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蛏干

2022-06-28 10:19:41 百科资料

蛏(chēng)是小贝壳类的海水产,双壳纲竹蛏科(Solenidae)海产贝类。软体动物。介壳两扇,形状狭而长,外面蛋黄色,里面白色,生活在近岸的海水里,也可人工养殖,肉味鲜美。有缢蛏、竹蛏等种类。

  • 中文名称 蛏干
  • 分类 干货
  • 口味 鲜美
  • 主要食材 蛏

简介

  蛏(chēng)子,学名缢蛏,属软体动物系,真瓣鳃纲,真瓣鳃目、竹蛏科。贝壳脆而薄,呈长扁方型,自壳顶腹缘,有一道斜行的凹沟,故名缢蛏。

  蛏干又名蛏子干,是蛏肉的干制品。蛏,福建称藤,浙江称蜻,辽宁、河北、山东等地称,属瓣鳃类动物。其形状:外有两扇壳,壳质脆而薄,茶褐色,壳面有条纹,长方形,有两条细长吸管伸出壳外,靠它吸取食物和排泄。还有一扁形斧足拖在下面。中国沿海低潮区均产,各省人工养殖也多。

  "蛏干"是竹蛏的干制品。肉味鲜香,含蛋白质很高,营养丰富。《本草纲目》曰:"蛏生海泥中。长二三寸,大如指,两头开。闽、粤人以田种之,候潮泥壅沃,谓之蛏田。呼其肉为蛏肠"。《嘉佑本草》谓其"补虚,主冷痢,煮食之,去胸中邪热烦闷;饭后食之,与服丹石人相宜。治妇人产后虚损";

制作方法

蛏干分生蛏干和熟蛏干两种:

  一 熟蛏干制作方法

  1.洗蛏:从海涂挖起的蛏,用人工或洗蛏机在海水中洗净。

  2.浸泡吐沙:洗好的蛏装筐,每筐约14~15千克,放在2~3%的稀盐水(或掺淡水的海水,比重1.007~1.010,视海区而定)中静养吐沙2~3小时,洗净后连筐捞起。

  3.煮熟:生着火,将一筐蛏倒入锅内,不要放水,盖上锅盖。如果蛏很肥大,可加一大碗水。直煮到锅盖内蒸汽成直线冒出,再煮5分钟左右,掀开盖,自下而上翻拌一次,使蛏受热均匀,到蛏汁重新沸腾,贝壳张开即熟,立即捞起。

  4.剥壳:煮熟的蛏捞起后,用人工或剥壳机剥去外壳。

  5.洗肉:洗肉用人工洗淘,也可用洗肉机。人工洗肉时应准备几个水桶,桶内盛满清水或经澄清过的蛏卤,桶口放一个竹箩,以便盛放蛏肉。洗肉时,要用手指着力挖掏,如果已经怀卵就应用拳头掏洗;水要勤换,直洗到蛏肉上没有附着泥沙杂质为止,捞起沥干水分。

  6.晒干:将滴干水分的蛏肉铺在竹帘上,晒时要小心翻动,切勿使肉粘在竹帘上,否则翻时会把蛏体弄破。蛏干一般晒到坚实、肉呈淡黄色、水管僵直时,可烘干或放在锅内用温火焙干。焙干时要随时翻动,但焙出的蛏干比日晒的质量差。

  7.包装:蛏干晒干后,放置阴凉处余热散尽,分级包装。质好蛏干个体完整没有泥沙杂质,足干,淡黄色;质差蛏干肉色暗淡带黑褐色,粘有泥沙,体小而不完整。将分级好的蛏干装入木箱或麻袋放在木架上,要随时检查翻晒,避免受潮霉烂。夏天易生蛀虫,每100千克蛏干可用蒜瓣2~3千克均匀撒在蛏干内,以防虫蛀。

  二 生蛏干的制作方法

  1. 洗蛏:从海涂挖起的蛏,用人工或洗蛏机在海水中洗净。
  2. 浸泡吐沙:洗好的蛏装筐,每筐约14~15千克,放在2~3%的稀盐水(或掺淡水的海水,比重1.007~1.010,视海区而定)中静养吐沙2~3小时,洗净后连筐捞起。
  3. 剥壳:吐完泥沙的蛏捞起后,用人工或剥壳机剥去外壳。
  4. 洗肉:洗肉用人工洗淘,也可用洗肉机。人工洗肉时应准备几个水桶,桶内盛满清水或经澄清过的蛏卤,桶口放一个竹箩,以便盛放蛏肉。洗肉时,要用手指着力挖掏,如果已经怀卵就应用拳头掏洗;水要勤换,直洗到蛏肉上没有附着泥沙杂质为止,捞起沥干水分。
  5. 晒干:将滴干水分的蛏肉铺在竹帘上,晒时要小心翻动,切勿使肉粘在竹帘上,否则翻时会把蛏体弄破。蛏干一般晒到坚实、肉呈淡黄色、水管僵直时,可烘干或放在锅内用温火焙干。焙干时要随时翻动,但焙出的蛏干比日晒的质量差。
  6. 包装:蛏干晒干后,放置阴凉处余热散尽,分级包装。质好蛏干个体完整没有泥沙杂质,足干,淡黄色;质差蛏干肉色暗淡带黑褐色,粘有泥沙,体小而不完整。将分级好的蛏干装入木箱或麻袋放在木架上,要随时检查翻晒,避免受潮霉烂。夏天易生蛀虫,每100千克蛏干可用蒜瓣2~3千克均匀撒在蛏干内,以防虫蛀。

