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芭蕉科

2022-07-03 20:10:23 百科资料

Musaceae 芭蕉科,单子叶植物,3属,60余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及非洲的热带地区,我国连栽培的在内,有3属,12种。多年生粗壮草本,具根茎;叶螺旋状排列,叶鞘层层重叠包成假茎;叶片大,长圆形至椭圆形,具粗壮之中脉及多数平行之横脉;花单性或两性,一或二列簇生于大型、常有颜色的苞片内,下部苞片内的花为雌性或两性花,上部苞片内的花为雄花;花被片连合呈管状,顶端具齿裂,而代表内轮中央的一枚花被片离生,发育雄蕊5枚;子房下位,3室;胚珠多数,生于中轴胎座上;果为肉质浆果或革质,不开裂。

  • 中文学名 芭蕉科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单子叶植物纲
  • 亚纲 姜亚纲(

基本概述

  ​

芭蕉科

  芭蕉科,单子叶植物纲姜亚纲的 1科。多年生高大草本,单生不分枝,结一次果或多次果。叶螺旋状排列,有厚的中肋和多数羽状平行脉;幼叶芽时呈卷筒状。花通常为单性,偶有两性,成1或2列簇生于着色的大苞片内。花序直立,下垂或半下垂。雄花着生于上部的苞片内,雌花(偶为两性花)着生于下部的苞片内。合生花被片位于外轮,先端具 5(3+2)齿或为3深裂成条形,中裂片两侧各有一个小裂片或无小裂片,外侧的齿或齿裂具附属物或无。离生花被片位于内轮,长圆形至近圆形,全缘或具尾尖或具 3尖头,后种情况时两侧裂片近圆形而中裂片为狭长且具长尖头。雄蕊5,完全,第6个雄蕊不存在或为较小的退化雄蕊;花丝丝状;花药线形,2室,花粉粒表面为规则的疣状(象腿蕉属)或为细颗粒状(地涌金莲属、芭蕉属)。下位子房,3室,每室有多数生于中轴胎座的胚珠。花柱丝状,柱头具小裂片或近头状。浆果肉质,通常不开裂,3室。种子有厚而硬的外种皮,光滑或具疣;胚直,有丰富的胚乳。

芭蕉科

  染色体基数x=9(象腿蕉属),10或11,稀7或9(地涌金莲属、芭蕉属)。

  芭蕉科有3属60余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及非洲热带地区,种数最多的在印度东南亚至泰国地区,其次是印度尼西亚。中国有3属12种,除1种(芭蕉)可北达秦岭、淮河露地栽培外,其余各种均产于西南至东南及台湾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本科植物喜生于潮湿的沟谷中或水分条件较好的坡地上,海拔一般在1600米以下,以种子及吸茎进行繁殖。花期一年四季,花中富含蜜腺,再加上鲜艳的苞片,一般借蜂及鸟类传粉,但亦可进行孤雌生殖结出没有(或有少数的)种子的果实。

经济价值

香蕉 属于 芭蕉科

  本科植物中经济价值最大的是栽培的香蕉及芭蕉,品种繁多,据S.T.西蒙兹等人的研究,认为均来源于野生的伦阿蕉及阿加蕉,或为经过选育的本种,或为杂交种,或为 2倍体、3倍体和4倍体。香蕉及芭蕉果实做果品或制成芭蕉干或粉做食物或用以提制酒精。

  据粗分析,香蕉及芭蕉含水分1.2~1.9%,淀粉74%,蛋白质3.7~4.2%,脂肪 0.51%。芭蕉假茎及果皮可喂猪,雄花可作蔬菜,芭蕉干心可酿酒或制粉,茎皮纤维可作麻,并可织布(称蕉葛),叶可包物,提取蜡粉,汁液可作食物防腐剂。蕉麻的假茎可供制作耐海水浸泡的绳缆纤维(马尼拉麻)。

  野生种类的芭蕉多用作遗传育种的原始材料,其中有些种类花苞红色鲜艳,花序直立,可供观赏,但其果实及花、嫩心、根头有毒,不能食用(如指示蕉、阿希蕉等)。地涌金莲除假茎作猪饲料外,花可入药,有收敛止血作用,茎汁用于解酒醉及草乌中毒。其他种类如甘蕉假茎煎服可解热、利尿。

科属分类

芭蕉科

  本科的范围狭义的理解为含上述 3属的一个科,如J.哈钦森、А.Л.塔赫塔江等人所认为的那样。广义的如A.恩格勒的系统将芭蕉科包含 3个亚科:①旅人蕉亚科;②芭蕉亚科;③兰花蕉亚科。总的趋势认为这 3个亚科分立为3个科是比较恰当的。

  芭蕉科Musaceae

  1、芭蕉亚科Musoideae K. Schum.

