三部中,作者渐渐突出了视点人物的写作手法。几乎每一章都是以一个人物为核心展开情节叙述。这种写作手法其实也不少见,比如风靡全球的《冰与火之歌》就采用了这样的写作技巧。这样的写作技巧可以让小说的重心随意地切换,尤其是在作心理描写的时候,更能够深入地刻画,从而突出人物性格。并且,故事情节又能在这种切换中自然的推进。
最后一点,也是最让我映象深刻的,作者很喜欢用电影镜头式的语言。有时候让人看的是远景,有时候是近景,有时候还能让人身临其境。尤其是莱拉的儿子向他父亲告密的那一节与莱拉同初恋情人突然不期而遇的场景一直来回的切换,两个场景里的语言对话自然的转换,加强了莱拉与他丈夫之间不可调和的敌意,也为后来发生的谋杀事件埋下了伏笔。这样的处理的非常像电影,值得学习。
我认为以上的技巧是可以经过练习来模仿和学习的,他不像作者的经历,不像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那是凝结着他灵魂和情感的东西,那是学不来的。当然,学习和模仿不是最终目的,它只是通向娴熟写作的手段,从而让我们在模仿和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更好的写作和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