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脾虚有湿

2022-06-29 16:44:16 百科资料

脾虚有湿,是一个中医学术语,指脾虚湿困和湿困脾阳两个脏腑辩证方法。主要症状有饮食减少,胃脘满闷,大便泄泻,甚或恶心呕吐,口粘不渴或渴喜热饮,肢体困倦,甚或浮肿,舌苔厚腻,脉缓等。常吃山药,茯苓,薏苡仁,可以帮助利水运湿,还可以服用一些燥湿的中药,陈皮,半夏,苍术,厚朴等,都是可以化湿补脾。

  • 中医学名 脾虚有湿
  • 主要症状 有饮食减少,胃脘满闷,大便泄泻
  • 主要病因 脾虚
  • 传染性 无传染性
  • 适合的食物 山药,茯苓,薏苡仁

简介

  多见于慢性胃肠炎,慢性痢疾,慢性肝炎等疾病。

  这是因脾虚不能运化水湿产生的病症,是内因。简单来讲体内有湿是因为脾虚,病机在脾,故要补气健脾,佐以燥湿。

湿困脾阳

  与脾虚湿困症状大致相同,但病机上稍有差异。湿困脾阳,是因外湿影响脾阳的运化,脾脏本身无病,只因饮食或气候环境等外因引起水湿过重,脾困其中,阻碍运化功能。这种病症简单来讲就是脾虚是因为有湿。

  故治法应以燥湿利湿为主,医学上很难治。

  总之,脾脏恶湿喜燥,无论是外因还是内因,都要以此为治法原则。

  适合的食物:常吃山药,茯苓,薏苡仁,可以帮助利水运湿,还可以服用一些燥湿的中药,陈皮,半夏,苍术,厚朴等。都是可以化湿补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