蝥贼
2022-07-07 08:25:33 百科资料

蝥贼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máo zéi,意思是食禾稼的两种害虫,多比喻危害人民和国家的坏人或灾异。出自等《左传·成公十三年》。
- 中文名称 蝥贼
- 注音 máo zéi
- 释义 .食禾稼的两种害虫
- 出处 等《左传·成公十三年》
解释
食禾稼的两种害虫。多比喻危害人民和国家的坏人或灾异。
出处
《左传·成公十三年》:"帅我蝥贼,以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
杜预注:"蝥贼,食禾稼虫名。谓秦纳公子雍。"
《后汉书·明帝纪》:"有司其勉顺时气,劝督农桑,去其螟蜮,以及蝥贼。"
李贤注引《尔雅》:"食苗心曰螟,食节曰贼,食根曰蝥。"
唐·杜甫《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诗:"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蝥贼。"
梁启超《新民说·论公德》:"苟放弃责任者,无论其私德上为善人为恶人,而皆为羣与国之蝥贼。"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