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人乞猫

赵人乞猫,选自《郁离子》。(又名赵人患鼠)
出自《郁离子》。《郁离子》不仅集中反应了作为政治家的刘伯温治国安民的主张,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观、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文学成就、道德为人以及渊博学识。
- 作品名称 赵人乞猫
- 外文名称 Zhao people begging cat
- 作品别名 赵人患鼠
- 作者 刘基
- 创作年代 明朝
原文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译文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虽然善于捉老鼠,但还会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几乎没有了。他的儿子觉得猫成了祸患,十分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何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你不会懂的。我们怕的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啃)穿我的墙壁,损坏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要不吃鸡就罢了,这距离我们挨饿受冻还远着呢,你为何要赶走猫呢?"
题目实例
1.找出文中写老鼠祸害的句子,并用现代汉语写出它的意思
句子是:
意思是:
2.赵人与其子在养猫问题上各自的主张是什么?
3.这则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
有老鼠,偷我的食物,咬坏我的衣服,打穿住所的墙壁,毁坏器物,我就会饥寒交迫,比没有鸡可惨多了。
2.赵人认为猫可以灭鼠是问题的主要方面,猫吃鸡是问题的次要方面,只要能灭鼠吃鸡是次要的,所以应该留猫。他的儿子则认为猫也吃鸡应该把猫除去。
3.分清问题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不可因小失大。
文字解释
①患:担忧。
②乞:求,讨。
③于:在。
④中山:春秋时国名,在今河北正定东北。
⑤予:给予。
⑥善:擅长,善于。
⑦盍去诸:为何不把它赶走呢?盍,何不,为什么不。又,《观巴黎油画记》:"盍驰往油画院,一观普法交战图乎?"诸,兼词,相当于"之于"。
⑧是:这。
⑨若:你。
⑩夫:那(若之何去夫猫)(发语词)。又,《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⑪穿:凿穿。
⑫垣墉:墙壁。垣,矮墙;墉,高墙。
⑬病于:病,有害。于,比。
⑭弗:不。
⑮食:吃。
⑯已耳:罢了。
⑰去:距离。
⑱若:像这样
⑲之何:为什么。
⑳去:去除(本文可意义为"赶走")(盍去诸)(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启示
赵人乞来的猫,"鼠尽而其鸡亦尽",文中儿子要"去"它,父亲却要留它,因为有猫利大而害小,去猫利小害大。猫对于人,功大于过,对猫不可求全责备。由猫及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也有过,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跟人相处,要看多看别人的好处,不要抓住别人的缺点不放,才能交到更多朋友。
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只看见坏的而忽视了好的。只有学会取舍才能得到更多。同样,想要达到目标,就有事情需要牺牲。生活中万物莫不是如此。有舍才有得。做人不能因小失大,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作者简介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与章溢、宋濂、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