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读后感_1500字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500字
Ta:双脚扎地,双臀微蹲,双手掐腰,双唇摩擦,信奉——天下武功,唯嘴不破。
我:在下步惊云,不想与兄台切磋,信奉——天下武功,唯逃不破。
若然有键盘侠手持金刚键盘龇牙咧嘴的向我扑过来,我大概就是这么怂,坚守“唯逃不破”的人间真理。并在丢盔弃甲的慌乱中,一手拍下“拉黑”键,“咻”的一声便收进了我的紫金葫芦里。“在这黑暗的世界里尽情的玩耍吧,都是同志道合的朋友。”
生存于这世间,总得要面对“什么鸟儿都有”这难题,难免会遭受到陌生人抛来的恶意。但,这其实还好,毕竟“Ta”只是落在我们生命河流里的一颗小石子,最多只会激起一朵愤怒的水花,很少会感受到伤害。
然而,亲密的人在言语中感受到的暴力,有时即使只是扔下一粒小石子,却有可能引发海啸。因为在意,所以点炸自己,伤害他人。
既然人人都藏着一颗不定时炸弹,怎么办呢?卢森堡博士身穿防爆服匆匆赶到——天气干燥,稍安勿躁,不妨买一本《非暴力沟通》祛祛火。
沟通已经很难了,还要非暴力,难得让人想暴力。所谓“沟通”,要有“沟”,才能“通”。然而,沟通时很多人的“沟”都有点不显山不漏水,包得相当严实,都快捂出痱子了,也不打算露出来呼吸一口气。仍然坚持一手挠痒痒,一嘴自说自话的单向喷洒。也许,沟通在大多数人的潜意识里,并非用来解决问题的,而只是一个为了证明对方或双方皆为傻叉的过程。
低头好好反省自己那不显山不露水的“沟”,先不急着骂自己傻叉,毕竟日后机会有的是。现在不妨听听卢森堡博士的独家秘方:半斤(观察) 八两(感受) 十钱(需要) 两分(请求),两碗水熬成一碗水,趁沸饮入,清心通肺……
亲密的人群中,有一类很特殊的群体,可能基情四射,也可能拔刀相向,那就是一起睡的舍友。
舍友之间的沟通,一直存在着安全隐患,所以前几年流行说一句——“感谢舍友的不杀之恩”,是调侃也有几分认真。虽然现在不流行说,但我想估计仍然有同学在网上悄悄的找策略——如何悄无声息的干掉室友?在线等,急。
室友间有一常见的矛盾——总有室友不愿打扫卫生,清理垃圾。常见的表达是“你看宿舍都成一个垃圾堆了。从来都不肯主动倒一下垃圾,跟你们生活真TM累,我上辈子究竟造了什么孽?”
不难想象,这段话还没说完,对方已经子弹上膛,迅速转入一级戒备,又瞬间进入强烈的反驳抵抗状态。可以说是一次很完美的相互伤害的过程。
那要怎么做呢?首先是把评价、情绪放一边,例如“垃圾堆”、“TM”、“造孽”等与事实无关的词。而是像照相机般的只把事实清晰的描述出来。只讲事实,双方就都容易接受,这就是观察的妙用。
只观察,不评价,这是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尤其当“粗口”成了感叹词时的话语系统。评判他人,总是最容易的,也是最难的。为何容易?因为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经验,有着属于自己的三观,那按照自己的三观就很容易倾泻而下的去评判他人。为何难?由于这世界上并不存在任意两个人都有着相同的价值评估系统。所以如果你只是用自己的定义去评判他人,就很容易拉扯出矛盾,或者很容易就错过了精彩。
表达相机般的观察之后
表达自己的感受:这让我心情烦躁。
产生这些感受的是哪些背后的需求:我喜欢宿舍整洁,我喜欢大家共同为宿舍付出。
满足需求的请求:能不能制定计划,轮流值日?
每次吵架之前,如果能问问自己,我看到什么?是什么感受?需要什么?要做什么?对方是什么感受?需要什么?我需要为对方做什么?这么一圈问下来,你会发现还是吵架轻松一点。[坏笑]
但,吵架容易,破镜重圆的魔术却不易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