  1. 象腿蕉属Ensete Bruce ex Horan.

  2. 地涌金莲属Musella (Franch.) C. Y. Wu ex H. W. Li

  3. 芭蕉属Musa Linn.

  2、鹤望兰亚科Strelitzoideae K. Schum.

  4. 旅人蕉属Ravenala Adans.

  5. 鹤望兰属Strelitzia Ait.

  6. 蝎尾蕉属Heliconia Linn.

  3、兰花蕉亚科Lowioideae K. Schum.

  7. 兰花蕉属Orchidantha N. E. Brown

地理分布

芭蕉

  有3属60余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及非洲热带地区,种数最多的在印度东南亚至泰国地区,其次是印度尼西亚。中国有3属12种,除1种(芭蕉)可北达秦岭、淮河露地栽培外,其余各种均产于西南至东南及台湾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本科植物喜生于潮湿的沟谷中或水分条件较好的坡地上,海拔一般在1600米以下,以种子及吸茎进行繁殖。花期一年四季,花中富含蜜腺,再加上鲜艳的苞片,一般借蜂及鸟类传粉,但亦可进行孤雌生殖结出没有(或有少数的)种子的果实

图片简介

  (1)千层蕉原产地为马来西亚,植株与一般香蕉无大分别,但果房由细小果指组成,可持续生长成长型果穗为其特徵。不宜食用,作观赏用!

芭蕉科

  资料来源:http://www.chi-san-chi.com/6career/banana/banakinds/thousand.htm

  (2)仙人蕉为北蕉芽变种,民初在台竹子坑发现,曾具抗萎缩病特性,对山坡地适应良好,故中部种植最多。植株比北蕉稍高,叶片也稍宽长,开花后,芭片脱落。与北蕉相同,香甜可口。

  图片及资料来源:http://www.chi-san-chi.com/6career/banana/banakinds/hsienjen.htm

  (3)北蕉25~30公斤,平均有8~9把果手,果实绿色,催熟后转为黄色,果肉淡黄色,肉质细致,味甜芳香,是品质极佳的品种。

  (4)台蕉一号是从北蕉组织培养苗筛选出来,本品种於1992年7月通过命名为台蕉一号;果房上下整齐,产量较北蕉稍轻,但外销合格率高,催熟后转色均匀,风味与北蕉相似。

  图片及资料来源:

  http://www.lilyfruit.com.tw/data_26/book_01.htm

  (5)台蕉二号该品种於1993年通过命名为台蕉二号,产量及品质均与北蕉相似,推株高比北蕉微矮,茎粗壮,耐风力强。

  图片及资料来源:

  http://www.lilyfruit.com.tw/data_26/book_01.htm

  (6)吕宋蕉本种系由菲律宾引进台湾,俗称南洋蕉或芭蕉,芭蕉果串重较轻,可达21公斤,约7~8把,果指短小约10~15公分,果实淡绿色,熟果橙黄色有条纹,果皮薄易裂,果肉黄白色,带有酸味,香味甚浓。

  (7)红皮蕉原产中南美洲及东南亚,果指短而肥,果皮暗红色,催熟后转为砖红色,果肉黄白色,味甜而香,主要产地在台中,南投,因栽培较少,价格较高。

  资料来源:http://210.201.54.206:8080/cgi-bin/webpage?q=%AC%F5%A5%D6%BF%BC&u=http%3A%2F%2Fwww%2Eamis%2Egov%2Etw%2Fconsumer%2F%B9A%B2%A3%AB%7E%A4%B6%B2%D0%2F%AD%BB%BF%BC%2Ehtm&t=zh-TW&f=yahoo.tw

芭蕉科

  (8)牛角蕉平时少见的蕉种,因形状类似牛角,故名思意较牛角蕉,但因甜度、质地、味道都不比其他蕉种来的好,较不受人欢迎,也较少蕉农在栽种。

  (9)苹果蕉夏威夷种,俗称苹果香蕉的红皮香蕉,因颜色特殊,红色代表吉祥,吸引许多好奇的民众购买,大都是拜拜之用,其果实较肥短,果肉仍是黄白色,但果皮经过催熟后会转苹果红,甜度很高,质地太软,味道独特,因为红色,用来拜拜很适合。

  资料来源:http://old.tari.gov.tw/news/农业新闻剪报/2001-3/3.26.htm

  (10)芭蕉香蕉、芭蕉属於芭蕉科,是高大的草本植物,由叶鞘构成的假茎,新叶从地下真茎(根茎)抽出,呈螺旋形排列。芭蕉属具假茎。假茎由紧紧抱在一起的叶鞘构成,是由真茎抽生许多吸芽。

  (11)粉蕉

  粉蕉,一名低脚种。个小肥胖,全年有产,又称米蕉。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