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自身抗体

2022-07-11 01:25:15 百科资料

自身抗体是指针对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及细胞成分的抗体,正常人体血液中可以有低滴度的自身抗体,如果自身抗体的滴度超过某-水平,就可能对身体产生损伤,诱发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有许多自身抗体,其中最重要的是抗核抗体。

  • 中文名称 自身抗体
  • 所属学科 生理学

定义

  自身抗体是指针对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及细胞成分的抗体。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存有完整的自身免疫耐受机制的维持,正常的免疫反应有保护性防御作用,即对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反应。-旦自身耐受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则机体视自身组织、成分为"异物",而发生自身免疫反应,产生自身抗体。正常人体血液中可以有低滴度的自身抗体,但不会发生疾病,但如果自身抗体的滴度超过某-水平,就可能对身体产生损伤,诱发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有许多自身抗体,其中最重要的是抗核抗体。另外,抗心磷脂抗体、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红细胞抗体、抗血小板抗体、抗内皮细胞抗体、抗神经原抗体、类风湿因子、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胰岛素体抗体等也都是自身抗体。

产生原因

  抗体一般是由于外来蛋白质或其他物质(尤其是致病菌)进入机体后由免疫系统产生,用于免疫反应以消灭外来的有害物质。通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忽视机体自身的细胞,并不对其产生抗体;同时,免疫系统也不会对环境中没有威胁的物质(如食物),产生过度反应。但是,在特定情况下,免疫系统对于机体自身的物质的识别失效,把它们认为是外来的入侵物,从而产生针对这些物质的抗体(即自身抗体),引发自身免疫。这些自身抗体会攻击机体自身的细胞、组织、器官,引起炎症反应,对机体造成损害。

  自身抗体的产生可能是致病抗原(细菌、病毒等)与自身成分之间存在某些相同的分子结构:出现了与自身抗原发生交叉反应的免疫应答;也可能是某些感染因素使自身抗原变性,免疫系统对这些暴露的新抗原产生自身抗体。

  自身抗体致病作用尚不清楚,它究竟是自身免疫疾病的"原因"还是"后果"有不同看法,对有高滴度自身抗体,而无临床症状者可不必治疗,但应定期到医院随诊复查。

疾病列表

  抗体

  相关疾病

  抗双螺旋DNA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外切体复合物

  硬化性肌炎

  抗Ro或La蛋白

  系统性红斑狼疮、婴儿房室阻滞、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抗Smith抗原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磷脂

  抗磷脂综合征

  抗单链退火蛋白或单链结合蛋白

  干燥综合征

  抗中性粒细胞细胞质 (c-ANCA)

  韦格纳肉芽肿

  抗中性粒细胞核周 (p-ANCA)

  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Churg-Strauss综合征、系统性血管炎 (非特异)、结节性多动脉炎(并未得到证实)

  抗IgG(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性关节炎

  抗着丝粒

  硬皮病

  抗拓扑异构酶

  硬皮病

  抗平滑肌

  慢性自免疫肝炎

  抗线粒体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抗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重症肌无力

  抗电压控门钙离子通道

  Lambert-Eaton综合征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 (microsomal)

  桥本甲状腺炎

  抗TSH受体

  格雷夫斯病

  抗Hu蛋白

  副肿瘤性小脑综合征

  抗电压控门钾离子通道 (VGKC)

  边缘叶脑炎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NMDA)

  脑炎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