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篔簹

2022-07-05 17:29:18 百科资料

篔簹是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竹子,出自于《异物志》。

  • 中文名 篔簹
  • 读音 yún dāng
  • 释义 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竹子
  • 出处 《异物志》

读音

  篔簹【yúndāng】

解释

  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竹子。

  汉 杨孚《异物志》:“篔簹生水边,长数丈,围一尺五六寸,一节相去六七尺,或相去一丈,庐陵界有之。”

  晋 戴凯之《竹谱》:“篔簹竹最大,大者中甑,笋亦中射筒,薄肌而最长,节中贮箭,因以为名。”

  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竹》:“曹毗《湘中赋》曰:‘竹则篔簹,白、乌、实中、绀族。’”唐 陆龟蒙《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冬歌》:“年年任霜霰,不减篔簹绿。”

  陆游《农事休小葺东园十韵》:“霜霰篔簹碧,风烟薜荔苍。”

  元 虞集《为达兼善御史题墨竹》诗:“蜀 道荒凉多古木,篔簹千尺相因依。”

  清 徐永宣《秋日访朱锡鬯先生》诗:“沉尤村僻绝尘寰,千个篔簹水一湾。”

  清 朱彝尊《风怀二百韵》诗:“池清凋菡萏,垣古缭篔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