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读后感_4500字

2019-09-29 09:31:47 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读后感4500字

《明朝那些事》

历经72小时读完此书,明朝历史200多年,我用一个月时间读完,原本我是不喜读历史书物的,总觉得枯燥又乏味,但这本书打开了我走进历史的另一扇大门,作者幽默诙谐的话语,加上调侃讽刺,即便是历史的真相,也没有那么惨痛了(有些地方还是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读起来津津有味,还有些意犹未尽。读完这本长达7000页(电子)的历史大书,一部完整的明代历史,可谓可叹,现整理如下(大多是摘录的,只为自己方便记忆):

朱元璋(1328-1398)洪武/太祖 参加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打败陈友谅、张士诚等起义军,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虽网罗天下名士(开国公李善长、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邓愈等),但也滥杀功臣,但不可否定的是他的功绩:政治上废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一生最爱马皇后,最喜爱的太子朱标早逝,在他驾崩之前,立孙子(朱标的次子)朱允炆继位,享年71岁。

朱允炆(1377-不详)建文/惠宗 这位孝顺、脾气温和的皇帝,他很腼腆,又毫无国政经验,他向往实行理想的仁政,却招致了灾难性的后果,身边有三个心腹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可都是读书人,对作战毫无经验,一次次错误的策略最终导致失败,与燕王朱棣(朱允炆的叔叔)开展了为期三年的战争(靖难之变),最后一把大火结束了他的皇帝生涯,其结局也成为了历史上一个无法解开的谜(据说是隐姓埋名在民间)。

朱棣(1360-1424)永乐/成祖 明太祖第四子,出生在战争时期的他,对战争有着不解之缘,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后发动靖难之役,赶走建文帝,在南京称帝,他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 ,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加强对南海的经营;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为加强对北方和东北地区的控制,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 ,建紫禁皇城。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称永乐盛世。最后他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享年64岁。

朱高炽(1378-1425)洪熙/仁宗 明成祖朱棣不太喜欢这个儿子,他身有残疾还微胖,但他仁厚善良,言行识度,喜好读书。朱棣数次北征,朱高炽都以太子身份监国,朝无废事。其弟朱高煦有宠于朱棣,串通宦寺,阴谋夺嫡;后因侍郎胡濙密疏,成祖才改变更换太子之意。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在位期间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在军事上,修整武备,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他只在位一年便去世了,终年47岁。

朱瞻基(1398-1435)宣德/宣宗 朱高炽之子,他在幼年就深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永乐九年(1411年)被成祖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汉王朱高煦之变。次年,从阁臣杨士奇、杨荣等议,停止用兵交趾。重视整顿吏治和财政,继续实行仁宗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在位期间文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一时人才济济。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朱瞻基与其父亲的统治加在一起虽短短十一年,但却被史学家们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宣德十年(1435年)去世,终年38岁。

朱祁镇(1427-1464)正统/英宗 明宣宗朱瞻基长子,九岁继位,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诚孝昭皇后)把持,贤臣“三杨”主政。随之,张氏驾崩,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 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被俘,成为蒙古族(也先)人质,其弟郕王朱祁钰(异母兄弟)登基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元景泰。后英宗回京,被景泰帝软禁于南宫。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第二次称帝,改元天顺。朱祁镇前后在位二十二年,在位初期励精图治稳定西南疆域。当初宠信王振,后来又宠信曹吉祥、石亨,听信谗言,以谋逆为名,处死了于谦。政治上虽然有不足之处,但是晚年任用李贤,听信纳谏,仁俭爱民,美善许多。最后还废除了殉葬制度。天顺八年(1464年)明英宗病逝。

朱祁钰(1428-1457)景泰/代宗 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虏。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劝服孙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帝,次年改元景泰。在位期间,知人善任,启用于谦等正直之人,励精图治,选将练兵,击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江山社稷转危为安,又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使当时明朝社会由乱而治渐开中兴,可谓英明之主。 但是在天性之间未能尽善尽美,因而使得奸臣乘机作乱。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夺门之变爆发,明英宗复位,改元天顺。不久朱祁钰去世,享年30。朱祁钰是明朝迁都北京之后,仅有的一个没有被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

朱见深(1447-1487)成化/宪宗 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朱见深本为太子,土木之变后其父朱祁镇被瓦剌掳去,叔父朱祁钰即帝位。到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将朱见深废为沂王,改立朱见济为太子。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因夺门之变而复辟,朱见深再次被立为太子。朱见深英明宽仁,在位初年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于谦的冤案,任用贤明的大臣商辂等治国理政,可以说有君王的风度。时代风气清明,朝廷多名贤俊彦,宽免赋税、减省刑罚,社会经济渐渐复苏。 但是在位期间也曾任用奸邪,不能说没有缺陷。宠溺的万贵妃比他年长17岁,和她仅有的一个儿子也夭折了,和管金库的宫女有一个孩子,(后宫有孕者,都会被万贵妃害死。后来的明孝宗,若不是宫中的宫女、太监、废后吴氏、周太后的百般保全,恐怕也遭了万贵妃的毒手,后来她不敢再作恶。)成化二十三年( 1487年)九月九日病逝,终年41岁。

