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斑蛇鲻

花斑蛇鲻(学名:Saurida undosquamis)是狗母鱼科、蛇鲻属的一种鱼类。体圆而瘦长,呈长圆柱形,尾柄两侧具棱脊。头较短。吻尖,吻长明显大于眼径。眼中等大;脂性眼睑发达。口裂大,上颌骨末端远延伸至眼后方;颌骨具锐利之小齿;外侧腭骨齿一致为2列。体被圆鳞,头后背部、鳃盖和颊部皆被鳞;侧线鳞数48-54;背鳍前鳞18-20。单一背鳍,具软条11-12,雄性鱼之第2鳍条不延长如丝;有脂鳍;臀鳍与脂鳍相对;胸鳍长,末端延伸至腹鳍起点后上方;尾鳍叉形,上叶等长于下叶。体背呈暗褐色,腹部为淡色,成鱼体侧有时会出现9-10个不显之暗色斑块。背、胸及尾鳍略呈青灰色;腹及臀鳍无色;尾鳍上叶上缘具8个暗点或暗斑,下叶下缘白色或透明。
花斑蛇鲻喜栖息于沿岸水域的沙或泥底海域。大多集成小群栖息于近底层,不作远距离的洄游,没有明显的集群洄游习性,仅随着季节更替。主要摄食鱼类、 头足类、长尾类、短尾类和口足类等。分布于印度洋至西太平洋区,西起非洲东部,东至菲律宾,北至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南至澳大利亚等。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东海、台湾海域和南海;在台湾分布于南部、东北部、北部、西部及澎湖海域。
(概述图参考来源: )
- 拉丁学名 Saurida undosquamis
- 别名 沙狗棍、泥狗棍、奎龙、锤子鱼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功 效】:补肾健脾。

【主 治】:用治肾虚所致遗尿及尿频多。
【性味归经】:苦、咸,平。入脾、膀胱、肾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 100一200克,水煮食。
【别 名】:沙狗棍、泥狗棍、奎龙《中国药用动物志》)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东海、南海。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捕捉后,洗净,除去内脏和皮,肉入药。
【拉丁名】:Saurida undosquamis(Richard Son)

【考 证】: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