簕欓花椒

簕欓花椒(学名:Zanthoxylum avicennae (Lam.) DC.)是芸香科、花椒属落叶小乔木。
落叶乔木,高稀达15米;树干有鸡爪状刺,刺基部扁圆而增厚,形似鼓钉,并有环纹,幼苗的小叶甚小,但多达31片,幼龄树的枝及叶密生刺,各部无毛。
产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见于北纬约25°以南地区。生于低海拔平地、坡地或谷地,多见于次生林中。非律宾、越南北部也有。
- 中文名 簕欓花椒
- 学名 Zanthoxylum avicennae (Lam.) DC.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稀达15米;树干有鸡爪状刺,刺基部扁圆而增厚,形似鼓钉,并有环纹,幼苗的小叶甚小,但多达31片,幼龄树的枝及叶密生刺,各部无毛。叶有小叶11-21片,稀较少;小叶通常对生或偶有不整齐对生,斜卵形,斜长方形或呈镰刀状,有时倒卵形,幼苗小叶多为阔卵形,长2.5-7厘米,宽1-3厘米,顶部短尖或钝,两侧甚不对称,全缘,或中部以上有疏裂齿,鲜叶的油点肉眼可见,也有油点不显的,叶轴腹面有狭窄、绿色的叶质边缘,常呈狭翼状。花序顶生,花多;花序轴及花硬有时紫红色;雄花梗长1-3毫米;萼片及花瓣均5片;萼片宽卵形,绿色;花瓣黄白色,雌花的花瓣比雄花的稍长,长约2.5毫米;雄花的雄蕊5枚;退化雌蕊2浅裂;雌花有心皮2很少3个;退化雄蕊极小。果梗长3-6毫米,总梗比果梗长1-3倍;分果瓣淡紫红色,单个分果瓣径4-5毫米,顶端无芒尖,油点大且多,微凸起;种子径3.5-4.5毫米。花期6-8月,果期10-12月,也有10月开花的。



生长环境
生于低海拔平地、坡地或谷地,多见于次生林中。
分布范围
产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见于北纬约25°以南地区。非律宾、越南北部也有。
栽培技术
1、春季冻害多发,营造椒园防护林是防止花椒受冻和提高生长温度的主要措施之一。
2、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树体生长发育健壮,椒果产量高,品质好。光照不足时,则枝条细弱,分枝少,果穗和果粒都小,果实着色差。开花期光照良好,坐果率高,如遇阴雨、低温天气则易引起大量落花落果。花椒忌风,种植园应选择在山坡中下部的阳坡和半阳坡。
3、6月份以前,降水相对较少地区,可于萌芽前和坐果后各灌水一次,即可保证花椒的正常生长和结果。
4、椒根系分布浅,难以忍耐严重干旱。花椒根系耐水性很差,土壤含水量过高和排水不良,都会严重影响花椒的生长与结果。
5、花椒属浅根性树种,土层深厚,则根系强大,地上部生长健壮,椒果产量高,品质好;土层浅薄,根系分布浅,影响地上部的生长结果,往往形成“小老树”。
6、花椒根系喜肥好气。因此,沙壤土和中壤土最适宜花椒的生长发育,沙性大的土壤和粘土重的土壤则不利于花椒的生长。土壤肥沃,可满足花椒健壮生长和连年丰产的要求。
7、花椒在土壤ph值6.5-8.0的范围内都能栽植,但以ph值7.0-7.5的范围内生长结果为最好。花椒喜钙,在石灰岩山地上生长特别好。
主要价值
花椒果皮是香精和香料的原料,种子是优良的木本油料,油饼可用作肥料或饲料,叶可代果做调料、食用或制作椒茶;同时花椒也是干旱半干旱山区重要的水土保持树种。
鲜叶、根皮及果皮均有花椒气味,嚼之有粘质,味苦而麻舌,果皮和根皮味较浓。民间用作草药。有祛风去湿、行气化痰、止痛等功效,治多类痛症,又作驱蛔虫剂。根的水浸液和酒精提取液对溶血性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