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新黄梨花家具买卖合同范本【律师版】
2019年最新黄梨花家具买卖合同范本【律师版】
合同编号:____________
买方(姓名):
身份证:
电话:
地址:
卖方:
身份证:
电话:
地址:
根据《合同法》规定,甲乙双方经过有好协商,就房屋买卖一事,在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前提下,达成如下协议:
一、家具基本情况
1、名称
2、商标
3、厂家
4、规格
5、型号
6、主材/面料
7、辅材/五金
8、边材状况
9、颜色
10、数量
11、单价
12、总价
送货费:_____元,合计(大写):_____拾_____ 万_____ 仟_____ 佰_____ 拾____ 元 ¥:_______ 元。
二、质量要求
□买卖双方对家具质量的约定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件家具应符合《家具使用说明书》明示的执行标准,且不得低于国家标准GB5296.6的要求。
三、结算方式:
1、□ 买方应该在签约时一次性支付全部价款。
2、□ 买方应该在签约时支付全部价款_____%的定金_______元,余款_______ 元应在____年____月____日前付清。买方违约退货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卖方违约不能交货的,应双倍返还定金。
3、□ 买方应在签约时支付__________元作为预付款,剩余_______________ 元应在____年____月____日付清。
四、交(提)货期限、地点和方式:
本合同所订家具由:
1、卖方在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日间送到买方指定的(任选一项)地点:________省________市________区(县)________________路_____弄____号_____室。
2、买方于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_____日到乙方处自提。
3、运费约______元由______方负担。(若由买方负担的,卖方应凭合法单据按实结算)
五、 违约责任
1、卖方迟延交货的,应每日向买方支付迟延交货部分家具价款万分之五的违约金,但因买方原因导致的迟延除外;迟延超过_______ 日的,视为不能履行合同,买方有权解除合同。
2、买方延迟付款的,应每日向卖方支付延迟付款金额万分之五的违约金。
3、买方违约退货或卖方违约不能交货的,应向对方支付家具价款总值____________%的违约金。
4、经国家认可的家具检测机构检测,家具的有害物质限量不符合国家或广州市有关标准的强制性要求的,买方有权无条件退货,并要求卖方赔偿相应的检测费、交通费、误工费等损失。
六、争议解决方式
本合同项下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也可向消费者委员会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调解;协商或调解不成的,按下列第_______种方式解决:
1、提交广州仲裁委员会仲裁。
2、向人民法院起诉。
七、本合同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另行议定,并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同等法律效力。
八、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买方(签章):___________________ 卖方(签章):___________________
委托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 委托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有何区别?
1、认定程序的启动不同
可撤销合同中涉及意思表示不真实的问题,因此撤销权人有权决定是否撤销合同,其他机关、团体、个人都无权干预;而无效合同在内容上常常具有明显的违法性,因此人民法院和仲裁机关有主动干预权。
2、法律效力不完全相同
无效合同虽然合同已经成立并存在,但是自始自终都是无效的,它始终无法转变为有效合同,因此也是一种绝对无效的合同。可撤销合同并非绝对无效,其在未被撤销前仍然是有效的,保持着法律效力,只是法律赋予一方当事人享有撤销权。
3、法律责任不同
无效合同不但自始至终不能产生法律效力,而且有关当事人可能还要对其行为承担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一般是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而可撤销合同是根据享有撤销权一方当事人的主观意愿而决定其法律义务和责任的。
4、期限限制不同
对于可撤销合同,撤销权人如果要行使撤销权就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期限,超过行使期限,撤销权人丧失撤销权,不得行使撤销权,此时合同有效;而无效合同则不存在期限的限制,其自始至终都是无效的。
5、产生的原因不同
可撤销合同产生的原因主要有重大误解、显失公平及乘人之危、欺诈胁迫且不危害国家利益;而无效合同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欺诈、胁迫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损害公共利益,损害第三人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