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_1500字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1500字
读《一个人的朝圣》, 仿佛从在书中看到了自己。看到自己生活的现状,看到了自己的彷徨。同样也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坚持的力量。
1. 平淡疏离的生活
哈罗德,六十岁, 在酿酒厂干了四十年销售代表,没有升迁, 既无朋友,也无敌人, 生活低调,谨小慎微,如同隐形人呢一样,退休时甚至没有欢送会,与妻子住在英国的乡间, 生活平静,夫妻疏离,日复一日,退休后他几乎从不出门。生活那般无趣,自己仿佛只是一团穿着西装的空虚。虽然说着话,却与其他人没有真正的交流。这样的铺陈只能让我想起别里科夫笔下的《装在套子里的人》
某日,一封来信,打乱平静的生活。二十年前的朋友,身患癌症,即将离世。 他在英国南端的金斯布里奇,她在英国北端的贝里克郡,中间隔着他毫不了解,只能想象的千山万水。没有深思熟虑,也没有理智思考,就这样决定了,他要走过去。没有走路的鞋子,没有地图,没有指南针, 没有远行的其他必需品,更没有大致的计划,就这样上路了。
2. 幼年阴影
一路中,哈罗德,不停地回顾幼年的生活,以及自己与妻儿的相处过程。幼年的父母的不和,使得哈罗德在婚姻生活也是束手束脚,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爱。明明爱着他们,却相顾无言。仿佛中间有堵厚厚的墙。看不到,摸不着,无形地存在着,让人压抑着。他在过去、现在纠结如同一团麻的片段闪回中看到了彷徨的少年,无助的青年,寂寞的老年。
3. 漫漫朝圣路
就这样上路了, 六十岁的老人家,演绎一路的跌宕。平生都是坐在小小的办公室度过的。走过最远的就离不过是家门口到车上。走在路上,鞋子磨破了,腿剧痛,仿佛要炸开一样,脚塞不进鞋子里, 每一步走起来都那么地艰难。放弃的念头不断闪现,但是渐渐峰回路转,相遇的人们起初都难掩吃惊和嘲笑的心情,他们以为哈罗德或是朝圣,或是徒步爱好者。当哈罗德慢慢地讲述了一切, 他们都选择了相信他。尽管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要徒步从英国南端走到北端,实在叫人无法置信,但是他们愿意相信,他们用心说服理智,选择忽略一切证据,去期待一种比不言自明的事实更大、更疯狂也更美好的可能性,因为大家心底都有种愿望,就是生活有时要疯狂一些,只是生活中有那么多的羁绊。于是他们愿意把这种美好而又难以实现的愿望寄托在这位老人身上。而哈罗德也从对他们的解释中找到了更多的支持力量。他似乎觉得如果把这个机会说足够多次数的话,说不定也就真的可以渐渐变成能把这件事做成的人了。心静了,走过一英里又一英里,披星戴月地行走,狂风暴雨亦不能阻拦,仿佛他等了一辈子,就是为了走这一趟,他不在乎自己走了多远,主要还在向前走,于是87天, 627英里就在脚下一点点地丈量过去,唯一的信念就是,只要他走,老友就会活下去。于是,漫长的行程中,艰辛的行走与记忆的回顾里,他完成了人生的救赎。
4.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
犹豫,还是艰辛,亦或是坚定,周遭的景色都与哈罗德心意相通。
他犹豫时,他望向窗外的花园,看到一个塑料袋挂在月桂篱上,在风中上下翻飞,却无法挣脱, 获得自由。 路旁的乔木,树篱像一堆暗沉沉的骨头和纺锤指向天际。
他艰辛时,雨后,云彩撕开裂缝,巨大的灰色云朵后闪现出缤纷色彩,空气闻起来是绿色的,充满了新生。。。窗外蓝天澄澈透明,仿佛一碰即碎,几缕白云缠绕其间,金色的阳光暖暖地洒向地面。沐浴其中的职业随微风摇晃,好像在鼓励着他继续向前。
他坚定时,明媚春日,空气甜而柔软,蓝天高而澄澈,草地,花园,都散发着藏不住的生机。大海在身后铺展开来,眼前是通向贝里克郡的康庄大道与另一片海洋。旅途终于开始了,就从这一步开始,他的目的地历历在目。尽管物理上的目的地无比遥远,心安定了,心中的目的地那一刻如此地清晰。
无论年龄大小,无论身居何处,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朝圣路程,只要有信念,只要能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