  原料介绍

  蛏干又名蛏子干,是蛏肉的干制品。

  营养分析

  蛏肉含丰富蛋白质、钙、镁、铁、硒、维生素A等营养元素,滋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具有补虚的功能。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都可食用

  1. 适宜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痢疾、醉酒等人群;

  2. 脾胃虚寒、腹泻者应少食。

  食疗作用

  蛏肉味甘咸、性寒,入心、肝、肾经;

  具有补阴,清热,除烦,解酒毒等功效;

  对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痢疾,醉酒等有一定治疗作用。

  备注

  质量好的蛏干,个体大而完整,肉质肥厚,色泽淡黄,质地干燥,气味清荤,少带咸味,无破碎,无泥沙杂质;质量差的蛏干,个体小,体形不完整,色泽暗淡带黑褐色,表面粘有泥抄,咸味重,气味不正。

蛏干分级

  蛏干是采用鲜蛏肉经过于制成的海味产品。

  蛏干有以下三个等级:

  (1)大蛏干,用较大的蛏加工制成的,体形长方,头尖肉肥,色泽金黄,以江苏启东县产量最多。

  (2)蛏干:体长25毫米左右,体呈长肩形,头部有两个小尖子 (即蛏干的出水管和进水管),其品质低于大蛏干,福建和浙江的产量多。

  (3)日本蛏干:其品质大小,如同大蛏干,体形圆,质量不如中国大蛏干好。

  质量好的蛏干,个体大而完整,肉质肥厚,色泽淡黄,质地干燥,气味清荤,少带咸味,无破碎,无泥沙杂质。质量差的蛏干,个体小,体形不完整,色泽暗淡带黑褐色,表面粘有泥抄,咸味重,气味不正。

营养功效

  一、营养分析:蛏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测定,每百克鲜肉,含蛋白质7.2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2.4克,糖3克,钙133毫克,磷114毫克,铁227毫克,热量200千焦。蛏子还有一定的医药作用。蛏肉甘、咸寒,用于产后虚寒、烦热痢疾,壳可用于医治胃病,咽喉肿痛。

  二、药用功效

  蛏干【性味】甘咸,寒。

  ①《本经逢原》:"甘,平,无毒。"

  ②《本草从新》:"甘咸,寒。"

  【归经】①《本草求真》:"入肾、肝。"

  ②《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功用主治】补阴,清热,除烦。治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痢疾。

  ①《嘉佑本草》:"补虚,主冷痢。煮食之,主妇人产后虚损,胸中邪热烦闷气。"

  ②《本草从新》:"补阴,主热痢。"

  ③《医林纂要》:"解渴醒酒,除烦去热。""干食,补心滋阴。"

  ④《泉州本草》:"清热解毒,利小便,消水肿,退胸中邪热。主治湿热水肿,中暑血痢。"

  【用法与用量】内服:煮食。

  【宜忌】①孟诜:"天行病后不可食。"

  ②《医林纂要》:"生食,大寒,令人泻。"

  【选方】①治湿热水肿:蛏干二两,炖蒜头梗服。(《泉州本草》)

  ②治中暑血痢:蛏和刺瓜煮食。(《泉州本草》)

  【名家论述】《本草求真》:"蛏,性体属阴,故能解烦涤热,然惟水衰火盛者则宜。若使脾胃素冷,服之必有动气泄泻之虞矣。书言可治冷痢,似属巧说,未可深信。"

食物营养成分

食物名称蛏干
含量参考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340 千卡
蛋白质46.5 g
脂肪4.9 g
胆固醇469 mg
饱和脂肪酸2.3 g
多不饱和脂肪酸0.7 g
单不饱和脂肪酸0.3 g
碳水化合物27.4 g
1175 mg
303 mg
791 mg
586 mg
107 mg
7.8 mg
88.8 mg
2.05 mg
13.63 mg
121.2 μg
维生素A20 μg
维生素B1(硫胺素)0.07 mg
维生素B2(核黄素)0.31 mg
烟酸(烟酰胺)5.1 mg
维生素E0.41 mg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