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读后感_1200字
《恶意》读后感1200字
这两天在训练我的实验小鼠,然后再等待的过程中看了恶意,昨天带着各种猜测看,今天看到后面各种反转很提神,但是最深切的是那种深深地无力和恐惧感,不寒而栗就是这种感觉啊!
记得上次看东野圭吾的书是幻夜,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静,想不通怎么会有这样的故事发生。看过了太多的真善美,对于假恶丑会有一种本能的反感和排斥。不敢相信,人性可以变坏到那种程度。
于是我说,一段时间之内,我不会再看东野圭吾了。就是那种敬而远之的感觉吧!
然后,听一起练车的小伙伴推荐我这本书,说是可以与《白夜行》并驾齐驱的巅峰之作,很好奇恶意到底讲了什么呢?
于是翻开了这本书。
其实,看到前面我真的以为修和初美是真心相爱的,为此还对某个书友的想法有了反驳意见,我觉得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最后结果真是让我目瞪口呆。
也许,正如语文老师所说,艺术就是把美得东西打碎了给人看,提醒假恶丑的时候让人珍惜真善美。
看完了这本书,回来洗漱躺下已经很晚了,脑海里一直在回忆各种情节。最终的感觉就是东野圭吾很善于揭露人性,人性最美的一面例如代表人物日高和最丑的一面野野口。
东野圭吾的作品之精彩就在于此吧!他虽然只是讲一个故事,但是引发了我们很多的思考,对于即使一个小配角形象的刻画都很深入骨髓。
关于恋童癖,关于校园暴力,关于家庭影响,关于师长教导,关于友爱互助(作为脑神经科学研究者,职业病的我这个时候还会分析表观遗传学对于幼龄儿童生长发育和人格行成的影响,DNA决定你的身体,环境决定你的灵魂),关于真情实意,不同程度不露声色的揭露、描写和塑造,因为在恶的基调上点缀了部分的美好而温暖的小细节,就感觉一切的真实度和可信度都大大增加了。
让我不禁感慨,东野圭吾是有什么样的成长经历才会写出这样的作品,并且每一部作品里都有一个关键性的警察或者侦探,他们带着正义的光环,力求寻找到最接近真实的答案,然后告诉你,“我们法庭上见”。
于是,想起来一句话,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是不会缺席。
杭州保姆纵火案,北影侯亮平事件……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能看到真正的正义呢?
当初考研的时候做阅读理解,有一句话的大意是:恶行之所以如此猖獗是因为好人do nothing.
大三的时候带了一个小学六年级小孩的家教,有一天小胖因为学校里的校园暴力事件很难过,虽然他是一个旁观者,但是他问我:老师,你说如果我们以前制止了那些经常欺负他的人,今天他就不会拿小刀去扎他???他期待的眼神看着我,我不知如何去回答这个六年级的善意的询问。他的思考那么珍贵,却只有我听到。后来,他又问我,老师,你说善良的人是不是总是被人欺负啊???我们到底要不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呢???
好惭愧,我就是那个一问三不知的老师。隐约记得,我当时给他的回答是,无论做了什么选择,请一定记得“不忘初心,问心无愧”。现在回想起来,也觉得这是我所能给的最好的答案了吧!但是,同时,我得加一句爱默生的话“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