朱祐樘(1470-1505)弘治/孝宗 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他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朱厚照(1491-1521)正德/武宗 这真是一个两极分化的皇帝,一方面他处事刚毅果断,批答奏章,决定国家重大事件。弹指之间诛刘瑾(当政期间,“八虎”气焰嚣张,擅权跋扈),平安化王之乱、宁王之乱,大败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另一方面他荒淫无道,国力衰微,一生贪杯、尚武、无赖,喜好玩乐,修建豹房,整日沉溺女色。但他为人却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人。从其所指挥的应州大捷来看也算是一位有真才实学的皇帝。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享年31岁。

朱厚璁(1507-1566)嘉靖/世宗 明宪宗之孙,明孝宗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的堂弟。朱厚熜即位之初,通过大礼议逐步掌握皇权。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为隆庆新政与张居正改革、嘉隆万大改革奠定了基础。 后期崇信道教、宠信严嵩等人,导致朝政腐败。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壬寅宫变”中几乎死于宫女之手, 此后明世宗长期不理朝政,迷信方士、浪费民力,最终激起农民起义。同时蒙古鞑靼俺答汗寇边,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兵临北京城下,史称“庚戌之变”;倭寇也侵略中国东南沿海,“南倭北虏”始终困扰,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嘉靖帝于乾清宫去世,享年60岁。

朱载坖ji(1537—1572)隆庆/穆宗 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早年受封裕王,明世宗病死后继位。少年时因其母亲杜康妃失宠,又非长子,所以很少得到父爱。他即位后倚靠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的尽力辅佐,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海内外得到大治,史称隆庆新政。 但因为沉迷媚药,也服这些媚药助兴,导致荒于政事。朱载坖在位6年,因病去世,终年36岁。

朱翊均yi jun(1563—1620)万历/神宗 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10岁的朱翊钧即位,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明神宗在位之初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张居正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期间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但也耗费了大量帑银。 明神宗执政后期荒于政事,因缺乏张居正这样的贤士应对督导、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二十多年不再上朝,国家运转几乎停摆。明神宗执政晚期,党争长期持续,导致朝政日益腐败。另外,明神宗强征矿税亦是在位期间被称为一大诟病,使明朝逐渐走向衰亡。而此时东北的满族开始崛起,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军在萨尔浒之战中被努尔哈赤击溃,从此明朝在辽东的控制陷于崩溃。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去世,终年56岁。

朱常洛(1582—1620)泰昌/光宗 明神宗朱翊钧长子,因在位仅一个月,故又被称为“一月天子”。朱常洛身世和明神宗一样,都是父皇偶然临幸宫女所生。因此朱常洛从小得不到父爱,由于党争和皇权交替问题,朱常洛先后经历了国本之争、梃击案等重大历史事件。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明神宗驾崩后,朱常洛即位,改元泰昌。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措施,罢除了万历朝的矿税,拨乱反正,重振纲纪。但每日回宫后却沉于酒色,纵欲淫乐,身体羸弱。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二十六日病逝,史称“红丸案”,终年38岁。

朱由校(1605-1627)天启/熹宗 明光宗朱常洛长子,明思宗朱由检异母兄。16岁即位,在位七年,木匠皇帝,错生帝王家,天才变昏君,在位期间,魏忠贤与客氏专权,制造了“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冤狱,残酷迫害企图改良明朝政治的东林党人。魏忠贤阉党对东林党人的迫害不断激起民变。主要忧患来自辽东后金对明朝的威胁。朱由校即位后罢免有胆知兵的辽东经略熊廷弼,致使后金攻陷沈阳、辽阳,辽东局势日趋严峻。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十一日,落水生病的朱由校服用“仙药”身亡,终年23岁。

朱由检(1611-1644)崇祯/思宗 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天启七年(1627年),登基即位,年号崇祯。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厉行节俭,平反冤狱。在位期间,朝廷党争不休,民间灾害不断,导致域内农民起义爆发,关外后金政权趁势崛起,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时,自缢于煤山,终年34岁。

  • 超越金融(纪念版)读后感500字(3)篇
  • 等待读后感500字(3)篇
  • 等待读后感500字(3)篇
  • 超越金融(纪念版)读后感500字(3)篇
  • 渴望生活:梵高传读后感500字(3)篇
  • 只管去做读后感500字(3)篇
  • 一见你就好心情读后感500字(3)篇
  • 万物静默如谜(精装纪念版)读后感500字(3)篇
  • 北野武的小酒馆读后感500字(3)篇
  • 我的前半生(尊龙主演电影《末代皇帝》原著)读后感5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