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老年人心悸

2022-06-25 20:49:13 百科资料
老年人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老年人心悸临床一般多呈阵发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与失眼、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状同时并见。。现代医学中的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搏,房颤,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行政,预激综合征,心力衰竭,心肌炎,心包炎及一部分神经官能症等,均属老年人心悸范畴。

简介

  老年人心悸临床一般多呈阵发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与失眼、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状同时并见。。现代医学中的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搏,房颤,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行政,预激综合征,心力衰竭,心肌炎,心包炎及一部分神经官能症等,均属老年人心悸范畴。

概述

老年人心悸

  老年人心悸是指老人自觉心跳或心慌,伴有左胸部心前区非常不舒服的感觉。比较轻的心悸,可能影响不大,或者只限制病人参加重体力劳动,比较重的心悸,病人还会伴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状,可能使病人丧失劳动能力。

  心悸只是一种症状,任何一种疾病只要能促使心跳加速,就能引起心悸。由于许多疾病都可导致心悸,且常是某些心脏疾病首发的症状,因此不能掉以轻心。

病因

  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由于生理上的原因引起的。例如:精神紧张,无论是兴奋还是恐惧,剧烈的运动,饮酒过量,这些情况都是生理原因引起的心悸,只要去除刺激因素,心悸就会消失。

  第二类:引起心悸的原因是心脏以外的因素引起的,指发热,甲状腺机能亢进,贫血,出血,更年期症候群,神经衰弱等。

  第三类:起因于心脏本身,心脏本身有病,不管是心肌、心内膜、心脏的瓣膜、心包,或是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的哪一部分发生疾病,都会影响到心脏的功能。心脏在本身有病的情况下,必须加快收缩才能完成任务,以致产生心悸。

发病机制

老年人心悸

  心悸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心脏活动过度是心悸发生的基础,常与心率及心搏出量改变有关。在心动过速时,舒张期缩短,心室充盈不足,当心室收缩时心室肌与心瓣膜的紧张度突然增加,可引起心搏增强而感心悸;心律失常如过早搏动,在一个较长的代偿期之后的心室收缩,往往强而有力,会出现心悸。心悸出现与心律失常及存在时间长短有关,如突然发生的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悸往往较明显,而在慢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可因逐渐适应而无明显心悸。心悸的发生常与精神因素及注意力有关,焦虑,紧张及注意力集中时易于出现。心悸可见于心脏病者,但与心脏病不能完全等同,心悸不一定有心脏病,反之心脏病患者也可不发生心悸,如无症状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就无心悸发生。

伴随症状

  1.伴心前区疼痛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包炎,亦可见于心脏神经症等。

  2.伴发热见于急性传染病、风湿热、心肌炎、心包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3.伴晕厥或抽搐见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等。

  4.伴贫血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失血,此时常有虚汗、脉搏微弱、血压下降或休克。慢性贫血、心悸多在劳累后较明显。

  5.伴呼吸困难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包炎、心力衰竭、重症贫血等。

  6.伴消瘦及出汗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

治疗方法

老年人心悸

  解郁抗虑胶囊服用方法:每日2粒,早晨中午各1粒,饭前饭后均可服用

  1.基本治疗

  治法调理心气,安神定悸。以手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内关郄门神门厥阴俞巨阙

  配穴:心胆虚怯者,加胆俞;心脾两虚者,加脾俞、足三里;阴虚火旺者,加肾俞、太溪;水气凌心者,加膻中、气海;心脉瘀阻者,加膻中、膈俞;善惊者,加大陵;多汗者加膏,烦热者,加劳宫;耳鸣者,加中渚、太溪;浮肿者,加水分、中极。

  操作毫针平补平泻法。

  方义心包经内关及郄穴郄门可调理心气,疏导气血。心经原穴神门,宁心安神定悸。心包之背俞厥阴俞配心之募穴巨阙,可益心气,宁心神,调理气机。诸穴配合以收镇惊宁神之效。

  2.其他治疗

  (1)穴位注射法选穴参照基本治疗,用维生素B1或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注射0.5毫升,隔日1次。

  (2)耳针法选交感、神门、心、脾、肝、胆、肾,毫针用轻刺激。亦可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3)刮痧疗法

  (1)选穴心俞、巨阙、膈俞、脾俞、足三里。

  (2)定位心俞,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巨阙,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膈俞,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俞,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足三里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3)刮拭顺序

  先刮背部心俞、膈俞、脾俞,再刮前胸巨阙,最后刮下肢足三里穴。

  (4)刮拭方法

  在需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背部,从心俞穴经膈俞穴一直到脾俞穴,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出痧为度。再刮拭腹部正中线巨阙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用力轻柔,出痧为度。最后重刮足三里穴,30次,不出痧。

  饮食调节

  注意调节情志,防止喜怒等七情过极。适当注意休息,少房事,少进食含动物脂肪多的饮食,少进咸、辣和酒、烟、浓茶、咖啡等。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体操、气功等,注意预防感冒等。一定要控制情绪,少生气。

  心悸患者应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坚持治疗,坚定信心。应避免惊恐刺激及忧思恼怒等。生活作息要有规律。饮食有节,宜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宜低脂、低盐饮食,忌烟酒、浓茶。轻证可从事适当体力活动,以不觉劳累、不加重症状为度,避免剧烈活动。重症心悸应卧床休息,还应及早发现变证、坏病先兆症状,做好急救准备。

食疗保健方法

  心悸的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注意日常饮食调理。以下是几款有利治疗心悸的保健食疗,

  莲子百合猪心汤:

  取莲子、百合各30克,与猪心切片200克加水共煨汤,肉熟后调味即成。适用于心悸、失眠、头昏、遗精等。

  五味子汤:

  取五味子20克,炙甘草30克,水煎服,适用于心悸患者。

  莲心汤:

  取莲子心30枚,酸枣50克,炙甘草20克,水煎。每晚睡前服,连服10天。适用于肝火上延,心肾不交型患者

  龙眼红枣粥:

  取糯米、龙眼肉各50克,红枣10枚,加水共煨粥。日服2次,连服10天。适用于心神不交型患者。

  杞叶叶炒猪心;取猪心一个切丁,枸杞叶100克,人参叶100克,用花生油按常法炒熟佐餐。适用于气血两虚型患者。

  拌猪脑:

  将猪脑100克泡入清水中,剔除血筋洗净,沥水后加适量黄酒、葱、姜,入屉用旺火蒸20分钟取出,凉后加入芝麻油10克,酱油、蒜泥各适量,拌匀即成。适用于心悸、多梦、记忆力减退等。专家提示;心悸患者常自觉心慌不安,稍劳即发。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